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盘棲包书万卷,有意晚岁专一丘。
一日不见如三秋,人如湘浦春风楼。
危途崔嵬坂九折,万事变灭水一沤。
我公方寸湛古井,砥柱四海之颓流。
艺兰九畹媚幽处,公暇独立谁为俦。
畏虎一悟真知说,亡羊不向诸子搜。
默参邹轲论直养,长与潜圣同四忧。
绣衣方看霄汉立,青去忽赋泛滥浮。
平生得趣稽古乐,如水赴海无时休。
考盘棲包书万卷,有意晚岁专一丘。
时无子西赋招隐,贪伴渔翁归钓涪,
涧瀍脉络元不断,洙泗气象端可侔。
身縻简书去无繇,夜梦策蹇霜满裘。
悠悠底是归宿处,愿闻一语归而求。
勇撤皋比谁复见,订顽之训万古留。
篆书为公揭素壁,千里寺寄宽离愁。
玄关道秘杳莫授予,玉钥为我一启不。
危途崔嵬坂九折,万事变灭水一沤。
我公方寸湛古井,砥柱四海之颓流。
艺兰九畹媚幽处,公暇独立谁为俦。
畏虎一悟真知说,亡羊不向诸子搜。
默参邹轲论直养,长与潜圣同四忧。
绣衣方看霄汉立,青去忽赋泛滥浮。
平生得趣稽古乐,如水赴海无时休。
考盘棲包书万卷,有意晚岁专一丘。
时无子西赋招隐,贪伴渔翁归钓涪,
涧瀍脉络元不断,洙泗气象端可侔。
身縻简书去无繇,夜梦策蹇霜满裘。
悠悠底是归宿处,愿闻一语归而求。
勇撤皋比谁复见,订顽之训万古留。
篆书为公揭素壁,千里寺寄宽离愁。
玄关道秘杳莫授予,玉钥为我一启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考盘(考盤,考槃,考磐)kǎo pán
亦作“ 考磐 ”。成德乐道。《诗·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 毛 传:“考,成;槃,乐。” 陈奂 传疏:“成乐者,谓成德乐道也。”《汉书·叙传下》:“ 竇后 违意,考盘于 代 。”《考槃序》则言此诗为刺 庄公 “不能继先公之业,使贤者退而穷处”,故后即以喻隐居。 晋 陆云 《逸民赋》:“鄙 终南 之辱节兮,韙 伯阳 之考槃。”《晋书·隐逸传·张忠》:“先生考磐山林,研精道素。” 唐 岑参 《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此地可遗老,劝君来考槃。” 宋 苏辙 《次韵秦观见寄》:“考槃溪山间,自献耻干謁。” 清 姚鼐 《获嘉渡河》:“想见幽人尚考盘,安得同归脱鞿绊。”一说,“考,扣也;槃,器名。葢扣之以节歌,如鼓盆拊缶之为乐也。”见 宋 朱熹 《诗集传》引 陈氏 说。近人亦或从之,以为是奴隶出亡反抗之辞。见 高亨 《诗经今注》及 鲍昌 《释考槃》。 ——《漢語大詞典》
棲 qī《國語辭典》
栖 [ qī ]
动- 禽鸟宿于巢。《诗经·王风·君子于役》:「鸡栖于埘,日之夕矣。」唐·崔道融〈江鸥〉诗:「白鸟波上栖,见人懒飞起。」
- 居住、停留。如:「栖息」、「栖身之处」、「两栖动物」。《文选·张衡·西京赋》:「南翔衡阳,北栖雁门。」《国语·越语上》:「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 停留、歇宿的地方。唐·孟郊〈鸦路溪行呈陆中丞〉诗:「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
栖 [ xī ]
- (一)之又音。
包 bāo《國語辭典》
包 [ bāo ]
動- 裹紮、容納其中。如:「包裝」、「包容」、「無所不包」。《詩經·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 圍住。如:「士兵分兩路包過去了。」
- 藏。《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傳》:「包紅顏而弗明。」顏師古注引晉灼曰:「包,藏也。」
- 保證、擔保。如:「包你滿意」、「包管沒事」。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只怕我伯嚭身上,包殺的他尿流屁滾。」
- 負責。如:「包打聽」、「一手包辦」。
- 承攬。如:「承包」、「發包工程」。
- 約定專用。如:「包車」、「包場子」。
- 裝東西的袋子。如:「皮包」、「書包」、「荷包」、「腰包」。
- 氈製的圓頂帳篷。如:「蒙古包」。
- 物體或身體上鼓起的疙瘩。如:「頭上撞腫了一個包。」
- 一種麵粉做成的食物。如:「麵包」、「包子」。
- 量詞。計算成包的物品的單位。如:「一包糖果」、「十包水泥」。
- 姓。如漢代有包咸,宋代有包拯。
书 ( 書 ) shū
书 [ shū ]
-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 信:~信。~札。~简。~函。
- 文件:证~。说明~。
-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 字体:草~。隶~。楷~。
-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万卷(万卷)
唐 李嘉祐 送韦邕少府归钟山 万卷长开帙,千峰不闭门。 ——《骈字类编》
有意 yǒu yì
(1).有意图;有愿望。《战国策·燕策三》:“愿得将军之首以献 秦 , 秦王 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抗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 燕国 见陵之耻除矣,岂有意乎?”《后汉书·孔融传》:“太傅 马日磾 奉使 山 东,及至 淮 南,数有意於 袁术 。” 宋 王安石 《招叶致远》诗:“最是一年春好处,明朝有意抱琴来。” 鲁迅 《书信集·致邵文熔》:“在 沪 则弟识一二人,倘有意来 沪 一诊,当绍介也。”
(2).有志向。《南史·萧钧传》:“ 高帝 执其手曰:‘伯叔父犹父,勿怨。所以令汝出继,以汝有意,堪奉蒸尝耳。’” 宋 苏轼 《礼以养人为本论》:“三代之衰,至於今且数千岁,豪杰有意之主,博学多识之臣,不可以胜数矣。”
(3).故意。《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故 武王 以仁义伐 紂 而王, 伯夷 饿不食 周 粟; 卫灵公 问陈,而 孔子 不答; 梁惠王 谋欲攻 赵 , 孟軻 称 大王 去 邠 。此岂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韩文》:“ 昌黎 与 李翊 书,自言非三代、两 汉 之书不观,未必有意仿为之。” 柯岩 《奇异的书简·船长》:“在 鹿特丹港 ,一个领港员因为船上一水是 中国 人而有意刁难,把舵令用英语说得又快又流时, 贝汉廷 就迎上去和他用英语对话。”
(4).特指男女间有爱恋的情意。《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我意欲就此看个中意的人家子弟,替他寻下一头亲事,成就他终身结果,也是好事。所以一时不辞他去,原非我自家有意也。”《红楼梦》第一回:“ 雨村 见他回头,便以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遂狂喜不禁。”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一幕:“那 侯朝宗 很有意于 秦淮河 一个歌女 李香君 ,可是他没有钱, 圆老 何不花一笔钱,让他梳拢了 香君 ,这也是艺林雅事。” ——《漢語大詞典》
(2).有志向。《南史·萧钧传》:“ 高帝 执其手曰:‘伯叔父犹父,勿怨。所以令汝出继,以汝有意,堪奉蒸尝耳。’” 宋 苏轼 《礼以养人为本论》:“三代之衰,至於今且数千岁,豪杰有意之主,博学多识之臣,不可以胜数矣。”
(3).故意。《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故 武王 以仁义伐 紂 而王, 伯夷 饿不食 周 粟; 卫灵公 问陈,而 孔子 不答; 梁惠王 谋欲攻 赵 , 孟軻 称 大王 去 邠 。此岂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韩文》:“ 昌黎 与 李翊 书,自言非三代、两 汉 之书不观,未必有意仿为之。” 柯岩 《奇异的书简·船长》:“在 鹿特丹港 ,一个领港员因为船上一水是 中国 人而有意刁难,把舵令用英语说得又快又流时, 贝汉廷 就迎上去和他用英语对话。”
(4).特指男女间有爱恋的情意。《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我意欲就此看个中意的人家子弟,替他寻下一头亲事,成就他终身结果,也是好事。所以一时不辞他去,原非我自家有意也。”《红楼梦》第一回:“ 雨村 见他回头,便以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遂狂喜不禁。”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一幕:“那 侯朝宗 很有意于 秦淮河 一个歌女 李香君 ,可是他没有钱, 圆老 何不花一笔钱,让他梳拢了 香君 ,这也是艺林雅事。” ——《漢語大詞典》
晚岁(晚歲)wǎn suì
(1).晚年。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宋 叶适 《高令人墓志铭》:“晚岁,三子始育,始有宅居。” 清 沈钦圻 《赠徐元叹》诗:“晚岁依空门,菴名落木归本根。”
(2).岁暮。 隋 孙万寿 《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诗:“晚岁出 函关 ,方春度 京口 。”
(3).谓欠收。喻不得志。《文选·曹植〈赠徐干〉诗》:“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 李善 注:“无晚岁、多丰年,喻必荣也。”《北史·杨侃传》:“亲朋劝其出仕, 侃 曰:‘苟有良田,何忧晚岁?但恨无才具耳。’” ——《漢語大詞典》
(2).岁暮。 隋 孙万寿 《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诗:“晚岁出 函关 ,方春度 京口 。”
(3).谓欠收。喻不得志。《文选·曹植〈赠徐干〉诗》:“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 李善 注:“无晚岁、多丰年,喻必荣也。”《北史·杨侃传》:“亲朋劝其出仕, 侃 曰:‘苟有良田,何忧晚岁?但恨无才具耳。’” ——《漢語大詞典》
专一(專一)zhuān yī
亦作“ 专壹 ”。
(1).同一;齐一。《管子·重令》:“将帅不严威,民心不专一,陈士不死制,卒士不轻敌,而求兵之必胜,不可得也。”《左传·昭公二十年》:“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东观汉记·耿弇传》:“ 临淄 诸郡太守相与杂居,人不专一,其声虽大而虚,易攻。”
(2).纯净不杂;专心一意。《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汉书·元后传》:“侍中太僕 安阳侯 舜 往时护太子家,导朕,忠诚专壹,有旧恩。”《朱子语类》卷六九:“主一之谓敬,只是心专一,不以他念乱之。” 王西彦 《鱼鬼》:“他大概没有发现我的来到,他做什么都是专一的。”
(3).专门;一味。《水浒传》第四四回:“可再设三处酒馆,专一探听吉凶事情。”《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原来 李克用 年纪虽然高大,却专一好色。” 鲁迅 《三闲集·柔石作〈二月〉小引》:“倒也并非如蜘蛛张网,专一在待飞翔的游人。” 段荃法 《杨老固事略》十二:“是真的,俺村会计进城办事,专一拐到席匠铺看过啦。”
亦作“ 专壹 ”。 集中;聚集为一。《吕氏春秋·上农》:“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以我分散之兵,拒彼专一之势,众寡不敌,遂及放败。” ——《漢語大詞典》
(1).同一;齐一。《管子·重令》:“将帅不严威,民心不专一,陈士不死制,卒士不轻敌,而求兵之必胜,不可得也。”《左传·昭公二十年》:“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东观汉记·耿弇传》:“ 临淄 诸郡太守相与杂居,人不专一,其声虽大而虚,易攻。”
(2).纯净不杂;专心一意。《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汉书·元后传》:“侍中太僕 安阳侯 舜 往时护太子家,导朕,忠诚专壹,有旧恩。”《朱子语类》卷六九:“主一之谓敬,只是心专一,不以他念乱之。” 王西彦 《鱼鬼》:“他大概没有发现我的来到,他做什么都是专一的。”
(3).专门;一味。《水浒传》第四四回:“可再设三处酒馆,专一探听吉凶事情。”《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原来 李克用 年纪虽然高大,却专一好色。” 鲁迅 《三闲集·柔石作〈二月〉小引》:“倒也并非如蜘蛛张网,专一在待飞翔的游人。” 段荃法 《杨老固事略》十二:“是真的,俺村会计进城办事,专一拐到席匠铺看过啦。”
亦作“ 专壹 ”。 集中;聚集为一。《吕氏春秋·上农》:“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以我分散之兵,拒彼专一之势,众寡不敌,遂及放败。” ——《漢語大詞典》
丘 qiū《國語辭典》
丘 [ qiū ]
名- 小土山、小土堆。如:「沙丘」、「丘陵」、「丘垤」。唐·柳宗元〈愚溪诗序〉:「愚溪之上,买小邱为愚丘。」
- 坟冢、坟墓。《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丘墓乎?」
- 姓。如元代有丘处机。
- 大、长。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