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垂滴复凝,脉缕殊微细。
环襄山者八,槎牙罗羽卫。高阳尤挺拔,鹏褰丁戊位。
传闻葛孝先,修真此焉憩。丹灶冷松崖,双井留石碣。
忆昔踏青鞋,赤壁苏游岁。霜飞旷野清,云断长空霁。
同行八九人,其六余兄弟。盘回陟层峦,紫翠侵衣袂。
黄冠导客行,指点话遗事。前临古殿脚,瞥眼泉溶潏。
垂垂滴复凝,脉缕殊微细。稍下汇为池,盈盈侵阶砌。
其色如牛乳,其纹乃蝉翅。甘露唇未沾,掬来知仿佛。
旋呼活火煎,山风吹兰蕙。叹息谓同人,此物信灵异。
陆羽刘伯刍,品目胡遗弃。茫茫天壤间,何处无珍秘。
物必待人传,不然终幽翳。举盏贺山灵,发潜快吾辈。
誓将谢尘鞿,把茅向此地。回头已十年,屐齿谁为泥。
林壑梦旧游,猿鹤空怨唳。有客顾渚来,紫笋蒻笼遗。
枯肠久未搜,蟹眼急欲试。虽无调水符,犹识玉洞味。
君家傍山根,挹注颇容易。愿言烦樵青,军持为我寄。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垂垂 chuí chuí
(1).渐渐。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元 耶律楚材 《和渔阳赵光祖》诗之二:“十年叹我垂垂老,万里怜君得得来。” 苏曼殊 《住西湖白云禅院》诗:“斋罢垂垂浑入定,菴前潭影落疎鐘。”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
(2).缓慢貌。 宋 岳飞 《过张溪赠张完》诗:“花下少年应笑我,垂垂羸马访高人。”
(3).低垂貌。 唐 薛能 《盩厔官舍新竹》诗:“心觉清凉体似吹,满风轻撼叶垂垂。” 宋 张孝祥 《浣溪沙》词:“宫柳垂垂碧照空,九门深处五云红。” 清 洪升 《长生殿·闻乐》:“乍凝眸,星斗垂垂似可拈。” 杨朔 《东风第一枝·非洲鼓》:“芒果正在火熟,满树累累垂垂挂着黄里透红的果实,看来是个丰收年。”
(4).下落貌。 宋 苏舜钦 《送人还吴江道中作》诗:“江云春重雨垂垂,索寞情怀送客归。” 宋 辛弃疾 《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词:“暗香横路雪垂垂。” 余其锵 《南社巨子多半凋零矣诗以恸之》:“百年涕泪垂垂尽,一代文章黯黯空。”
(5).延伸貌。 明 王韦 《阁试春阴诗》:“野色垂垂十餘里,草緑柔茵低迤邐。”
(6).忧戚貌。 明 刘基 《郁离子·千里马》:“ 次且 谓 郁离子 曰:‘子何为其垂垂也与?子非有愿欲於今之人也,何为其然也?’ 郁离子 仰天叹曰:‘小子焉知予哉?’” ——《漢語大詞典》
(2).缓慢貌。 宋 岳飞 《过张溪赠张完》诗:“花下少年应笑我,垂垂羸马访高人。”
(3).低垂貌。 唐 薛能 《盩厔官舍新竹》诗:“心觉清凉体似吹,满风轻撼叶垂垂。” 宋 张孝祥 《浣溪沙》词:“宫柳垂垂碧照空,九门深处五云红。” 清 洪升 《长生殿·闻乐》:“乍凝眸,星斗垂垂似可拈。” 杨朔 《东风第一枝·非洲鼓》:“芒果正在火熟,满树累累垂垂挂着黄里透红的果实,看来是个丰收年。”
(4).下落貌。 宋 苏舜钦 《送人还吴江道中作》诗:“江云春重雨垂垂,索寞情怀送客归。” 宋 辛弃疾 《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词:“暗香横路雪垂垂。” 余其锵 《南社巨子多半凋零矣诗以恸之》:“百年涕泪垂垂尽,一代文章黯黯空。”
(5).延伸貌。 明 王韦 《阁试春阴诗》:“野色垂垂十餘里,草緑柔茵低迤邐。”
(6).忧戚貌。 明 刘基 《郁离子·千里马》:“ 次且 谓 郁离子 曰:‘子何为其垂垂也与?子非有愿欲於今之人也,何为其然也?’ 郁离子 仰天叹曰:‘小子焉知予哉?’” ——《漢語大詞典》
滴 dī《國語辭典》
滴 [ dī ]
名- 点状的液体。如:「水滴」、「雨滴」、「汗滴」。
- 量词。计算液体下滴数量的单位。如:「几滴雨」、「两滴眼泪」、「数滴汗水」。
- 液体呈点状往下掉。如:「汗水直往下滴。」、「滴上眼药水。」南唐·李煜〈忆江南·多少泪〉词:「心事莫将和泪滴,凤笙休向月明吹。」宋·陆游〈江上对酒作〉诗:「把酒不能饮,苦泪滴酒觞。」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動-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 同「復 」(一)。
复 [ fòu ]
- 同「復 」(二)。
凝 níng《國語辭典》
凝 [ níng ]
动- 液体结成固体或气体变成液体。如:「凝结」。《易经·坤卦·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幕中草檄砚水凝。」
- 聚集、凝集。如:「凝聚」。唐·王勃〈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宋·欧阳修〈渔家傲·九月霜秋秋已尽〉词:「云欲凝,雁来应有吾乡信。」
- 成、形成。《书经·皋陶谟》:「抚于五辰,庶几其凝。」汉·孔安国·传:「凝,成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
- 巩固。《荀子·议兵》:「兼并易能也,唯坚凝之难焉。」
- 止、停。唐·孙处玄〈句〉诗:「日侧南涧幽,风凝北林暮。」宋·卢祖皋〈望江南·疏雨过〉词:「因看胡蝶著双飞,凝扇立多时。」
- 注意力专注或集中。如:「凝思」、「凝望」。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 徐缓。《文选·谢朓·鼓吹曲》:「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唐·白居易〈长恨歌〉:「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 盛美、华丽。唐·韩愈〈幽怀〉诗:「凝妆耀洲渚,繁吹荡人心。」
- 肃重、庄严。《淮南子·兵略》:「湫漻如秋,典凝如冬。」《新唐书·卷一二四·宋璟传》:「璟风度凝远,人莫涯其量。
脉缕(脈縷)mài lǚ
犹端绪。 宋 苏轼 《寄刘孝叔》诗:“尔来手实降新书,抉剔根株穷脉缕。” ——《漢語大詞典》
殊 shū《國語辭典》
殊 [ shū ]
動- 斬首、殺死。《說文解字·歺部》:「殊,死也。」清·段玉裁·注:「凡漢紹云殊死者,皆謂死罪也。死罪者,首身分離,故曰殊死。」《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傳》:「或夷由未殊,顛狽頓躓,蝡蝡蟫蟫。」
- 斷絕。《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斷其後之木而弗殊。」《漢書·卷八·宣帝紀》:「蓋聞象有罪,舜封之。骨肉之親粲而不殊。」
- 超過。《後漢書·卷三四·梁統傳》:「母氏年殊七十。」唐·章懷太子·注:「殊,猶過也。」《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恩紀之違,甚於路人;隔閡之異,殊於胡越。」
- 區別。《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三國魏·曹植〈節遊賦〉:「觀靡靡而無終,何渺渺而難殊。」
- 不同的、互異的。如:「殊途同歸」。《易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史記·卷二十四·樂書》:「紂樂好之,與萬國殊心。」
- 特別的、異常的。如:「殊榮」。《晉書·卷五二·阮种傳》:「弱冠有殊操,為嵇康所重。」《資治通鑑·卷四二·漢紀三十四·光武帝建武八年》:「帝聞而善之,以宣告百僚,乃置酒高會,待融等以殊禮。」
- 拚死、決死。《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
- 非常、極、甚。如:「殊為失當。」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武彝山日記》:「泉從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 猶、尚。《文選·謝靈運·南樓中望所遲客詩》:「圓景早已滿,佳人殊未適。」唐·白居易〈早蟬〉詩:「西風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微细(微細)wēi xì
(1).细小;琐屑。 汉 贾谊 《新书·六术》:“然而人虽有六行,微细难识,唯先王能审之。”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六》:“﹝ 宣秉 ﹞务举大体,阔略微细,其政严而不苛,百僚亦敬惮之。” 唐 杜甫 《促织》诗:“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明 徐渭 《理葡萄》诗:“将以餽邻翁,窃恐哂微细。” 严复 夏曾佑 《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繁法之语言,则衍一事为数十语,或至百语千语,微细纤末,罗列秩然。” 叶圣陶 《夜》:“室内十分静寂,小孩的鼾声微细到几乎听不见。”
(2).卑下;低贱。《史记·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汉书·息夫躬传》:“下民微细,犹不可诈,况於上天神明而可欺哉!”《魏书·恩倖传·茹皓》:“虽起微细,为守乃清简寡事。” ——《漢語大詞典》
(2).卑下;低贱。《史记·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汉书·息夫躬传》:“下民微细,犹不可诈,况於上天神明而可欺哉!”《魏书·恩倖传·茹皓》:“虽起微细,为守乃清简寡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