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芳心折。露垂香颊。

张弘范元代〕《点绛唇 咏海棠

醉脸匀红,向人无语夸颜色。一枝春雪。犹染嵬坡血。庭院黄昏,燕子来时节。芳心折。露垂香颊。羞对开元月。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芳心露垂

芳心 fāng xīn
(1).指花蕊。俗称花心。 宋 苏轼 《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诗:“数枝残緑风吹尽,一点芳心雀啅开。” 金 元好问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明 韩洽 《雪下红》诗:“芳心良独苦,谁谓不知寒。”
(2).指女子的情怀。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九:“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宋 欧阳修 《蝶恋花》词:“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五·徐氏》:“窗外芭蕉点点,做尽凄切,禁不住芳心欲折。” 茅盾 《子夜》六:“那还不是一定要引起公园中各式各样的女性,狷介的,忧郁的,多情善感的青年女郎,对于他的美丽僵尸洒一掬同情之泪,至少要使她们的芳心跳动?”  ——《漢語大詞典》
折 zhē/zhé/shé《國語辭典》

折 [ zhé ]

  1. 摘取、弄斷。如:「反掌折枝」。《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2. 彎、曲。《晉書·卷九四·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
  3. 疊。《後漢書·卷六八·郭太傳》:「嘗於陳、梁間行遇雨,巾一角墊,時人乃故折巾一角,以為林宗巾。」也作「摺」。
  4. 損失、喪失。如:「折壽」、「損兵折將」。《醒世姻緣傳·第一五回》:「不要一句非言,折盡平生之福。」
  5. 夭亡。《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兄喪弟曰短,父喪子曰折。」宋·蘇軾〈屈原塔〉詩:「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6. 佩服。如:「折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抵》:「宏自以有才,多好上人,坐上無折之者。」
  7. 對換、抵銷。如:「以米折錢」。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買絹未嘗不折鹽,糧草未嘗不折鈔。」
  8. 責難、責備。《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於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唐·劉禹錫〈天論上〉:「柳子厚作天說以折韓退之之言。」
  1. 折扣的簡稱。如:「打八折」。
  2. 挫敗、難關。如:「百折不撓」。
  3. 量詞:➊ ​ 計算折疊次數的單位。如:「把紙折成三折。」➋ ​ 計算戲劇分段的單位。如:「《竇娥冤》共分四折。」
  4. 一種治病方法。如病熱極重者,應以大寒的藥劑折其焰而救其急。

折 [ zhē ]

  1. 翻轉、迴旋。如:「折跟頭」、「折騰」、「折返」。
  2. 倒出。如:「一筐子的梨都折了。」

折 [ shé ]

  1. 斷。如:「棍子折了!」
  2. 虧損。《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均官有以考檢厥實,用其本賈取之,毋令折錢。」《紅樓夢·第一○○回》:「前兩天還聽見一個荒信,說是南邊當鋪也因為折了本兒收了。」
露垂
彭殷贤大厦赋珠网滴沥而露垂丹刻翚飞而霞起 韦应物奉和张大夫戏示青山郎诗览卷冰将释援毫露欲垂  ——《骈字类编》
香 xiāng《國語辭典》

香 [ xiāng ]

  1. 芬芳美好的气味。如:「花香」、「书香」、「粉香」。
  2. 用香料制成棒、线、球、饼的东西,可供拜祭鬼神或驱除蚊虫。如:「线香」、「檀香」、「烧香」、「蚊香」、「焚香操琴」。
  3. 比喻女子。如:「怜香惜玉」、「香消玉殒」。
  4. 姓。如战国时齐国有香居。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亲吻。如:「香一香脸」、「香一下好吗?」
  1. 气味美好。如:「香茗」、「香泉」、「这饭很香。」唐·杜甫〈古柏行〉:「香叶曾经宿鸾凤。」
  2. 与女性有关的。如:「香闺」、「香魂」、「香汗淋漓」。元·王德信〈十二月过尧民歌·自别后遥山隐隐〉曲:「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1. 酣畅。如:「吃得很香」、「睡得很香」。
颊 ( 頰 ) jiá
颊 [ jiá ]
     ◎ 脸的两侧:脸~。双~。~上添毫(喻文章精心润色,描写生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