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法书乱眼极牛毛,卒业何时愧李翱。

毛滂宋代〕《次韵方明叔见赠

法书乱眼极牛毛,卒业何时愧李翱。
好在先生无燥湿,老来秀句绝孤高。
不知蹭蹬沉鸾枳,却念疏慵似马曹。
谁荐薛公经行著折腰江县岂殊褒。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法书牛毛卒业何时

法书(法書)fǎ shū
(1).法令、律科一类的书籍。 汉 焦赣 《易林·乾之大畜》:“典策法书,藏在 兰臺 。” 南朝 齐 孔稚圭 《上新定法律表》:“法书徒明于帙里,寃魂犹结于狱中。”
(2).名家的书法范本。亦以称美别人的书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吾幼承门业,加性爱重,所见法书亦多,而翫习功夫颇至,遂不能佳者,良由无分故也。” 唐 张彦远 《〈法书要录〉序》:“ 彦远 家传法书名画,自高祖 河东公 收藏珍祕。” 清 钱谦益 《杨弱生且吟序》:“古之人有以爱妾换劒换马者,有以法书换白鹅者,其声价颇为不类。” 马南村 《燕山夜话·大胆练习写字》:“历代讲究书法的人,动辄就以 王羲之 父子的法书为范本,殊不知 右军 父子的书法也是他们自己创造的。”  ——《漢語大詞典》
乱 ( 亂 ) luàn
乱 [ luàn ]
  1. 没有秩序:~套。紊~。凌~。
  2.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世。政~。平~。~邦不居。
  3. 混淆:~伦。败常~俗。
  4. 任意随便:~吃。~跑。
  5.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
  6. 横渡:~流。
  7. 治理:~臣。
  8.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曰。
眼 yǎn《國語辭典》

眼 [ yǎn ]

  1. 目,动物的视觉器官。如:「眼睛」、「浓眉大眼」。《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𪸩耳。」
  2. 孔穴。唐·杜甫〈石笋行〉:「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藓食尽波涛痕。」宋·杨万里〈小池〉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3. 关键、要点。如:「节骨眼」。《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他起初还想赖,后来被家兄点了两句眼,他无话说了。」
  4. 下围棋时,无棋子的空处称为「眼」。唐·元稹〈酬孝甫见赠〉诗一○首之七:「无事抛棋侵虎口,几时开眼复联行。」《红楼梦·第六二回》:「探春因一块棋受了敌,算来算去,总得了两个眼。」
  5. 参见「[[板眼]]」条。
  6. 量词。计算眼睛看的次数的单位。如:「多看两眼」、「瞪了他一眼」。
极 ( 極 ) jí
极 [ jí ]
  1. 顶端,最高点,尽头:登~(帝王即位)。登峰造~。
  2. 指地球的南北两端或电路、磁体的正负两端:~地(极圈以内的地区)。~圈。北~。阴~。
  3. 尽,达到顶点:~力。~目四望。物~必反。
  4. 最高的,最终的:~点。~限。~端。~致。
  5. 副词:表示最高程度:~其。~为(wéi )。
牛毛 niú máo
比喻多或繁密、细小。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若夫覩财色而心不战,闻俗言而志不沮者,万夫之中,有一人为多矣。故为者如牛毛,获者如麟角也。”《新唐书·褚遂良传》:“且 龙沙 以北,部落牛毛,中国击之不能尽。” 宋 苏轼 《读孟郊诗》诗之一:“夜读 孟郊 诗,细字如牛毛。” 明 吕坤 《答孙月峰书》:“ 宋 儒又一截气象,议论茧丝牛毛,绳墨如躧橇缘榷。”  ——《漢語大詞典》
卒业(卒業)zú yè
(1).完成未竟的事业或工作。《荀子·仲尼》:“ 文王 诛四, 武王 诛二, 周公 卒业。”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今又接之以西夷,百姓力屈,恐不能卒业。”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即出 固 ( 班固 ),徵诣校书,受詔卒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谢》:“一日,録书未卒业而出,返则 小谢 伏案头,操管代録。”
(2).完成学业;毕业。《汉书·儒林传·施讎》:“ 讎 为童子,从 田王孙 受《易》,后 讎 徙 长陵 , 田王孙 为博士,復从卒业。”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梁 朝皇孙以下,总丱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 宋 陈亮 《信州永丰县社坛记》:“少从 张南轩 、 吕东莱 学,步趋必则焉;而又方卒业於 朱晦庵 。” 元 元怀 《拊掌录》:“公读之终卷,正色谓士人曰,朝廷有学校,有科举,何不勉以卒业,却与閒退人説他朝廷利害。” 鲁迅 《三闲集·“皇汉医学”》:“金泽医学专门学校卒业者何止数千人……然而我们偏偏刮目于可入《无双谱》的 汤本 先生的《皇汉医学》。”
(3).谓全部诵读完毕。 汉 班固 《东都赋》:“主人曰:‘復位,今将授子以五篇之诗。’宾既卒业。乃称曰:‘美哉乎斯诗!’” 唐 韩愈 《〈荆潭唱和诗〉序》:“从事有示 愈 以《荆潭酬唱诗》者, 愈 既受以卒业,因仰而言曰:‘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讙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4).已成之事。《梁书·张率传》:“若彼符瑞之富,可以臻介丘而昭卒业,搢绅羣后,诚希末光,天子深穆为度,未之访也。”  ——《漢語大詞典》
何时(何時)hé shí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漢語大詞典》
愧 kuì/chŏu《國語辭典》

愧 [ kuì ]

  1. 因理虧或做錯事,而感到難為情。如:「慚愧」、「愧不敢當」。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明·宋濂〈秦士錄〉:「兩生素負多才藝,聞弼言,大愧,下樓足不得成步。」
  2. 辱人而使之感到羞慚。《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季孟嘗折愧子陽而不受其爵。」
  3. 辜負、對不起。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1. 羞慚。如:「面有愧色」。
李 lǐ《國語辭典》

李 [ lǐ ]

  1. 植物名。薔薇科櫻屬,落葉喬木。葉互生,倒披針形或倒卵形,葉緣呈鋸齒狀。春天開白花。果實為圓卵形,熟時為紅紫色或黃色,味酸,可供生食或作蜜餞用。
  2. 姓。如唐太宗李世民。
翱 áo《國語辭典》

翱 [ áo ]

  1. 参见「翱翔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