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花开到处即吾圃,水寒月淡烟空蒙。

韩元吉宋代〕《郑仲南五梅图

江南酒美樽不空,十年醉倒梅花中。
经行所见略可谱,一一秀骨含仙风。
不将向华污真色,亦有醉脸匀春红。
重英千叶两何好,玉立但喜肌微丰。
红绡金缕变新样,品异独许天香同。
花开到处即吾圃,水寒月淡烟空蒙。
醉来踏雪更起舞,长歌目送南飞鸿。
自后春归厌寂寞,坐觉桃李难为容。
忽惊横轴入吾手,世上犹有丹青诗穷。
诗成妙手傥不惜,画我曳杖穿芳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花开到处水寒月淡烟空

花开(花开)
唐 李白 相和歌辞 大堤曲 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
唐 令狐楚 游春词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
唐 元稹 红荆 庭中栽得红荆树,十月花开不待春。
唐 白居易 晚秋夜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唐 贾岛 过唐校书书斋 月出行几步,花开到四邻。
唐 杜牧 念昔游三首 其三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唐 李远 听话丛台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唐 周朴 桐柏观 岩深水落寒侵骨,门静花开色照衣。
唐 罗隐 铜雀台 强歌强舞竟难胜,花落花开泪满膺。
宋 欧阳修 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 月出行歌闻调笑,花开啼鸟乱钩辀。
宋 苏轼 后十馀日复至 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论时节遣花开。
宋 韩驹 抚州邂逅彦正提刑道旧感叹辄书长句奉呈 花开辇路春迎驾,日转蓬山晓曝书。
宋 刘子翚 有怀十首 其十 密庵 篮舆梦想行山处,白葛花开细雨中。
宋 周必大 仆营小圃方两月而张坦夫示腴庄图有起予之意辄成鄙句 无问四时留客醉,何曾一日不花开。
宋 徐玑 书翁卷诗集后 泉落秋岩洁,花开野径清。
宋 赵师秀 抚栏 水国花开早,春城人上多。
元 虞集 题画 花开陌上怀归燕,潮落江头送去鸿。
元 郭钰 秋塘曲 高荷拥翠秋满塘,花开不见闻花香。  ——《骈字类编》
到处(到處)dào chù
处处,各处。 唐 李山甫 《寒食》诗:“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宋 张道洽 《岭梅》诗:“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为选中了乘龙佳壻,到处夸扬。”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小麦也都淹没在野草里,到处都是攀地龙和野苇子。”  ——《漢語大詞典》
即 jí《國語辭典》

即 [ jí ]

  1. 近、靠近、投向。如:「若即若離」、「可望不可即」。《論語·子張》:「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2. 到、登上。如:「即位」。
  3. 是、便是。《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儋即老子。」
  1. 當下。《後漢書·卷五一·陳禪傳》:「夷賊素聞其聲,即時降服。」
  1. 便、就。如:「憑票即付」、「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
  2. 立刻。如:「立即出發」。《左傳·隱公四年》:「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即圖之。」
  3. 就是。《左傳·襄公八年》:「非其父兄,即其子弟。」
  1. 若、假使。如:「即使」。《呂氏春秋·慎行覽·疑似論》:「置鼓其上,遠近相聞,即戎寇至傳鼓相告。」
吾 wú/yù《國語辭典》

吾 [ wú ]

  1. 我。《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楚辭·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 我的。《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唐·杜甫〈詠懷古蹟〉詩五首之二:「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1. 姓。如漢代有吾扈。

吾 [ yú ]

  1. 參見「吾吾 」條。
圃 pǔ《國語辭典》

圃 [ pǔ ]

  1. 种植蔬菜、花卉或瓜果的园地。如:「菜圃」、「花圃」、「园圃」。唐·孟浩然 〈过故人庄〉诗:「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2. 以种植蔬菜、花卉、瓜果为业的人。《论语·子路》:「吾不如老圃。」
  3. 泛指一般供学习的场所。如:「学圃」、「书圃」、「艺圃」。
水寒
魏晋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唐 杜甫 铁堂峡 水寒长冰横,我马骨正折。
宋 楼钥 次韵赵子野石城钓月图 想君一叶方掀舞,夜静水寒谁与语。
宋 谢翱 雪后湖堤步归 山碧眼花乱,水寒毛孔生。  ——《骈字类编》
月淡
元 洪希文 客中遇寒食二首 其一 庭空月淡梨花少,爨冷烟寒麦饭迟。  ——《骈字类编》
烟空(煙空)yān kōng
亦作“烟空”。 高空;缥缈的云天。 唐 无名氏 《日载中赋》:“禎烟空,耿霄汉,始由度而方映,忽移躔於已旰。” 唐 李白 《上之回》诗:“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唐 黄滔 《送君南浦赋》:“夜泊而猿啼霜树,晨征而月在烟空。”  ——《漢語大詞典》
蒙 mēng/méng/měng《國語辭典》

蒙 [ méng ]

  1. 覆盖、遮著。如:「蒙上一张纸。」
  2. 欺骗、瞒骗。如:「蒙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上下相蒙。」
  3. 冒。《汉书·卷五一·贾山传》:「故切直之言,明主所欲急闻,忠臣之所以蒙死而竭知也。」《汉书·卷四九·鼌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
  4. 受到、承受,表示感敬。如:「蒙您照料,十分感谢。」《文选·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5. 遭受、遭遇。如:「蒙难」。《易经·明夷卦·彖曰》:「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元史·卷六五·河渠志二》:「黄河决溢,千里蒙害。」
  1. 昏昧无知的心智。如:「启蒙」。《黄帝内经素问·卷一一·举痛论》:「令验于己而发蒙解惑,可得而闻乎?」
  2. 孩童。如:「童蒙」。
  3.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坎(☵)​下艮(☶)​上。进退两难,不知所适之象。
  4. 蒙古的简称。如:「蒙藏」。
  5. 姓。如秦朝有蒙恬。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