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白露 bái lù
(1).秋天的露水。《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南朝 梁 江淹 《清思》诗:“白露滋金瑟,清风荡玉琴。”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二:“白露下百草,萧兰共雕悴。” 艾芜 《荣归》:“平野刚从叛乱里解脱出来,但危险和袭击,却还同秋风白露一道儿留着。”
(2).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阳历九月八日前后。《逸周书·时训》:“白露之日鸿鴈来。”《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唐 孔颖达 疏:“谓之白露者,阴气渐重,露浓色白。”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白露前雨》:“如雨在白露前一日,得稻一分。” 峻青 《海啸》:“眼下白露快要到了,麦子再不下种,过了节气,出不来苗,明春就抓瞎了。”
(3).茶的一种。 宋 杨伯岩 《臆乘·茶名》:“茶之所产,六经载之详矣,独异美之名未备…… 豫章 曰白露,曰白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四·茗》:“ 楚 之茶则有 荆州 之仙人掌、 湖南 之白露、 长沙 之铁色。”
(4).犹言陈述吐露。 唐 韩愈 《上留守郑相公启》:“不以真情状白露左右。” ——《漢語大詞典》
(2).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阳历九月八日前后。《逸周书·时训》:“白露之日鸿鴈来。”《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唐 孔颖达 疏:“谓之白露者,阴气渐重,露浓色白。”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白露前雨》:“如雨在白露前一日,得稻一分。” 峻青 《海啸》:“眼下白露快要到了,麦子再不下种,过了节气,出不来苗,明春就抓瞎了。”
(3).茶的一种。 宋 杨伯岩 《臆乘·茶名》:“茶之所产,六经载之详矣,独异美之名未备…… 豫章 曰白露,曰白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四·茗》:“ 楚 之茶则有 荆州 之仙人掌、 湖南 之白露、 长沙 之铁色。”
(4).犹言陈述吐露。 唐 韩愈 《上留守郑相公启》:“不以真情状白露左右。” ——《漢語大詞典》
滋 zī《國語辭典》
滋 [ zī ]
动- 生长、繁殖。如:「滋生」。《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草木庳小不滋,五谷萎败不成。」
- 培植、培养。《楚辞·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 引发、惹发。如:「滋事」。《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 润泽。《文选·谢惠连·捣衣诗》:「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唐·李商隐〈潭州〉诗:「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 补身体。如:「他身子十分虚弱,须好好滋补一番。」
- 北平方言。指喷射、冒。如:「管子裂了,直滋水。」
- 繁多、茂盛。《文选·潘岳·射雉赋》:「靡木不滋,无草不茂。」
- 更加。《孟子·公孙丑上》:「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史记·卷一一二·酷吏传·序 》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 味道、美味。《汉书·卷六○下·蔡邕传》:「汦汦庶类,含甘吮滋。」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一六首之四:「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
- 汁液。《文选·扬雄·羽猎赋》:「方将上猎三灵之流,下决醴泉之滋。」《文选·左思·魏都赋》:「墨井盐池,玄滋素液。」
金瑟
南北朝 江淹 清思诗五首 其四 白露滋金瑟,清风荡玉琴。
唐 李白 上崔相百忧章 金瑟玉壶,尽为愁媒。
唐 庄若讷 湘灵鼓瑟 帝子鸣金瑟,馀声自抑扬。
唐 刘复 长相思 秋堂零泪倚金瑟,朱颜摇落随光阴。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一 玉箫金瑟发商声,桑叶枯乾海水清。 ——《骈字类编》
唐 李白 上崔相百忧章 金瑟玉壶,尽为愁媒。
唐 庄若讷 湘灵鼓瑟 帝子鸣金瑟,馀声自抑扬。
唐 刘复 长相思 秋堂零泪倚金瑟,朱颜摇落随光阴。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一 玉箫金瑟发商声,桑叶枯乾海水清。 ——《骈字类编》
清风(清風)qīng fēng
(1).清微的风;清凉的风。《诗·大雅·烝民》:“ 吉甫 作诵,穆如清风。” 毛 传:“清微之风,化养万物者也。” 唐 杜甫 《四松》诗:“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八窗尽落,清风徐来,紈扇罗衫,剖瓜解暑。”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三:“清风朗日的春早, 莫斯科 天色已经非常和快。”
(2).清惠的风化。《文选·张衡〈东京赋〉》:“清风协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 薛综 注:“清惠之风,同於天德。” 晋 夏侯湛 《三国名臣序赞》:“丧乱备矣,胜涂未隆,先生标之,振起清风。” 宋 苏辙 《贺致政曾太傅启》:“出同忧患,措国步於安寧;归共优游,播清风於长久。”
(3).高洁的品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标序盛德,必见清风之华。” 明 李贽 《豫约·感慨平生》:“夫 陶公 清风千古,余又何人,敢称庶几。” 清 唐孙华 《合肥谒包孝肃祠》诗:“高原遗庙鬱嵯峨,待制清风久不磨。” ——《漢語大詞典》
(2).清惠的风化。《文选·张衡〈东京赋〉》:“清风协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 薛综 注:“清惠之风,同於天德。” 晋 夏侯湛 《三国名臣序赞》:“丧乱备矣,胜涂未隆,先生标之,振起清风。” 宋 苏辙 《贺致政曾太傅启》:“出同忧患,措国步於安寧;归共优游,播清风於长久。”
(3).高洁的品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标序盛德,必见清风之华。” 明 李贽 《豫约·感慨平生》:“夫 陶公 清风千古,余又何人,敢称庶几。” 清 唐孙华 《合肥谒包孝肃祠》诗:“高原遗庙鬱嵯峨,待制清风久不磨。” ——《漢語大詞典》
荡 ( 盪 蕩 ) dàng
荡 [ dàng ]
- 清除,弄光:~平。扫~。~除。倾家~产。
- 洗涤:洗~。涤~。~口(漱口)。
- 摇动:摇~。~漾。~桨。
- 行为不检,不受约束:~逸。放~。浪~。~子。~妇。狂~。~检逾闲。
- 四处走动:游~。逛~。
- 广大平坦的样子:浩~。
- 浅水湖:芦花~。
玉琴 yù qín
玉饰的琴。亦为琴的美称。 南朝 齐 王融 《咏幔》:“每聚金炉气,时驻玉琴声。” 唐 常建 《江上琴兴》诗:“江上调玉琴,一絃清一心。”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词:“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