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水底圆如天上圆,天婵娟映水婵娟。

陈繗明代〕《方池湛月

水底圆如天上圆,天婵娟映水婵娟。一双玉兔捣复捣,两个嫦娥颠倒颠。

水玉壶间蘋藻地,水晶宫里桂花天。分明照出源头阔,云影天光在眼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水底天上婵娟

水底
唐 岑参 送李卿赋得孤岛石 水底看常倒,花边势欲欹。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唐 刘禹锡 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 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
唐 李绅 闻里谣效古歌 林中无虎山有鹿,水底无蛟鱼有鲂。
唐 罗隐 江州望庐山 影寒已令水底去,脚阔欲过湖心来。
宋 翁卷 野望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韵府拾遗 荠韵》:南史韦睿传魏围钟离武帝遣征北将军曹景宗拒之景宗虑城中危惧乃募军士赍敕入城使固城守潜行水底得达东城城中始知有援于是人百其勇  ——《骈字类编》
圆 ( 圓 ) yuán
圆 [ yuán ]
  1. 从中心点到周边任何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形:~形。~圈。~周。~锥。~柱。
  2. 完备,周全:~满。~全。
  3. 使之周全:自~其说。~谎。~场。
  4. 占梦以决吉凶:~梦。
  5. 宛转,滑利:~滑。~润。
  6. 运转无碍:~熟。~通。
  7. 货币单位。亦作“”。
  8. 姓。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天上 tiān shàng
天空中。如:飞机在天上飞;月亮挂在天上。  ——《漢語大詞典》
天 tiān《國語辭典》

天 [ tiān ]

  1. 日月星辰所罗列的空间,即天空。如:「碧海青天」、「顶天立地」。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2. 一昼夜的时间。如:「昨天」、「今天」、「大后天」、「一天」。
  3. 白天或一天中的某一段时间。如:「三天三夜」、「三更天」。宋·程颢〈春日偶成〉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4. 时节、季节。如:「春天」、「三伏天」、「黄梅天」。
  5. 气候。如:「晴天」、「阴天」、「大热天」、「下雨天」。
  6. 自然。如:「人定胜天」、「乐天知命」。《庄子·天道》:「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
  7. 指宇宙万物的主宰。有时指大自然、有时指命运、有时指天神等。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怨天,不尤人。」《书经·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8. 指神灵所住的世界。如:「升天」、「归天」。
  9. 不可或缺或最重要的事物。如:「以夫为天」。《汉书·卷四十三·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10.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如:「这项工作限你三十天时间完成,不得拖延。」
  1. 自然的、天然的。如:「天才」、「天险」、「天籁」、「天性」。
  2. 数目极大的。如:「天价」、「天量」、「天文数字」。
  3. 腾空架设的、驾于空中的。如:「天桥」、「天窗」、「天棚」。
  1. 很、非常。如:「天大的好消息」、「天大的新闻」。
婵 ( 嬋 ) chán
婵 [ chán ]
  1. 〔~娟〕a.姿态美好,如“竹~~,笼晓烟”;b.指美女,如“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分影照~~”;c.指月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2. 〔~媛(yuán)〕a.牵连,相连,如“结根竦本,垂条~~”;b.眷恋,如“心~~而伤怀兮”。
  3. 〔~连〕牵连,引申为亲族,如“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肇祖”,始祖。)
娟 juān《國語辭典》

娟 [ juān ]

  1. 美好。如:「娟美」、「娟秀」。宋·王安石〈寄蔡氏女子〉诗二首之一:「兰馥兮众植,竹娟兮常茂。」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卷五下·滇游日记三》:「冈峡纵横,而森石尤多娟丽。」
映 yìng《國語辭典》

映 [ yìng ]

  1. 照射。南朝宋·謝靈運〈夜發石關亭〉詩:「亭亭曉月映,泠泠朝露滴。」《南史·卷一二·后妃傳下·陳後主沈皇后傳》:「每瞻視眄睞,光彩溢目,照映左右。」
  2. 光線照在物體反射出來。如:「倒映」。北周·庾信〈詠畫屏風詩〉二五首之五:「狹石分花逕,長橋映水門。」宋·陸游〈東湖新竹〉詩:「插棘編籬謹護持,養成寒碧映淪漪。」
  1. 日光、光影。南朝梁·任昉〈落日泛舟東谿〉詩:「交柯溪易陰,反景澄餘映。」
水 shuǐ《國語辭典》

水 [ shuǐ ]

  1. 无色无臭的液体。由氢气与氧气化合而成。
  2. 汁、液。如:「墨水」、「药水」、「橘子水」、「柠檬水」。
  3. 海、河、江、湖的总称。如:「汉水」。《书经·微子》:「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
  4. 五行之一。参见「五行 」条。
  5. 水星的简称。参见「水星 」条。
  6. 额外的收入、费用。如:「捞油水」。《邻女语·第二回》:「你一路上发的水还不彀么?还要到这地方来想方么?」
  7. 量词。计算衣物刷洗次数的单位。如:「这件衣服洗两水就走样了。」
  8. 姓。如明代有水苏民。
  9.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瓜果等多汁而不脆甜。如:「这梨吃起来水水的,不脆。」
婵娟(嬋娟)chán juān
(1).姿态美好貌。《文选·张衡〈西京赋〉》:“嚼清商而却转,增嬋娟以此豸。” 薛综 注:“嬋娟此豸,姿态妖蛊也。”一本作“嬋蜎”。 唐 李商隐 《霜月》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鬭嬋娟。” 元 沈禧 《一枝花·赠人》套曲:“腰肢嫋娜,体态嬋娟。”
(2).指美人。 唐 方干 《赠赵崇侍御》诗:“却教鸚鵡呼 桃叶 ,便遣嬋娟唱《竹枝》。” 元 李致远 《新水令·离别》曲:“青锁畔,綉幃前,少箇嬋娟,酬不了少年愿。” 清 洪升 《长生殿·夜怨》:“笑君王见错,把一箇罪废残粧,认是金屋嬋娟。”
(3).形容花木秀美动人。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六:“庭木谁能近?射干復嬋娟。”《文选·成公绥〈啸赋〉》:“藉皋兰之猗靡,荫脩竹之嬋娟。” 李周翰 注:“嬋娟,竹美貌。” 宋 梅尧臣 《邵郎中姑苏园亭》:“薄城万竿嬋娟竹,籐缆繫桥青板船。”
(4).指花木。 宋 晏殊 《采桑子·石竹》词:“试摘嬋娟,贴向眉心学翠鈿。” 宋 王安石 《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诗:“嬋娟一种如冰雪,依倚春风笑野棠。”
(5).形容月色明媚。 唐 刘长卿 《琴曲歌辞·湘妃》:“嬋娟 湘江 月,千载空蛾眉。” 宋 张孝祥 《虞美人》词:“满庭芳草月嬋娟。”
(6).指代明月或月光。 宋 苏轼 《水调歌头》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嬋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风吹 列子 归何处?夜夜嬋娟在柳梢。”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长空万里,见嬋娟可爱,全无一点纤凝。”
(7).轻盈飘舞貌。 南朝 梁 沈约 《咏雪应令》:“夜雪合且离,晓风惊復息,嬋娟入綺窗,徘徊騖情极。”
(8).犹婵媛。情思牵萦貌。 南朝 梁 江淹 《去故乡赋》:“情嬋娟而未罢,愁烂漫而方滋。”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一:“虎口何婉孌, 女嬃 空嬋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