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陛妖孽生,边塞烽烟警。
顾瑗〔清代〕《修武县西北有浊鹿城魏受汉禅封献帝为山阳公城即公所居也道经此地感而赋之》
炎汉逮中叶,朝纲已不整。桓灵继昏愦,天怒发灾眚。
殿陛妖孽生,边塞烽烟警。维时有张角,啸聚群不逞。
公言苍天死,黄巾系要领。扰乱遍九州,响应暨五岭。
从来邪术兴,变乱在俄顷。诛斩不期多,驱治贵用猛。
奸雄利时危,乘閒志乃骋。时岂无忠良,出语剑在颈。
哀哉建安君,厉阶遂为梗。戎马走仓皇,流萤借馀景。
运际田篡齐,数应吴入郢。幽囚浊尘城,不死实为幸。
客行过遗墟,谈者犹齿冷。前事后之师,何人发深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殿陛 diàn bì
(1).御殿前的石阶。《后汉书·百官志二》:“﹝羽林郎﹞掌宿卫侍从……本 武帝 以便马从猎,还宿殿陛巖下室中,故号巖郎。” 宋 欧阳修 《上范司谏书》:“立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諫官也。”
(2).宫殿上和石陛下。喻君主的臣子相见之际。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二》:“不知此制何为而輟,而殿陛之仪,渐相悬以相絶也?” ——《漢語大詞典》
(2).宫殿上和石陛下。喻君主的臣子相见之际。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二》:“不知此制何为而輟,而殿陛之仪,渐相悬以相絶也?” ——《漢語大詞典》
妖孽 yāo niè
(1).指物类反常的现象,古人以为是不祥之兆。《礼记·中庸》:“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死麟》:“ 河南 光山县 有一麟,亦牛所孕,其产时,光怪照耀,比邻皆谓火发来救,愚民不识,詈为妖孽,共击死。”
(2).指妖魔鬼怪之类。《西游记》第六七回:“若果降了妖孽,浄了地方,我等每家送你两亩良田。”《抗日歌谣·大冶鄂城山区民歌》:“贪官污吏象妖孽,乡保豪绅相勾结。”
(3).比喻邪恶的事或人。《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西颢》:“姦伪不萌,妖孽伏息。”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给事中蔡金台奏折附片》:“所可虑者,独在此謡传不实,真信不通,人心摇动,则妖孽潜滋。” 叶紫 《星》第五章:“今年就是清扫妖孽的年辰呀!”
(4).比喻女色。 唐 元稹 《莺莺传》:“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5).犹祸害,危害。《国语·吴语》:“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而处以念恶,出则罪吾众,挠乱百度,以妖孽 吴国 。” ——《漢語大詞典》
(2).指妖魔鬼怪之类。《西游记》第六七回:“若果降了妖孽,浄了地方,我等每家送你两亩良田。”《抗日歌谣·大冶鄂城山区民歌》:“贪官污吏象妖孽,乡保豪绅相勾结。”
(3).比喻邪恶的事或人。《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西颢》:“姦伪不萌,妖孽伏息。”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给事中蔡金台奏折附片》:“所可虑者,独在此謡传不实,真信不通,人心摇动,则妖孽潜滋。” 叶紫 《星》第五章:“今年就是清扫妖孽的年辰呀!”
(4).比喻女色。 唐 元稹 《莺莺传》:“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5).犹祸害,危害。《国语·吴语》:“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而处以念恶,出则罪吾众,挠乱百度,以妖孽 吴国 。” ——《漢語大詞典》
生 shēng《國語辭典》
生 [ shēng ]
動- 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 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 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 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 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 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 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 生命。如:「輕生」、「餘生」。
- 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 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 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 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 戲劇裡的腳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 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 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 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 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 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边塞(邊塞)biān sài
亦作“邉塞”。 边疆地区的要塞。泛指边疆。《史记·三王世家》:“宜专边塞之思虑,暴骸中野无以报。” 唐 孟浩然 《同张明府清镜叹》诗:“寄语边塞人,如何久离别。” 明 冯梦龙 《邯郸梦·闺中闻捷》:“ 卢郎 去后愁无奈,音书断,困守著緑窗青琐,邉塞在天涯。” 杨朔 《戈壁滩上的春天》:“我又望望车外,一时觉得大路两旁不再是遥远的边塞,好像是树,满是花,满是人烟。” ——《漢語大詞典》
烽烟(烽煙)fēng yān
亦作“ 烽烟 ”。 烽火台报警之烟。亦借指战争。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 广陵 京口 ,烽烟相望。” 唐 姚合 《送李廓侍御赴西川行营》诗:“从今 雟州 路,无復有烽烟。” 宋 欧阳修 《寄王仲仪龙图》诗:“威行四境烽烟断,响入青山号令传。” 鲁迅 《集外集拾遗·好东西歌》:“南边整天开大会,北边忽地起烽烟。” ——《漢語大詞典》
警 jǐng《國語辭典》
警 [ jǐng ]
动- 告诫。如:「警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李悝警其两和。」《红楼梦·第二一回》:「原来袭人见他无晓夜和姐妹厮闹,若直劝他,料不能改,故用柔情以警之。」
- 戒备。如:「警备」、「警惕」。《左传·庄公三十一年》:「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
- 觉悟、觉醒。如:「警觉」。清·曾国藩〈江岷樵之父母寿序〉:「口敝而手疲,昕警而夕戒。」
- 敏捷。如:「机警」。《新唐书·卷九六·房玄龄传》:「玄龄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书兼草隶。」
- 形容文词语意凝炼。如:「警句」。《文选·陆机·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 危险、紧急的消息或状况。如:「边警」、「火警」。
- 警察的简称。如:「交警」、「义警」、「保警」、「刑警」。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