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舴艋 zé měng
小船。《广雅·释水》:“舴艋,舟也。” 王念孙 疏证:“《玉篇》:‘舴艋,小舟也。’小舟谓之舴艋,小蝗谓之蚱蜢,义相近也。”《南齐书·张敬儿传》:“部伍泊 沔口 , 敬儿 乘舴艋过 江 ,诣 晋熙王 燮 。” 唐 皮日休 《送从弟皮崇归复州》诗:“车螯近岸无妨取,舴艋随风不费牵。” 清 厉鹗 《东城杂记·东里草堂》:“葫芦盛酒待明月,舴艋载琴当上流。” ——《漢語大詞典》
凌波(淩波)líng bō
(1).在水上行走。 汉 庄忌 《哀时命》:“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骋逸策迅者,虽遗景而不劳;因风凌波者,虽济危而不倾。” 唐 骆宾王 《櫂歌行》:“写月图黄罢,凌波拾翠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临邛李生》:“乃携手凌波而度,径入山寺中。” 清 纳兰性德 《点绛唇·咏风兰》词:“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
(2).指波涛。《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若夫觴酌凌波在前,簫筠发音於后,足下鹰扬其体,凤观虎视,谓 萧 曹 不足儔, 卫 霍 不足侔也。” 吕延济 注:“言酒多如水之波澜也。” 晋 郭璞 《江赋》:“抚凌波而鳧跃,吸翠霞而夭矫。” 唐 司空图 《成均讽》:“轻埃渐弭,泛空碧之横云;曳绪繄收,失凌波之迴雪。”
(3).比喻美人步履轻盈,如乘碧波而行。《文选·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韈生尘。” 吕向 注:“步於水波之上,如尘生也。” 唐 羊士谔 《酬萧使君出妓夜宴见送》诗:“玉颜红烛忽惊春,微步凌波拂暗尘。” 宋 周邦彦 《瑞鹤仙·高平》词:“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 清 李渔 《意中缘·诳姻》:“説甚么凌波纤步,轻盈欲飞。”《天雨花》第十三回:“金莲三寸凌波小,果然好个佳俊人。”
(4).指美女的脚。 金 刘迎 《闻丘丈晚集庆寿作诗戏之》:“红烛影纱闻唤马,翠罗承韈见凌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 细柳 何细哉:眉细、腰细、凌波细,且喜心更细。”
淩波:1.行于水波之上。常指乘船。 汉 严忌 《哀时命》:“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 晋 束晰 《补亡诗·南荄》:“凌波赴汩,噬魴捕鲤。”《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寺僧平时吃着十方,此际料没得有凌波出险、载米上门的了。”
(2).形容女子步履轻盈。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凌波微步,罗韤生尘。” 南朝 梁 萧纪 《同萧长史看妓》诗:“寧殊值行雨,詎减见凌波。”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初会》:“想他凌波偏称,罗袜内藏着可憎。”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绿雪堂集》:“ 钱舜举 《华清出浴图》云:‘…… 沈香亭 北何人见,偷写《凌波飞燕图》。’”
(3).奔腾的波浪;波涛。《文选·郭璞〈江赋〉》:“抚凌波而鳧跃,吸翠霞而夭矫。” 李善 注:“《广雅》:‘凌,驰也。’《上林赋》:‘驰波跳沫。’” ——《漢語大詞典》
(2).指波涛。《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若夫觴酌凌波在前,簫筠发音於后,足下鹰扬其体,凤观虎视,谓 萧 曹 不足儔, 卫 霍 不足侔也。” 吕延济 注:“言酒多如水之波澜也。” 晋 郭璞 《江赋》:“抚凌波而鳧跃,吸翠霞而夭矫。” 唐 司空图 《成均讽》:“轻埃渐弭,泛空碧之横云;曳绪繄收,失凌波之迴雪。”
(3).比喻美人步履轻盈,如乘碧波而行。《文选·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韈生尘。” 吕向 注:“步於水波之上,如尘生也。” 唐 羊士谔 《酬萧使君出妓夜宴见送》诗:“玉颜红烛忽惊春,微步凌波拂暗尘。” 宋 周邦彦 《瑞鹤仙·高平》词:“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 清 李渔 《意中缘·诳姻》:“説甚么凌波纤步,轻盈欲飞。”《天雨花》第十三回:“金莲三寸凌波小,果然好个佳俊人。”
(4).指美女的脚。 金 刘迎 《闻丘丈晚集庆寿作诗戏之》:“红烛影纱闻唤马,翠罗承韈见凌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 细柳 何细哉:眉细、腰细、凌波细,且喜心更细。”
淩波:1.行于水波之上。常指乘船。 汉 严忌 《哀时命》:“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 晋 束晰 《补亡诗·南荄》:“凌波赴汩,噬魴捕鲤。”《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寺僧平时吃着十方,此际料没得有凌波出险、载米上门的了。”
(2).形容女子步履轻盈。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凌波微步,罗韤生尘。” 南朝 梁 萧纪 《同萧长史看妓》诗:“寧殊值行雨,詎减见凌波。”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初会》:“想他凌波偏称,罗袜内藏着可憎。”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绿雪堂集》:“ 钱舜举 《华清出浴图》云:‘…… 沈香亭 北何人见,偷写《凌波飞燕图》。’”
(3).奔腾的波浪;波涛。《文选·郭璞〈江赋〉》:“抚凌波而鳧跃,吸翠霞而夭矫。” 李善 注:“《广雅》:‘凌,驰也。’《上林赋》:‘驰波跳沫。’” ——《漢語大詞典》
朱火 zhū huǒ
(1).红色的火焰。 晋 傅玄 《天郊飨神歌》:“藴朱火,燎芳薪。紫烟游,冠青云。” 元 钱惟善 《题广微天师升龙图》诗:“朱火腾空超碧落,翠鳞垂水捲沧溟。”
(2).特指烛火,灯火。《文选·傅毅〈舞赋〉》:“朱火曄其延起兮,燿华屋而熺洞房。” 吕向 注:“朱火,烛也。”《文选·王微〈杂诗〉》:“孟冬寒风起,东壁正中昏。朱火独照人,抱景自愁怨。” 吕延济 注:“朱火,灯也。” 宋 钱惟演 《南朝》诗:“舴艋凌波朱火度,觚稜拂汉紫烟微。”
(3).指夏天;暑气。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三:“闲卧观物化,悠悠念群生。青春始萌达,朱火已满盈。” 唐 元稹 《有鸟》诗之十五:“五月炎光朱火盛,阳焰烧阴幽响絶。”
(4).传说神仙居住的地方。《汉武帝内传》:“后造 朱火 丹陵 ,食灵瓜,味甚好。” ——《漢語大詞典》
(2).特指烛火,灯火。《文选·傅毅〈舞赋〉》:“朱火曄其延起兮,燿华屋而熺洞房。” 吕向 注:“朱火,烛也。”《文选·王微〈杂诗〉》:“孟冬寒风起,东壁正中昏。朱火独照人,抱景自愁怨。” 吕延济 注:“朱火,灯也。” 宋 钱惟演 《南朝》诗:“舴艋凌波朱火度,觚稜拂汉紫烟微。”
(3).指夏天;暑气。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三:“闲卧观物化,悠悠念群生。青春始萌达,朱火已满盈。” 唐 元稹 《有鸟》诗之十五:“五月炎光朱火盛,阳焰烧阴幽响絶。”
(4).传说神仙居住的地方。《汉武帝内传》:“后造 朱火 丹陵 ,食灵瓜,味甚好。” ——《漢語大詞典》
度 dù/duó《國語辭典》
度 [ dù ]
名- 表示物质的相关性质所达到的状况。如:「长度」、「硬度」、「湿度」、「密度」、「酸度」。
- 法制、规范。如:「制度」、「法度」。《文选·扬雄·长杨赋》:「亦所以奉太尊之烈,遵文武之度。」
- 标准。如:「尺度」、「限度」。《国语·周语下》:「用物过度妨于财,正害财匮妨于乐。」唐·韩愈〈重云李观疾赠之〉诗:「夭行失其度,阴气来干阳。」
- 人的器量、胸怀。如:「器度」。《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 外表、仪态。如:「风度」、「态度」。《聊斋志异·卷一一·陈云栖》:「生因窃往。扣其关,果有女道士三四人,谦喜承迎,仪度皆洁。」
- 量词:➊ 计算依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如:「耗电三百度」、「今天气温高达摄氏三十六度。」➋ 计算次数的单位。如:「再度光临」。《北史·卷四○·李彪传》:「彪前后六度衔命。」
- 数学上指:➊ 计算圆弧及角的单位。圆周的三百六十分之一为弧的一度;一度的弧所对的中心角,为角度的一度。➋ 物体的长、宽、高。如:「三度空间」。
- 姓。如汉代有度尚。
- 过、经历。如:「度日如年」、「光阴虚度」。
- 由此岸到彼岸。《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同「渡 」。
- 通过、跨越。《史记·卷九四·田儋传》:「用蒯通计,度平原,袭破齐历下军。」《全唐诗·卷二五三·唐·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同「渡 」。
度 [ duò ]
动- 考虑、推测。如:「审度」、「揣度」。《诗经·大雅·抑》:「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 测量。如:「量度」。汉·文帝〈议佐百姓诏〉:「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
觚 gū《國語辭典》
觚 [ gū ]
名- 古代盛酒的器具,具有八个棱角。《说文解字·角部》:「觚,乡饮酒之爵也。」《文选·刘伶·酒德颂》:「止则操卮执觚。」
- 棱角。《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甘泉泰畤紫坛,八觚宣通象八法。」《新唐书·卷八○·太宗诸子传·曹王明传》:「皋尝自创意为欹器,以髤木上出五觚,下锐圆,为盂形。」
- 古代书写的木简。《文选·陆机·文赋》:「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唐·李善·注:「觚,木之方者,古人用之以书,犹今之简也。」唐·刘禹锡〈刘氏集略说〉:「居江湖间,喜与属词者游,谬以为可教,视长者所行止,必操觚从之。」
稜 léng/lēng/líng《國語辭典》
棱 [ léng ]
名- 物体两面相交所形成的一个顶角。如:「棱角」。
- 物体面上凸起的条纹。如:「棱角」。宋·苏轼〈盐官部役戏呈同事兼寄述古〉诗:「新月照水水欲冰,夜霜穿屋衣生棱。」
- 威棱:威严。《汉书·卷五四·李广传》:「是以名声暴于夷貉,威棱憺乎邻国。」
拂 fú/bì《國語辭典》
拂 [ fú ]
名- 掸拭尘埃或驱除蚊蝇的用具。如:「拂子」。汉·徐淑〈又报嘉书〉:「今奉旄牛尾拂一枚。」《南史·卷四五·陈显达传》:「麈尾蝇拂是王、谢家物,汝不须捉此自逐。」
- 抹拭。《仪礼·士昏礼》:「主人拂几。」
- 轻轻掠过、擦过。如:「春风拂面」。唐·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红楼梦·第四九回》:「闻得一阵寒香拂鼻。」
- 甩动、抖动。如:「拂袖而去」。《西游记·第七一回》:「那菩萨将柳枝连拂几点甘露,霎时间,烟火俱无,黄沙绝迹。」
- 违反、违逆。《孟子·告子下》:「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文明小史·第四八回》:「只因难拂你老先生一片为好的意思。」
拂 [ bì ]
动- 辅助。通「弼」。参见「拂士 」条。
汉 ( 漢 ) hàn
汉 [ hàn ]
- 水名。汉水,又称汉江,源出陕西省西南部,流经陕西省、湖北省,在武汉市入长江。
- 天河:银~。云~。气冲霄~。
- 成年男人:~子。老~。
- 汉族,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
- 汉语的简称:英~辞典。
- 中国朝代名:(❶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公元前206-公元220年。❷五代之一,刘知远所建立,公元947-950年,史称后汉。)。
- 姓。
紫烟(紫煙)zǐ yān
亦作“ 紫烟 ”。
(1).紫色瑞云。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三:“ 赤松 临上游,驾鸿乘紫烟。”《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贵嬪生於 樊城 ,有神光之异,紫烟满室,故以‘光’为名。” 宋 范仲淹 《上汉谣》:“冉冉去红尘,飘飘凌紫烟。”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樾巢近体》:“书成招手呼青鸟,歌罢翻身上紫烟。”
(2).山谷中的紫色烟雾。 南朝 梁武帝 《游锺山大爱敬寺》诗:“长途弘翠微,香楼间紫烟。”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水》诗之二:“日照 香炉 生紫烟,遥看瀑布掛前川。” 宋 刘弇 《宿长山寺》诗:“破暝紫烟生,写谷清樾好。” ——《漢語大詞典》
(1).紫色瑞云。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三:“ 赤松 临上游,驾鸿乘紫烟。”《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贵嬪生於 樊城 ,有神光之异,紫烟满室,故以‘光’为名。” 宋 范仲淹 《上汉谣》:“冉冉去红尘,飘飘凌紫烟。”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樾巢近体》:“书成招手呼青鸟,歌罢翻身上紫烟。”
(2).山谷中的紫色烟雾。 南朝 梁武帝 《游锺山大爱敬寺》诗:“长途弘翠微,香楼间紫烟。”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水》诗之二:“日照 香炉 生紫烟,遥看瀑布掛前川。” 宋 刘弇 《宿长山寺》诗:“破暝紫烟生,写谷清樾好。” ——《漢語大詞典》
微 wēi《國語辭典》
微 [ wéi ]
動- 隱匿。《說文解字·彳部》:「微,隱行也。」《左傳·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
- 無、沒。《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史記·卷八七·李斯傳》:「微趙君,幾為丞相所賣。」
- 非、不是。《詩經·邶風·柏舟》:「微我無酒,以敖以遊。」《呂氏春秋·離俗覽·離俗》:「然而以理義斲削,神農黃帝猶有可非,微獨舜湯。」
- 精妙幽深。《書經·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禮記·學記》:「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
- 細小。如:「細微」、「具體而微」。
- 卑賤。如:「人微言輕」、「出身寒微」。《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聊齋志異·卷一○·臙脂》:「而又念其出身微,且日登公堂,為千人所窺指。」
- 衰落。如:「衰微」。《詩經·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是時周室微,唯齊、楚、秦、晉為彊。」
- 少。《禮記·祭義》:「雖有奇邪而不治者,則微矣。」
- 昏暗不明。《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微,此日而微。」《文選·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
- 暗中、祕密。如:「微行」。《漢書·卷四五·伍被傳》:「淮南王陰有邪謀,被數微諫。」唐·柳宗元〈童區寄傳〉:「童微伺其睡,以縳背刃,力上下得絕。」
- 伺探。《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使人微得趙綰等姦利事,召案綰、臧,綰臧自殺。」《漢書·卷九二·游俠傳·郭解傳》:「解使人微知賊處。賊窘自歸,具以實告解。」
- 稍、略。如:「稍微」、「略微」。《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莽色厲而言方,欲有所為,微見風采,黨與承其指意而顯奏之。」《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含喜微笑,竊視流眄。」
- 姓。如春秋時魯國有微虎。
微 [ wēi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