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百官冯整肃,万物待吹嘘。

魏野宋代〕《上知府赵侍郎二首

往哲英灵在,重生出镇初。
传岩存旧迹,棠树认前居。
美化民歌实,流言帝觉虚。
暂来淹外郡,再入老中书。
善欲皆升举,奸思尽剪除。
登科嗤负鼎,避事鄙悬车。
权助天生杀,才随道卷舒。
百官冯整肃,万物待吹嘘。
接士殊龙板,寻僧却隼旟。
嘉谋常启沃,谏草旋焚如。
赤子方安枕,黄巾变荷锄。
囚无经宿禁,农有数年储。
山势朝衙署,河声贯里闾。
野人携上咏,将献几踌躇。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百官整肃万物吹嘘

百官 bǎi guān
(1).古指公卿以下的众官。后泛指各级官吏。《书·说命中》:“惟 説 ( 傅説 )命总百官。”《礼记·郊特牲》:“献命库门之内,戒百官也。” 郑玄 注:“百官,公卿以下也。” 宋 苏轼 《策略五》:“昔之有天下者,日夜淬励其百官,抚摩其人民。”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元旦》:“接神之后,自王公以及百官,均应入朝朝贺。”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一五六:“百官门外捧天章, 东厂 楼臺易夕阳。”
(2).指人体上的各种器官。《吕氏春秋·仲夏》:“退嗜慾,定心气;百官静,事无刑。”  ——《漢語大詞典》
冯 ( 馮 ) féng/píng
冯 [ féng ]
  1. 姓。
冯 [ píng ]
  1. 同“凭”,凭借,依靠。
  2. 马行速。
整肃(整肅)zhěng sù
(1).整顿。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叶令祠》:“ 白公 奔山而逝,生烹 石乞 ,迎反 惠王 ,整肃官司,退而老於 叶 。”《三国演义》第一○三回:“ 陆逊 整肃部伍,张扬声势,望 襄阳 进发。”
(2).严肃;端庄。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迟重者蓬转而波扰,整肃者鹿踊而鱼跃。”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阿耆尼国》:“国无纲纪,法不整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亭》:“夜分,有少年入,衣冠整肃。” 陈毅 《纪念宁沪解放十周年》诗:“解放 寧 沪 吾道东,大军整肃胜薰风。”
(3).惩治。 周恩来 《关于美英对日和约草案及旧金山会议的声明》:“﹝ 美国 占领当局﹞释放 日本 战犯,开脱大批被整肃分子。”  ——《漢語大詞典》
万物(萬物)wàn wù
(1).统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易·乾》:“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二十餘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 唐 杜甫 《哀江头》诗:“忆昔霓旌下 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 明 王守仁 《〈大学〉问》:“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 艾青 《光的赞歌》三:“太阳啊,我们最大的光源,它从亿万万里以外的高空,向我们居住的地方输送热量,使我们这里滋长了万物,万物都对它表示景仰。”
(2).犹众人。《宋书·沈文秀传》:“﹝ 文秀 ﹞説 庆之 曰:‘主上狂暴如此,土崩将至,而一门受其宠任,万物皆谓与之同心。’”  ——《漢語大詞典》
待 dài/dāi《國語辭典》

待 [ dài ]

  1. 等候。《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文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2. 防备、抵御。《易经·系辞下》:「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史记·卷七三·白起王翦传》:「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
  3. 依恃、凭靠。《商君书·农战》:「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4. 对待、照顾。如:「优待」、「款待」、「招待」、「待客之道」、「待人接物」。
  5. 将要、打算。如:「正待出外,却下起大雨来了。」宋·辛弃疾〈最高楼·相思苦〉词:「待不饮,奈何君有恨;待痛饮,奈何吾有病。」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你道我为甚么私离绣榻,待和伊同走天涯。」
  1. 置于句末或句中的语气词。相当于「啊」。宋·何梦桂〈沁园春·孔盖蜺旌〉词:「问韶光九十,何如今待!」

待 [ dāi ]

  1. 逗留、停留。如:「这些银两够你在此地待上十天半个月的。」《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候选教官,因选补无期,家里又待不住,便带了儿子来京。」
吹嘘 chuī xū
(1).呼气。《隋书·儒林传·王孝籍》:“咳唾足以活枯鳞,吹嘘可用飞穷羽。”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返魂奇事》:“众仙女见 朱 某在侧,趁势吹嘘,如柳絮漾入晴空,飘扬无定。”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有海蛇一条,傍岸游泳,吹嘘吐沫,久而始隐。”
(2).指喘气急促。《水浒传》第十六回:“那十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嘆气吹嘘,对老都管説道:‘我们不幸做了军健……我们直恁地苦。’”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 女娲 ﹞以未曾有的勇往和愉快继续着伊的事业,呼吸吹嘘着,汗混和着。”
(3).比喻用力极小而成大事。 南朝 陈 徐陵 《檄周文》:“叱咤而平 宿豫 ,吹嘘而定 寿阳 。”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虏骄》:“吹嘘定 鲁 齐 ,谈笑平 吴 楚 。” 娲石女氏 《吊国民庆祝满政府之立宪》:“今我国民,不费吹嘘之力,汗血之劳,立宪幸福,拱手以得。”
(4).吹气使冷,嘘气使暖,吹冷嘘热可使万物枯荣。《后汉书·郑泰传》:“ 孔公绪 清谈高论,嘘枯吹生。” 李贤 注:“枯者嘘之使生,生者吹之使枯,言谈论有所抑扬也。”
(5).比喻寒暖变化。 唐 卢照邻 《双槿树赋》序:“故知柔条朽榦,吹嘘变其死生;落叶凋花,剪拂成其光价。” 清 秋瑾 《春草》诗:“吹嘘须着意,莫使感荣枯。”
(6).指风吹。 唐 孟郊 《哭李观》诗:“清尘无吹嘘,委地难飞扬。”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御制千字诏》:“风偃四方,吹嘘猛厉,悠然作云,雨下空际。”
(7).比喻奖掖,汲引。《宋书·沈攸之传》:“卵翼吹嘘,得升官秩。” 唐 杜甫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诗:“ 扬雄 更有《河东赋》,唯待吹嘘送上天。” 宋 叶适 《哭郑丈》诗之四:“泉蒙烦濬达,槁质费吹嘘。” 师陀 《李贺的梦》:“经过 韩愈 的吹嘘, 李贺 已经是名满京城了。”
(8).吹捧;夸口;说大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 老舍 《四世同堂》十:“他自己呢也很会吹嘘,一提到身家,他便告诉人家他是世袭基督徒。”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也好吹嘘,总爱夸显过去他如何的阔绰豪放。”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一章:“ 美国 人吹嘘,说这个师有一百七十五年建军的历史。”
(9).谓吹竽。 北周 庾信 《小园赋》:“昔早滥於吹嘘,藉《文言》之庆餘。” 倪璠 注引《韩子》:“ 齐宣王 使人吹竽。 南郭处士 请为王吹竽,粟食与三百人等。 宣王 死, 文王 即位,一一听之,处士乃逃……吹嘘,谓吹竽也。”参见“ 吹竽 ”。
(10).道教语。导引吐纳。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僕少时授吹嘘之术於 郑先生 ,病嬾不就。”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