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有乘除,得失互倚伏。
我闻二仙翁,翩然拂尘服。携手问还丹,世事瞑双目。
丹成共遐举,离人立于独。兹事盖窈冥,有无未能卜。
而我独爱翁,萧散青山麓。不荣文锦裳,不贵黄金屋。
秋雨饭胡麻,春风羹杞菊。绿醑酿初成,开尊味醲郁。
兴来即倾倒,枕藉山中宿。金谷花戎戎,长安车辘辘。
天道有乘除,得失互倚伏。翁应达兹理,优游在空谷。
安得往从之,云山并幽躅。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天道 tiān dào
(1).犹天理,天意。《易·谦》:“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降灾於 夏 。” 晋 陶潜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三折:“直恁般歹做作,只除是没天道。”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我不信天道,故不言天道之不公。”
(2).指自然界变化规律。《庄子·庚桑楚》:“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寳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 郭象 注:“皆得自然之道,故不为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六岁一饥,十二岁一荒,天道然,殆非独有司之罪也。” 唐 孟郊 《感怀》诗之六:“四时更变化,天道有亏盈。”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大明大统历解》:“盖天道无端,惟数可以推其机;天道至妙,因数可以明其理。”
(3).指显示征兆的天象。《国语·周语下》:“吾非瞽史,焉知天道?”
(4).气候,天气。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衝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水浒传》第三二回:“冬月天道,溪水正涸,虽是只有一二尺深浅的水,却寒冷的当不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判曰:‘天道温和,可以冷饮。’” 梁斌 《红旗谱》十六:“天道热,不想吃个瓜?”
(5).时光,时候。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这早晚天道,也不是你来的时候。” 元 郑廷玉 《金凤钗》第三折:“天道晚了,喒歇息了罢。” 梁斌 《红旗谱》十:“看天道不早,她要回家去。”
(6).局势,形势。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八章:“因为藏反的都是些老人、娃娃和婆姨女子们,要是天道一变,人们往哪里跑是好?”
(7).佛教所说六道之一。 ——《漢語大詞典》
(2).指自然界变化规律。《庄子·庚桑楚》:“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寳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 郭象 注:“皆得自然之道,故不为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六岁一饥,十二岁一荒,天道然,殆非独有司之罪也。” 唐 孟郊 《感怀》诗之六:“四时更变化,天道有亏盈。”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大明大统历解》:“盖天道无端,惟数可以推其机;天道至妙,因数可以明其理。”
(3).指显示征兆的天象。《国语·周语下》:“吾非瞽史,焉知天道?”
(4).气候,天气。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衝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水浒传》第三二回:“冬月天道,溪水正涸,虽是只有一二尺深浅的水,却寒冷的当不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判曰:‘天道温和,可以冷饮。’” 梁斌 《红旗谱》十六:“天道热,不想吃个瓜?”
(5).时光,时候。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这早晚天道,也不是你来的时候。” 元 郑廷玉 《金凤钗》第三折:“天道晚了,喒歇息了罢。” 梁斌 《红旗谱》十:“看天道不早,她要回家去。”
(6).局势,形势。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八章:“因为藏反的都是些老人、娃娃和婆姨女子们,要是天道一变,人们往哪里跑是好?”
(7).佛教所说六道之一。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乘除 chéng chú
(1).算术里的乘法和除法。《周髀算经》卷上“矩出于九九八十一” 汉 赵君卿 注:“推圆方之率,通广长之数,当须乘除以计之;九九者,乘除之原也。”
(2).计算;算计。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乘除一算,以究鬼神之情状。”《宋书·律历志下》:“匪谓测候不精,遂乃乘除翻谬。”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若念贫道四句乘除语,则人人为国手矣。”《醒世姻缘传》第二四回:“谁知天老爷他自另有乘除,别有耳目。”
(3).抵消。 唐 韩愈 《三星行》:“名声相乘除,得少失有餘。” 宋 苏轼 《迁居临皋亭》诗:“飢贫相乘除,未见可吊贺。” 明 唐寅 《柱国少傅守溪先生七十寿序》:“福不可虚享也……掩袭而享之,必被乘除,使得此者必失彼。”
(4).比喻人事的消长盛衰。 宋 陆游 《遣兴》诗:“寄语鶯花休入梦,世间万事有乘除。”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一折:“我从今见盈虚,识乘除。” 清 洪升 《长生殿·疑谶》:“想古来多少乘除,显得个勋名垂宇宙。” ——《漢語大詞典》
(2).计算;算计。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乘除一算,以究鬼神之情状。”《宋书·律历志下》:“匪谓测候不精,遂乃乘除翻谬。”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若念贫道四句乘除语,则人人为国手矣。”《醒世姻缘传》第二四回:“谁知天老爷他自另有乘除,别有耳目。”
(3).抵消。 唐 韩愈 《三星行》:“名声相乘除,得少失有餘。” 宋 苏轼 《迁居临皋亭》诗:“飢贫相乘除,未见可吊贺。” 明 唐寅 《柱国少傅守溪先生七十寿序》:“福不可虚享也……掩袭而享之,必被乘除,使得此者必失彼。”
(4).比喻人事的消长盛衰。 宋 陆游 《遣兴》诗:“寄语鶯花休入梦,世间万事有乘除。”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一折:“我从今见盈虚,识乘除。” 清 洪升 《长生殿·疑谶》:“想古来多少乘除,显得个勋名垂宇宙。” ——《漢語大詞典》
得失 dé shī
(1).得与失。犹成败。《管子·七臣七主》:“故一人之治乱在其心,一国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 尹知章 注:“明主得,闇主失。”《〈诗〉大序》:“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 英宗 皇帝雅好稽古,欲徧观前世行事得失以为龟鑑。”
(2).得与失。指利弊。 唐 韩愈 《禘祫议》:“如以为犹或可疑,乞召臣对,面陈得失,庶有发明。” 明 文徵明 《戴先生传》:“ 浙 中海塘为患,有 韩参议 者,从先生访水利得失,先生条刺利害兴废。”
(3).得与失。指名利的得到与失去。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心遗得失,情不依世。” 宋 张元干 《水调歌头》词:“坐见如云秋稼,莫问鸡虫得失,鸿鵠下翩翩。” 杨朔 《英雄时代》:“一个人要是自私,处处专考虑个人的利害,个人的得失,个人的生死,那他就会前怕狼、后怕虎,树叶掉下来也怕砸了脑袋,永远也不会变成英雄。”
(4).得与失。特指赢利与亏本。《列子·力命》:“然农有水旱,商有得失;工有成败。”
(5).得与失。指是非曲直;正确与错误。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 晋 世臣子党附君亲,嫉彼乱 华 ,比诸羣盗,此皆苟徇私忿,忘夫至公。自非坦怀爱憎,无以定其得失。” 宋 梅尧臣 《答宣阗司理》诗:“《风》《赋》义趣深,《传》训或得失。”
(6).得与失。指好坏,优劣。《汉书·宣帝纪》:“循行天下,察吏治得失。” 唐 杜甫 《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鲁迅 《别诸弟》诗之三:“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7).偏指失,过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子敬 病篤,道家上章,应首过,问 子敬 :‘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子敬 云:‘不觉有餘事,唯忆与 郗 家离婚。’” 徐震堮 校笺:“异同得失乃偶辞偏义之例,异同与得失各为一词,此处专着后者;而得失一词中,又专取一失字。”《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帝小有得失, 潘 则与杖。” ——《漢語大詞典》
(2).得与失。指利弊。 唐 韩愈 《禘祫议》:“如以为犹或可疑,乞召臣对,面陈得失,庶有发明。” 明 文徵明 《戴先生传》:“ 浙 中海塘为患,有 韩参议 者,从先生访水利得失,先生条刺利害兴废。”
(3).得与失。指名利的得到与失去。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心遗得失,情不依世。” 宋 张元干 《水调歌头》词:“坐见如云秋稼,莫问鸡虫得失,鸿鵠下翩翩。” 杨朔 《英雄时代》:“一个人要是自私,处处专考虑个人的利害,个人的得失,个人的生死,那他就会前怕狼、后怕虎,树叶掉下来也怕砸了脑袋,永远也不会变成英雄。”
(4).得与失。特指赢利与亏本。《列子·力命》:“然农有水旱,商有得失;工有成败。”
(5).得与失。指是非曲直;正确与错误。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 晋 世臣子党附君亲,嫉彼乱 华 ,比诸羣盗,此皆苟徇私忿,忘夫至公。自非坦怀爱憎,无以定其得失。” 宋 梅尧臣 《答宣阗司理》诗:“《风》《赋》义趣深,《传》训或得失。”
(6).得与失。指好坏,优劣。《汉书·宣帝纪》:“循行天下,察吏治得失。” 唐 杜甫 《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鲁迅 《别诸弟》诗之三:“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7).偏指失,过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子敬 病篤,道家上章,应首过,问 子敬 :‘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子敬 云:‘不觉有餘事,唯忆与 郗 家离婚。’” 徐震堮 校笺:“异同得失乃偶辞偏义之例,异同与得失各为一词,此处专着后者;而得失一词中,又专取一失字。”《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帝小有得失, 潘 则与杖。” ——《漢語大詞典》
互 hù《國語辭典》
互 [ hù ]
副- 彼此、相互。如:「互敬互爱」、「互助合作」、「互通有无」、「互不退让」。
- 交错的。《文选·嵇康·琴赋》:「互岭巉岩,岝崿岖崟。」唐·杜甫〈宿花石戍〉诗:「四序本平分,气候何回互。」
倚伏 yǐ fú
语本《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倚,依托;伏,隐藏。意谓祸福相因,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汉 班固 《幽通赋》:“叛迴冗其若兹兮,北叟颇识其倚伏。” 唐 李颀 《别梁鍠》诗:“不见古时塞上翁,倚伏由来任天作。”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此非反人情之常也,盖祸福常相倚伏,惟至人真见倚伏之机,故寧处忧而不肯处乐。”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之五:“尘世难量倚伏机,静驱猫犬闭柴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