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落落湖边松,济济松下风。

毛滂宋代〕《汪发强中见遗佳篇笔势高妙且从仆求诗以归辄

落落湖边松,济济松下风。
冷然入君怀,萧飒诗脾中。
清露泻笔端,一扫浮埃空。
以遗愚参军,仅免按剑凶。
三年耳目昏,此语岂易逢。
亦岂务炳粮,邂逅乃自王。
归囊一钱尽,足用仍三冬。
他年太羹熟,宁俟盐酷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落落湖边济济松下

落落 luò luò
(1).犹磊落。常用以形容人的气质、襟怀。《三国志·蜀志·彭羕传》:“若明府能招致此人,必有忠讜落落之誉。” 唐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风标自落落,文质且彬彬。” 明 李东阳 《明故奉政大夫乔君墓志铭》:“稍长,落落有大志。”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 献县 史某 ,佚其名,为人不拘小节,而落落有直气。” 黄葆桢 《赠徐公孟》诗:“落落 徐公孟 ,青年多苦吟。”参见“ 磊落 ”。
(2).形容孤高,与人难合。 宋 李纲 《辞免尚书右仆射第一表》:“志广材疎,自笑落落而难合。” 清 周亮工 《〈托素斋诗〉序》:“ 媿曾 復落落不肯苟同於俗,自信者殊坚。” 黄远庸 《岁暮馀闻》:“ 李仲山 与内阁诸公亦颇落落,故有人拟议 李 将来必组织内阁而代 熊 者,此节恐难成事实。”
(3).稀疏;零落。 汉 杜笃 《首阳山赋》:“长松落落,卉木蒙蒙。” 晋 陆机 《叹逝赋》:“亲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悠悠度朝昏,落落捐 季 孟 。” 冯自由 《民主主义与中国政治改革之前途》:“中等资产阶级之可数者,概已落落如晨星。”
(4).冷淡。《花城》1981年第3期:“他是不是风闻了什么才这样对我落落寡情?”
(5).高超;卓越。 北周 庾信 《谢赵王示新诗启》:“落落词高,飘飘意远。” 宋 王禹偁 《怀贤诗·桑魏公》:“沉沉帷幄谋,落落政事笔。”
(6).粗劣貌。《文子·符言》:“故无为而寧者,失其所寧即危;无为而治者,失其所治即乱。故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后汉书·冯衍传下》:“ 冯子 以为夫人之德,不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李贤 注:“玉貌碌碌,为人所贵。石形落落,为人所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落落之玉,或乱乎石;碌碌之石,时似乎玉。”
(7).形容多而连续不断的样子。 唐 赵牧 《对酒》诗:“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辽史·文学传·萧韩家奴李澣论》:“ 韩家奴 对策,落落累数百言,概可施诸行事。” 清 郑梁 《〈南雷文案〉序》:“要之原本於六经,取材於百氏,浩浩乎其胸中,而落落乎其笔端。”
(8).清楚、分明的样子。《魏书·术艺传·张渊》:“灼灼羣位,落落幽纪。设官分职,罔不悉置。” 唐 刘禹锡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古今相望,落落然如骑星辰。” 元 萨都剌 《寄朱舜咨》诗:“落落 江 南山,一一青可数。” 王闿运 《诰授光禄大夫衡阳彭公行状》:“今掇其落落大者……以待国史徵采。”
(9).清澈貌。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三:“亭亭明玕照,落落清瑶流。”一本作“ 洛洛 ”。
(10).象声词。 唐 王建 《听雨》诗:“半夜思家睡里愁,雨声落落屋簷头。” 唐 司空图 《乙巳岁重阳独登上方》诗:“落落鸣蛩鸟,晴霞度雁天。” 宋 梅尧臣 《三层瀑》诗:“山头出飞瀑,落落鸣寒玉。”  ——《漢語大詞典》
湖边(湖边)
元 元淮 苏堤秋宴 波底画桥天上动,湖边珠翠镜中行。  ——《骈字类编》
松 ( 鬆 ) sōng《國語辭典》

松 [ sōng ]

  1. 松科植物的總稱。種類極多,一般為常綠喬木。幹聳直,皮粗厚,葉如針,花單性,結毬果,木材用途甚廣,可供醫藥和工藝用。
  2. 姓。如隋代有松贇。
济济(濟濟)jì jì
(1).众多貌。《诗·大雅·旱麓》:“瞻彼 旱 麓,榛楛济济。” 毛 传:“济济,众多也。” 唐 卢纶 《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诗:“济济延多士,躚躚舞百蛮。”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数年之后有不人才济济者,吾不信也。” 李劼人 《大波》第三部第九章:“偌大的广场,已是人众济济。”
(2).整齐美好貌。《诗·齐风·载驱》:“四驪济济,垂轡濔濔。”《隋书·音乐志中》:“昭昭车服,济济衣簪。”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二折:“空那般衣冠济济,状貌堂堂,却为甚偏嫌俺妓女,怕见婆娘?”
庄敬貌。济,通“ 齐 ”。《诗·大雅·公刘》:“蹌蹌济济,俾筵俾几。” 郑玄 笺:“济济,士大夫之威仪也。”《管子·形势解》:“济济者,诚庄事断也。”《汉书·刘向传》:“臣闻 舜 命九官,济济相让,和之至也。”《隋书·音乐志上》:“其容穆穆,其仪济济。” 宋 司马光 《乞罢详定押班札子》:“朝廷不闻肃雍济济之风,数有变色分争之丑,臣窃为陛下惜之。” 孙中山 《香港兴中会章程》:“堂堂 华国 ,不齿於列邦;济济衣冠,被轻於异族,有志之士,能不痛心!”  ——《漢語大詞典》
松下 sōng xià
(1).松树之下;松间。 唐 李白 《淮南卧病书怀》诗:“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閒白。” 唐 贾岛 《寻隐者不遇》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宋 梅尧臣 《对雪忆往岁钱塘西湖访林逋》诗之一:“折竹压篱曾碍过,却穿松下到茅庐。”
(2).古地名。《吕氏春秋·行论》:“ 松下 乱,先君以不安弃羣臣也。” 高诱 注:“ 松下 ,地名也。”  ——《漢語大詞典》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8. 姓。
风 [ fěng ]
◎ 古同“”,讽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