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去国(去國)qù guó
(1).离开本国。《礼记·曲礼下》:“去国三世,爵禄有列於朝,出入有詔於国。”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狭 三閭 之丧江,矜 望诸 之去国。”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我这次‘去国’的意义,差不多同‘出世’一样。”
(2).离开京都或朝廷。 南朝 宋 颜延之 《和谢灵运》诗:“去国还故里,幽门树蓬藜。”《明史·王家屏传》:“ 家屏 柄国止半载,又强半杜门,以戇直去国,朝野惜焉。” 夏曾佑 《将改官出都》诗:“连天芳草送征轮,未充低徊去国身。”
(3).离开故乡。 宋 苏轼 《胜相院经藏记》:“有一居士,其先 蜀 人……去国流浪,在 江 淮 间。” ——《漢語大詞典》
(2).离开京都或朝廷。 南朝 宋 颜延之 《和谢灵运》诗:“去国还故里,幽门树蓬藜。”《明史·王家屏传》:“ 家屏 柄国止半载,又强半杜门,以戇直去国,朝野惜焉。” 夏曾佑 《将改官出都》诗:“连天芳草送征轮,未充低徊去国身。”
(3).离开故乡。 宋 苏轼 《胜相院经藏记》:“有一居士,其先 蜀 人……去国流浪,在 江 淮 间。” ——《漢語大詞典》
寂寥 jì liáo
(1).空虚无形;空无人物。《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王弼 注:“寂寥,无形体也。”《楚辞·刘向〈九叹·惜贤〉》:“声嗷嗷以寂寥兮,顾僕夫之憔悴。” 王逸 注:“寂寥,空无人民之貌也。”《云笈七籤》卷二:“混元者,记事於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元气未形,寂寥何有?”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从 ( 從 ) cóng/zòng《國語辭典》
- 「從 」的異體字。
白眼 bái yǎn
(1).多白的眼睛。《易·说卦》:“其於人也,为寡髮,为广顙,为多白眼。” 孔颖达 疏:“取躁人之眼,其色多白者。”《新唐书·藩镇传·张公素》:“詔 张公素 为节度使,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性暴厉,眸子多白, 燕 人号‘白眼相公’。”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质王好音律》:“又余有狠僕某,王默告余曰:‘其人多白眼,瞳子眊焉,非纯正者。’”
(2).露出眼白。表示鄙薄或厌恶。《晋书·阮籍传》:“ 籍 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唐 王维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明 许自昌 《水浒记·论心》:“论交岂为黄金变,閲世惟将白眼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纤》:“我以人不齿数故,遂与母偕隐;今又返而依人,谁不加白眼?” 鲁迅 《哀范君》诗之一:“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鷄虫。” ——《漢語大詞典》
(2).露出眼白。表示鄙薄或厌恶。《晋书·阮籍传》:“ 籍 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唐 王维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明 许自昌 《水浒记·论心》:“论交岂为黄金变,閲世惟将白眼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纤》:“我以人不齿数故,遂与母偕隐;今又返而依人,谁不加白眼?” 鲁迅 《哀范君》诗之一:“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鷄虫。” ——《漢語大詞典》
筹边(籌邊)chóu biān
筹划边境的事务。 宋 刘过 《八声甘州·送湖北招抚吴猎》词:“共记玉堂对策,欲先明大义,次第筹边。”《明史·吴执御传》:“故曰筹边不在增兵餉,而在择人。”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请更以筹边进,从来筹边者三策:曰和,曰守,曰战。” ——《漢語大詞典》
谋画(謀畫)móu huà
亦作“ 谋划 ”。
(1).谋略,打算。《后汉书·马援传》:“帝乃召 援 计事, 援 其言谋画。”《隋书·李景传》:“仪同三司 侯莫 陈乂 多谋画,工拒守之术。” 唐 柳宗元 《对贺者》:“夫为天子尚书郎,谋画无所陈,而羣比以为名,蒙耻遇僇,以待不测之诛。”
(2).筹谋策划。《后汉书·刘瑜传》:“ 竇武 欲大诛宦官,乃引 瑜 为侍中,又以侍中 尹勋 为尚书令,共同谋画。”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先是 贯 在北境,约 赵良嗣 归国,以副使印给凭,令边臣不得阻障。 良嗣 既至, 贯 引居清职,听其谋画。” 峻青 《海啸》第三章:“在战斗发起之前,在审慎地估量敌我形势,谋划如何争取胜利的时刻。” ——《漢語大詞典》
(1).谋略,打算。《后汉书·马援传》:“帝乃召 援 计事, 援 其言谋画。”《隋书·李景传》:“仪同三司 侯莫 陈乂 多谋画,工拒守之术。” 唐 柳宗元 《对贺者》:“夫为天子尚书郎,谋画无所陈,而羣比以为名,蒙耻遇僇,以待不测之诛。”
(2).筹谋策划。《后汉书·刘瑜传》:“ 竇武 欲大诛宦官,乃引 瑜 为侍中,又以侍中 尹勋 为尚书令,共同谋画。”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先是 贯 在北境,约 赵良嗣 归国,以副使印给凭,令边臣不得阻障。 良嗣 既至, 贯 引居清职,听其谋画。” 峻青 《海啸》第三章:“在战斗发起之前,在审慎地估量敌我形势,谋划如何争取胜利的时刻。” ——《漢語大詞典》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動-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動- (一)2.4.之讀音。
-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洪儒 hóng rú
大儒。学门渊博的读书人。《南史·臧焘传》:“于时 虞喜 、 范宣 并以洪儒硕学,咸谓四府君神主无缘永存於百世。” 宋 无名氏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全火及第》:“进士 张詡 , 临淮郡 洪儒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