古诗词网

星稀初可见,月出未成光。

何逊南北朝〕《敬酬王明府

星稀初可见,月出未成光。澄江照远火,夕霞隐连樯。

贱躯临不测,玉体畏垂堂。念别已零泪,况乃思故乡。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星稀可见月出成光

星稀
魏晋 夏侯湛 长夜谣 星稀兮月明。
唐 元稹 闲二首 其二 雨冷新秋簟,星稀欲曙楼。
唐 李咸用 秋日送严湘侍御归京 谁听宁戚敲牛角,月落星稀一曲歌。  ——《骈字类编》
初 chū《國語辭典》

初 [ chū ]

  1. 根本、本原。《淮南子·俶真》:「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进取不忘其初。」
  2. 起源、开始。如:「年初」、「月初」、「和好如初」。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3. 姓。如宋代有初暐。
  1. 从前、原来。如:「初衷」、「初心」。
  2. 最先、开头。如:「初秋」、「初民」、「初雪」。
  3. 最低的。如:「初级」、「初等」。
  4. 阴历每月一日到十日,皆冠上「初」字,表上旬的。如:「初一」、「初二」。
  1. 第一次的。如:「初恋」、「初学」、「初试啼声」。
  2. 甫、刚刚。如:「初出茅庐」。《书经·召诰》:「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3. 全、始终。用于否定句,表范围。《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彭修传》:「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
可见(可見)kě jiàn
(1).可以看见。《易·乾》:“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汉书·郊祀志下》:“ 公孙卿 曰:‘僊人可见,上往常遽,以故不见。’” 宋 范仲淹 《老子犹龙赋》:“忘机而沉梭是拟,著经而负图可见。”
(2).可以想见。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 武帝 天汉 大始 閒,募死罪入赎钱五十万,减死一等,虽数逾 惠帝 时八倍,然后世正使匱乏极,亦何肯出此令,可见当时钱之艰得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圣上之意可见矣。”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前天 狼子村 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他也毫不奇怪,不住的点头。可见心思是同从前一样狠。”  ——《漢語大詞典》
月出
魏晋 刘桢 公燕诗 月出照园中,珍木郁苍苍。
唐 杜甫 渼陂行 船舷暝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  ——《骈字类编》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成光 chéng guāng
发出光辉。 汉 班固 《白虎通·日月》:“月之为言闕也,有满有闕也。所以有闕何?归功於日也。八日成光,二八十六日,转而归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