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茅堂自歌咏,何必向丹墀。

魏野宋代〕《乙巳岁郊天后作

万物尽熙熙,郊天礼毕时,
安边文教远,过海赦书迟。
南牧虽无也,东封合有之。
茅堂自歌咏,何必向丹墀。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茅堂自歌何必丹墀

茅堂 máo táng
亦作“茆堂”。
(1).草盖的屋舍。语出 汉 韦孟 《在邹诗》:“爰戾于 邹 ,鬋茅作堂。” 唐 杜甫 《郑驸马宅宴洞中》诗:“误疑茅堂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红楼梦》第十七回:“引众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 清 黄景仁 《对月》诗:“键户谢人事,茅堂夜色虚。”
(2).堂名;里名。《宋书·袁粲传》:“上於 华林园 茅堂 讲《周易》, 粲 为执经。” 南朝 宋 谢庄 《自浔阳至都集道里名为诗》:“观道 雷池 侧,访德 茅堂 阴。”  ——《漢語大詞典》
自歌
山海经西南黑水之间有广都之野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又埤雅或曰鸾凤之亚也鸾善歌凤善舞  ——《分类字锦》
咏 ( 詠 ) yǒng《國語辭典》
  1. 「咏 」的异体字。
何必 hé bì
(1).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年钧择贤,义钧则卜,古之道也。非适嗣,何必娣之子?” 三国 魏 嵇康 《秀才答》诗之三:“都邑可优游,何必栖山原?”《朱子语类》卷一一六:“若既知悔,后次改便了,何必常常恁地悔!” 巴金 《灭亡》第十章:“你还有很长的时间,又何必急急于一时呢?”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必。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 歷城 房家园 , 齐 博陵君 豹 之山池,其中杂树森竦,泉石崇邃……公语参军 尹孝逸 曰:‘昔 季伦 金谷 山泉,何必踰此?’” 唐 张祜 《题孟处士宅》诗:“高才何必贵?下位不妨贤。”  ——《漢語大詞典》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1.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2.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3.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4.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5. 姓。如晋代有向秀。
  1.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2.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3.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4.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1.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1.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2.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1.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丹墀 dān chí
(1).指宫殿的赤色台阶或赤色地面。 汉 张衡 《西京赋》:“右平左墄,青琐丹墀。”《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丹墀,赤地也。”《宋书·百官志上》:“殿以胡粉涂壁,画古贤烈士。以丹朱色地,谓之丹墀。” 唐 李嘉祐 《送王端赴朝》诗:“君承明主意,日日上丹墀。”《说唐》第五七回:“ 叔宝 来到丹墀,山呼万岁。”
(2).指官府或祠庙的台阶。《说岳全传》第七回:“旗牌官领命,将五人传入,到丹墀跪下。”《儒林外史》第三七回:“﹝ 泰伯祠 ﹞三座门。进去一座丹墀。左右两廊,奉着从祀歷代先贤神位。中间是五间大殿,殿上 泰伯 神位,面前供桌,香炉、烛臺。殿后又一个丹墀,五间大楼。”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