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摩挲苔藓题诗去,万鼓声中白题舞。

刘过宋代〕《嘉泰开乐日殿岩泾原郭季端邀游凤山自来美堂

结束战袍骑战马,冠军将军宛如画。
前呵小驻来美堂,箭去弓鸣飞鸟下。
青林路转入岧峣,湖亭海观争为高。
谁知凤舞龙飞外,虽有楼阁横云霄。
回旋左右皆游历,人物江山两英特。
风流标致梅岭梅,磊落胸襟石林石。
侧身更上天上行,好风吹下笑谈声。
山神川后领要束,遁走虎豹藏蛟鲸。
摩挲苔藓题诗去,万鼓声中白题舞。
众宾捧酒寿主人,将军自是擎天柱。
看山看水时一来,钱塘吴越何小哉。
指点中原百城在,功名逼人有机会。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摩挲苔藓题诗万鼓白题舞

摩挲 mā sā
亦作“ 摩莎 ”。亦作“ 摩娑 ”。
(1).揉搓。《礼记·郊特牲》“汁献涚于醆酒” 汉 郑玄 注:“摩莎泲之,出其香汁。” 冰心 《南归》:“ 涵 和 华 摩挲着忧愁的倦眼,和我交替。”
(2).抚摸。《释名·释姿容》:“摩娑,犹末杀也,手上下之言也。”《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后人復於 长安 东 霸城 见之,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 唐 韩愈 《石鼓歌》:“牧童敲火牛礪角,谁復著手为摩挲?” 清 昭梿 《啸亭续录·吴六奇》:“其署中有峻石高数丈, 查 爱之,摩挲抚惜,因醉题‘縐石’。”
(3).琢磨。 元 汤式 《一枝花·劝妓女从良》套曲:“试点检鶯花簿,细摩挲烟月文。”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兴至则解衣盘礴,一妻二女,皆能点染设色,相与摩挲指示,共相娱悦。”
(4).模糊。 宋 陆游 《睡起遣怀》诗:“摩挲困睫喜汤熟,小瓶自拆山茶香。”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你莫不是眼摩挲,错认了你这亲眷,你却是姓甚么。”《金瓶梅词话》第八回:“此时宿酒未醒,醉眼摩娑,前合后仰。” 傅敷 《感秋》诗之三:“欲写沉忧付壮歌,江山眼底认摩娑。”
(5).消磨。 明 王九思 《曲江春》第四折:“从今后,青山止许 巢由 採,黄金休把 相如 买,摩挲了壮怀。”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一:“大抵著书,上者羽翼世道……又次者资辅聪明,又次者摩娑岁月。”
(6).摸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孤嫁女》:“时值上弦,幸月色昏黄,门户可辨。摩娑数进,始抵后楼。”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譬如黑暗之中未睹天目,暗中摩挲,不辨方位,何能不误入迷途以待天晓乎?”  ——《漢語大詞典》
苔藓(苔蘚)tái xiǎn
苔和藓同属隐花植物中的一个大类,有很多种,大多生长在潮湿的地方。一般不细加分别,统称苔藓。 南朝 齐 谢朓 《游山》诗:“荒隩被葴莎,崩壁带苔蘚。” 宋 苏轼 《用王巩韵赠其侄震》:“衡门老苔蘚,竹柏千兵屯。” 明 王玉峰 《焚香记·折证》:“仁风吹遍,閭巷絃歌满。官衙冷,一庭苔蘚。” 叶圣陶 《城中》:“河对岸就是城墙,古旧的城砖大部分都长着苔蘚。”  ——《漢語大詞典》
题诗(題詩)tí shī
(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颢》:“后游 武昌 ,登 黄鹤楼 ,感慨赋诗。及 李白 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顷见一士题诗隣壁,甚佳。”
(2).指所题写的诗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题诗一幅。”  ——《漢語大詞典》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1.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2.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3.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4.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6.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7.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8.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1.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2. 姓。如汉代有去卑。
万鼓(万鼓)
高适塞下曲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攒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诗千钟万鼓咽耳喧 杂啾□沸篪埙  ——《骈字类编》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白题舞(白題舞)bái tí wǔ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毡笠舞。 清 赵翼 《白须》诗:“掀来色映白题舞,捻断诗推白战家。”参见“ 白题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