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牛粪火堆煨芋熟,时时拾得懒残馀。

刘过宋代〕《简能仁礼老

幻身到处等空虚,习气依然未扫除。
柏树子边寻祖意,栴檀林下伴僧居。
三千世界初无碍,十二时辰得自如。
牛粪火堆煨芋熟,时时拾得懒残馀。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牛粪煨芋时时懒残

牛粪 niú fèn
牛的排泄物。例如:我妈天天一大早就去收牛粪。  ——《漢語大詞典》
火 huǒ《國語辭典》

火 [ huǒ ]

  1. 物体燃烧时产生的光和热。可燃物、燃点和氧气是火的三要件。《书经·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水浒传·第四六回》:「便去灶前寻了把草,灶里点个火……那火顷刻开天也似般大。」
  2. 中医指病理变化过程中,机能亢进的现象。如:「肝火」、「上火」、「退火」。
  3. 枪炮弹药等武器称为「火」。如:「军火」、「火药」。
  4. 五行之一。参见「五行 」条。
  5. 姓。如明代有火源洁。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赤红色的。如:「火红」、「火狐狸」。唐·李白〈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诗:「天外飞霜下葱海,火旗云马生光彩。」
  1. 燃烧。《礼记·王制》:「昆虫未蛰,不以火田。」《新唐书·卷九三·李靖传》:「(李靖)​军次伏俟城,吐谷浑尽火其莽,退保大非川。」
  2. 动怒。如:「他一火,大家都不敢说话了。」
  1. 急速、紧急。如:「火速赴约」、「十万火急」。《庄子·天地》:「彼且乘人而无天,方且本身而异形,方且尊知而火驰。」
堆 duī《國語辭典》

堆 [ duī ]

  1. 积聚成小山的东西。如:「土堆」、「瓦砾堆」、「柴火堆」。
  2. 量词。计算堆积物、成群人的单位。如:「一堆土」、「两堆人」。
  3. 地名用字。如屏东县的六堆,大陆地区四川省奉节县东瞿塘峡口的滟滪堆。
  1. 积聚。如:「堆恨成仇」。
  2. 用手或工具把东西聚积起来。如:「把白菜堆在院子里。」、「把书堆在桌子上。」
煨芋 wēi yù
唐 衡岳寺 有僧,性懒而食残,自号 懒残 。 李泌 异之,夜半往见。时 懒残 拨火煨芋。见 泌 至,授半芋而曰:“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见《宋高僧传》卷十九、《邺侯外传》。后因以“煨芋”为典,多指方外之遇。 宋 刘克庄 《怀保宁聪老》诗:“探梅尚忆陪山屐,煨芋何因共地炉。” 明 高启 《过海云院赠及长老》诗:“紫藤坞里归逢雪,煨芋曾烦慰客愁。” 清 汪懋麟 《送高念东予告归里和司农公韵》之四:“萧寺閒行煨芋少,虚坛夜礼降真多。”  ——《漢語大詞典》
熟 shú/shóu《國語辭典》

熟 [ ​shú ]

讀音
  1. 烹煮使可食。如:「煮熟」。《論語·鄉黨》:「君賜腥,必熟而薦之。」
  2. 農作物長成。《孟子·告子上》:「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唐·皮日休〈橡媼歎〉:「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崗。」
  1. 技藝精巧的。如:「熟手」、「技藝純熟」。
  2. 常見的、認識的。如:「熟人」、「熟客」。
  3. 留有深刻印象的。如:「耳熟能詳」。
  4. 經常使用的。如:「熟字」、「熟語」。
  5. 豐收的。如:「熟年」。
  6. 經過加工煉製的。如:「熟鐵」、「熟藥」。北周·庾信〈仙山詩〉二首之二:「石軟如香飯,鉛銷似熟銀。」
  1. 深沉安穩。如:「熟睡」。
  2. 仔細、精詳。如:「熟察」、「熟讀」、「熟視」、「深思熟慮」。

熟 [ ​shóu ]

語音
  1. (一)​之語音。
时时(時時)shí shí
常常。《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虽家居, 景帝 时时使人问筹策。” 唐 李咸用 《题刘处士居》诗:“溪鸟时时窥户牖,山云往往宿庭除。” 杨朔 《潼关之夜》:“河水在暗夜里闪动着黑亮的波光,时时还有一点两点潮湿的渔火浮动在水面上。”  ——《漢語大詞典》
拾 shí/shè《國語辭典》

拾 [ shí ]

  1. 捡取、拿起。如:「拾穗」、「拾人牙慧」、「拾金不昧」。《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涂不拾遗。」
  2. 收集、收敛、整理。如:「把房间收拾干净。」
  1. 射鞲,古代射箭时所用的皮制护袖。《诗经·小雅·车攻》:「决拾既佽,弓矢既调。」汉·毛亨·传:「决,钩弦也。拾,遂也。」也称为「遂」。
  2. 十的大写。

拾 [ shī ]

  1. 参见「拾翻 」条。

拾 [ shè ]

  1. 参见「拾级 」条。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1.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2.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3.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4.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5.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6.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7.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1.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1.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1.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1.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1.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懒残(懶殘,嬾殘)lǎn cán
(1).衰残。 宋 杨万里 《秋凉晚酌》诗:“寄老山林度懒残,新秋又是一年年。”
(2). 唐 衡岳寺 僧 明瓒 ,性疏懒而好食残余饭菜,人以 懒残 称之。 李泌 读书寺中,以为非凡人,中夜往谒。 懒残 发火取芋以啗之,曰:“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 泌 拜而退。见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感通传二·唐南岳山明瓒》。 宋 苏轼 《次韵毛滂法曹感雨》:“他年记此味,芋火对 懒残 。” 清 杨焯 《登碧岩》诗:“只待 懒残 煨芋熟,柴门应见白云封。” 清 唐孙华 《煨芋》诗:“鵠陂豆饭堪同饱,富贵无心问 懒残 。”
嬾殘:唐 高僧 明瓒 的别号。 唐 袁郊 《甘泽谣·嬾残》:“ 嬾残 者, 天宝 初, 衡岳寺 执役僧也。退食,即收所餘而食,性嬾而食残,故号 嬾残 也。”事详《太平广记》卷九六、《宋高僧传》卷十九。 清 赵翼 《衡山》诗:“ 嬾残 芋冷餘灰烬,《岣嶁碑》荒没草莱。”  ——《漢語大詞典》
馀 ( 余 餘 ) yú
馀 [ yú ]
  1. 见“”。
  2.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