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无尘万籁静,朗然空谷声相应。
朱瞻基〔明代〕《潇湘八景画·烟寺晚钟》
烟光漠漠春山紫,古寺深藏万松里。
夕阳西坠群壑阴,隔林蔼蔼疏钟起。
潇湘无风波浪停,恍如水底鸣长鲸。
山僧策杖归来晚,遥听穿云百八声。
缓急因风如断续,远彻山阿并水曲。
已随暮角响江城,更送樵歌出林麓。
乘桥二客心悠然,偶立遥看瀑布泉。
高山流水有深意,咫尺不闻音韵传。
乾坤无尘万籁静,朗然空谷声相应。
高秋正遇晓霜清,分明若向丰山听。
夕阳西坠群壑阴,隔林蔼蔼疏钟起。
潇湘无风波浪停,恍如水底鸣长鲸。
山僧策杖归来晚,遥听穿云百八声。
缓急因风如断续,远彻山阿并水曲。
已随暮角响江城,更送樵歌出林麓。
乘桥二客心悠然,偶立遥看瀑布泉。
高山流水有深意,咫尺不闻音韵传。
乾坤无尘万籁静,朗然空谷声相应。
高秋正遇晓霜清,分明若向丰山听。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乾坤 qián kūn
亦作“乾川2”。
(1).《易》的乾卦和坤卦。《易·繫辞下》:“ 黄帝 尧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大戴礼记·保傅》:“《春秋》之元、《诗》之《关雎》、《礼》之《冠》《昏》、《易》之《乾》《巛》,皆慎始敬终云尔。” 明 何楷 《古周易订诂》卷一:“《周易》首《乾》《坤》。”
(2).称天地。《易·说卦》:“乾为天……坤为地。” 汉 班固 《典引》:“经纬乾坤,出入三光。”《孔子家语·执辔》:“倮虫三百有六十而人为之长,此乾巛之美也。” 金 元好问 《自题中州集后》诗之三:“万古骚人呕肺肝,乾坤清气得来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谕鬼》:“岂乾坤两大中,凶顽任尔。”
(3).称日月。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 吴 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杨伦 笺注引 董斯张 曰:“考《水经注》: 洞庭 湖广圆五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
(4).国家;江山;天下。《敦煌曲子词·浣溪沙》:“竭节尽忠扶社稷,指山为誓保乾坤。” 宋 杨万里 《得亲老家问》诗之二:“乾坤裂未补,簪笏达何荣?”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一折:“治世圣人生,指日乾坤定。” 明 吴承恩 《寄渔石唐公》诗:“青山已信公真隐,肯为乾坤出野堂。”
(5).指局势,大局。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陈毅 《过贵阳》诗:“共庆长征人未老, 遵义 会议定乾坤。”
(6).指帝、后。《后汉书·皇甫规传》:“ 梁太后 临朝, 规 举贤良方正。对策曰:‘……陛下体兼乾坤,聦哲纯茂。’” 王先谦 集解引 胡三省 曰:“以坤母临朝,以君天下,行乾之德,故曰体兼乾坤。”
(7).玄虚;花招。《儒林外史》第二三回:“ 牛玉圃 道:‘你放的狗屁,你弄的好乾坤哩!’”《黄绣球》第十回:“ 黄通理 道:‘你怎样去了就将近一天?又同那尼姑们弄些什么乾坤出来?’ 黄绣球 拍掌大笑説:‘这个乾坤大着呢!神仙也猜不到的。’” ——《漢語大詞典》
(1).《易》的乾卦和坤卦。《易·繫辞下》:“ 黄帝 尧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大戴礼记·保傅》:“《春秋》之元、《诗》之《关雎》、《礼》之《冠》《昏》、《易》之《乾》《巛》,皆慎始敬终云尔。” 明 何楷 《古周易订诂》卷一:“《周易》首《乾》《坤》。”
(2).称天地。《易·说卦》:“乾为天……坤为地。” 汉 班固 《典引》:“经纬乾坤,出入三光。”《孔子家语·执辔》:“倮虫三百有六十而人为之长,此乾巛之美也。” 金 元好问 《自题中州集后》诗之三:“万古骚人呕肺肝,乾坤清气得来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谕鬼》:“岂乾坤两大中,凶顽任尔。”
(3).称日月。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 吴 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杨伦 笺注引 董斯张 曰:“考《水经注》: 洞庭 湖广圆五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
(4).国家;江山;天下。《敦煌曲子词·浣溪沙》:“竭节尽忠扶社稷,指山为誓保乾坤。” 宋 杨万里 《得亲老家问》诗之二:“乾坤裂未补,簪笏达何荣?”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一折:“治世圣人生,指日乾坤定。” 明 吴承恩 《寄渔石唐公》诗:“青山已信公真隐,肯为乾坤出野堂。”
(5).指局势,大局。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陈毅 《过贵阳》诗:“共庆长征人未老, 遵义 会议定乾坤。”
(6).指帝、后。《后汉书·皇甫规传》:“ 梁太后 临朝, 规 举贤良方正。对策曰:‘……陛下体兼乾坤,聦哲纯茂。’” 王先谦 集解引 胡三省 曰:“以坤母临朝,以君天下,行乾之德,故曰体兼乾坤。”
(7).玄虚;花招。《儒林外史》第二三回:“ 牛玉圃 道:‘你放的狗屁,你弄的好乾坤哩!’”《黄绣球》第十回:“ 黄通理 道:‘你怎样去了就将近一天?又同那尼姑们弄些什么乾坤出来?’ 黄绣球 拍掌大笑説:‘这个乾坤大着呢!神仙也猜不到的。’” ——《漢語大詞典》
无尘(無塵)wú chén
不着尘埃。常表示超尘脱俗。 唐 崔橹 《莲花》诗残句:“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唐 杜荀鹤 《题战岛僧居》诗:“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居。” ——《漢語大詞典》
万籁(萬籟)wàn lài
各种声响。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南朝 齐 谢朓 《答王世子》诗:“苍云暗九重,北风吹万籟。” 唐 杜甫 《玉华宫》诗:“万籟真笙竽,秋色正萧洒。”《西游记》第十七回:“万籟声寧,千山鸟絶。”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十一》:“他会在万籁无声时大呼,也会在金鼓喧阗中沉默。” ——《漢語大詞典》
静 ( 靜 ) jìng《國語辭典》
- 「静 」的异体字。
朗然 lǎng rán
(1).光明貌。《初学记》卷十九引《卫玠别传》:“昨与吾外甥并坐,烱然若明珠之在我侧,朗然来映人。”《隋书·天文志上》:“月盛之时,虽有重云蔽之,不见月体,而夕犹朗然,是月光犹从云中而照外也。”
(2).清澈貌;明白貌。《吕氏春秋·士容》:“士不偏不党,柔而坚,虚而实,其状朖然不儇,若失其一。” 陈奇猷 校释:“朖为朗本字,见《説文》……谓中心清澈而无巧慧,即中心虚静而无巧诈之意。”《南史·陆慧晓传》:“ 慧晓 心如照镜,遇形触物,无不朗然。”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四折:“我一闻其言,心下朗然省悟。” 沈从文 《边城》十:“地位非常之好,从窗口望出去,河中一切朗然在望。”
(3).疏朗貌。 俞樾 《茶香室丛钞·东坡像》引 清 毛奇龄 《西河杂笺》:“鼻垂圜根细,而鬚朗然。”
(4).形容声音响亮。《说郛》卷三十引 元 无名氏《隽永灵》:“诸神皆赋一韵,且各删润雕改商确,又久之遂毕,朗然诵之。”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 梦覘 咏仙女诗,声朗然出风雨外。” 许杰 《赌徒吉顺》下:“两面夹住的高墙的回音,格外朗然。” ——《漢語大詞典》
(2).清澈貌;明白貌。《吕氏春秋·士容》:“士不偏不党,柔而坚,虚而实,其状朖然不儇,若失其一。” 陈奇猷 校释:“朖为朗本字,见《説文》……谓中心清澈而无巧慧,即中心虚静而无巧诈之意。”《南史·陆慧晓传》:“ 慧晓 心如照镜,遇形触物,无不朗然。”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四折:“我一闻其言,心下朗然省悟。” 沈从文 《边城》十:“地位非常之好,从窗口望出去,河中一切朗然在望。”
(3).疏朗貌。 俞樾 《茶香室丛钞·东坡像》引 清 毛奇龄 《西河杂笺》:“鼻垂圜根细,而鬚朗然。”
(4).形容声音响亮。《说郛》卷三十引 元 无名氏《隽永灵》:“诸神皆赋一韵,且各删润雕改商确,又久之遂毕,朗然诵之。”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 梦覘 咏仙女诗,声朗然出风雨外。” 许杰 《赌徒吉顺》下:“两面夹住的高墙的回音,格外朗然。” ——《漢語大詞典》
空谷 kōng gǔ
空旷幽深的山谷。多指贤者隐居的地方。《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孔颖达 疏:“贤者隐居,必当潜处山谷。”《晋书·龚玄之传》:“夫哲王御世,必搜扬幽隐。故空谷流縶维之咏,丘园旅束帛之观。” 宋 苏轼 《谪居三适·夜卧濯足》诗:“今我逃空谷,孤城啸鵂鶹。”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游麓山即席奉赠》诗:“幽兰散芬芳,搴为空谷酬。” ——《漢語大詞典》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 名誉:名~。
-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相应(相應)xiāng yìng
(1).互相呼应;应和。《国语·齐语》:“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陈书·高祖纪上》:“军志有之,善用兵者,如 常山 之蛇,首尾相应。” 宋 苏轼 《石钟山记》:“﹝大石﹞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清 纳兰性德 《雨后》诗:“蝉嘶柳陌多相应,燕踏琴弦别作声。” 刘大白 《丁宁》诗一:“我心里同时起了一声声的回声,和你那郑重丁宁,一声声地相应。”
(2).相符合。《墨子·号令》:“大将使人行守,操信符,信符不合及号不相应者,伯长以上輒止之,以闻大将。”《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上》:“ 东海 张霸 ,案百篇之序,空造百两之篇,献之 成帝 。帝出祕书百篇以校之,皆不相应,於是下 霸 於吏。”
(3).相适应;相宜。《西游记》第二七回:“师父又教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有一件不相应。”《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他就要买我白绢,我见价钱相应,即时卖了。”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七:“名 晞 字 暐 ,义正相应也。” 邓小平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党的工作重点、工作作风都应该有相应的转变。”
(4).佛教语。相契合。 隋 僧璨 《信心铭》:“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絶言絶虑,无处不通。”《坛经·付嘱品》:“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
旧式公文用语。应该;理应。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相应将四子赞词并 孔子 赞词,一併交与国子监勒石摹搨。”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若照所题更调,事属繁多,相应无庸议。”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裹足》:“查立法太严,或混将元年以前所生者捏为元年以后,诬妄出首,牵连无辜,亦未可知,相应免其禁止可也。” ——《漢語大詞典》
(2).相符合。《墨子·号令》:“大将使人行守,操信符,信符不合及号不相应者,伯长以上輒止之,以闻大将。”《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上》:“ 东海 张霸 ,案百篇之序,空造百两之篇,献之 成帝 。帝出祕书百篇以校之,皆不相应,於是下 霸 於吏。”
(3).相适应;相宜。《西游记》第二七回:“师父又教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有一件不相应。”《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他就要买我白绢,我见价钱相应,即时卖了。”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七:“名 晞 字 暐 ,义正相应也。” 邓小平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党的工作重点、工作作风都应该有相应的转变。”
(4).佛教语。相契合。 隋 僧璨 《信心铭》:“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絶言絶虑,无处不通。”《坛经·付嘱品》:“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
旧式公文用语。应该;理应。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相应将四子赞词并 孔子 赞词,一併交与国子监勒石摹搨。”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若照所题更调,事属繁多,相应无庸议。”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裹足》:“查立法太严,或混将元年以前所生者捏为元年以后,诬妄出首,牵连无辜,亦未可知,相应免其禁止可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