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郑虔骨已朽,孔父天不遗。

韩元吉宋代〕《遗直堂六首

郑虔骨已朽,孔父天不遗。
他年从事贤,手板空倒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孔父

郑 ( 鄭 ) zhèng
郑 [ zhèng ]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人买履(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
  2. 姓。
虔 qián《國語辭典》

虔 [ qián ]

  1. 恭敬有诚意的。如:「虔诚」、「虔敬」。《左传·成公·十六年》:「虔卜于先君也。」
  1. 杀害。汉·扬雄《方言·卷三》:「虔、散,杀也。东齐曰散。青、徐、淮、楚之间曰虔。」《左传·成公十三年》:「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陲。」
  2. 强取、掠夺。《汉书·卷六·武帝纪》:「将百姓所安殊路,而挢虔吏因乘势以侵蒸庶邪?」颜师古注引韦昭曰:「凡称诈为矫,强取为虔。」
骨 gǔ/gū《國語辭典》

骨 [ gǔ ]

  1. 动物体内支持身体的支架组织。如:「筋骨」、「接骨」、「脊椎骨」、「脱胎换骨」。
  2. 支撑物体的架子。如:「龙骨」、「钢骨」、「伞骨」。
  3. 气概、风格。如:「傲骨」、「风骨」。唐·王维〈少年行〉四首之二:「敦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4. 姓。如隋代有骨仪。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骨 [ gú ]

  1. 参见「[[骨头」、「骨碌」等条。

骨 [ gū ]

  1. 参见「骨朵儿]]」条。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朽 xiǔ《國語辭典》

朽 [ xiǔ ]

  1. 腐爛、敗壞。如:「朽壞」。宋·蘇軾〈淮陰侯廟記〉:「將軍則與草木同朽,麋鹿俱死。」
  2. 磨滅。如:「永垂不朽」。《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雖久不廢, 此之謂不朽。」
  1. 敗壞的。如:「衰朽」。《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2. 衰老。如:「老朽」、「年朽齒落」。《三國志·卷九·魏書·曹真傳》:「臣雖朽邁,敢忘往言?」唐·李賀〈贈陳商〉詩:「長安有男兒,二十心已朽。」
  1. 泛指腐敗的東西。《晉書·卷七○·甘卓傳》:「將軍之舉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顧慮乎!」
孔父 kǒng fù
指 孔子 。《后汉书·申屠刚传》:“损益之际, 孔父 攸叹。” 李贤 注引《说苑》曰:“ 孔子 读《易》,至《损》《益》,则喟然而叹。” 晋 王坦之 《废庄论》:“ 孔父 非不体远,以体远故用近; 颜子 岂不具德,以德备故膺教。” 明 何景明 《火营墅治田圃种树》诗:“谅怀原生耻,庶悟 孔父 嘆。” 章炳麟 《大乘佛教缘起考》:“ 孔父 绪言,著在《论语》,而《诗》《传》《礼记》,旁出者多。”  ——《漢語大詞典》
天 tiān《國語辭典》

天 [ tiān ]

  1. 日月星辰所罗列的空间,即天空。如:「碧海青天」、「顶天立地」。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2. 一昼夜的时间。如:「昨天」、「今天」、「大后天」、「一天」。
  3. 白天或一天中的某一段时间。如:「三天三夜」、「三更天」。宋·程颢〈春日偶成〉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4. 时节、季节。如:「春天」、「三伏天」、「黄梅天」。
  5. 气候。如:「晴天」、「阴天」、「大热天」、「下雨天」。
  6. 自然。如:「人定胜天」、「乐天知命」。《庄子·天道》:「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
  7. 指宇宙万物的主宰。有时指大自然、有时指命运、有时指天神等。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怨天,不尤人。」《书经·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8. 指神灵所住的世界。如:「升天」、「归天」。
  9. 不可或缺或最重要的事物。如:「以夫为天」。《汉书·卷四十三·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10.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如:「这项工作限你三十天时间完成,不得拖延。」
  1. 自然的、天然的。如:「天才」、「天险」、「天籁」、「天性」。
  2. 数目极大的。如:「天价」、「天量」、「天文数字」。
  3. 腾空架设的、驾于空中的。如:「天桥」、「天窗」、「天棚」。
  1. 很、非常。如:「天大的好消息」、「天大的新闻」。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遗 ( 遺 ) yí
遗 [ yí ]
  1. 丢失:~失。~落。
  2. 漏掉:~忘。~漏。
  3.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路不拾~。
  4. 余,留:~留。~俗。~闻。~址。~风。~憾。~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
  5. 死人留下的:~骨。~言。~嘱。
  6. 不自觉地排泄:~尿。~精。
  7.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传。
  8. 抛弃:~弃。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