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变化非无志,护鹤勾留恰有心。
先人卜筑意何深,常与南山共古今。翠嶂遥观时独坐,白云相对寄长吟。
从龙变化非无志,护鹤勾留恰有心。更喜游行情似我,不嫌日日到西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从龙(從龍)cóng lóng
《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旧以龙为君象,因以称随从帝王或领袖创业。 后唐 卢殷 《欲销云》诗:“欲隐从龙质,仍餘触石文。” 清 戴易 《钓台》诗:“当时赖有从龙彦,却使幽人享太平。”《清史稿·食货志一》:“有从龙入关者,有定鼎后投诚者。” 郭孝成 《陕西光复记》:“当中原逐鹿之时,正豪杰从龙之会。” ——《漢語大詞典》
变化(變化)biàn huà
(1).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易·乾》:“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孔颖达 疏:“变,谓后来改前;以渐移改,谓之变也。化,谓一有一无;忽然而改,谓之为化。” 汉 贾谊 《鵩鸟赋》:“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 宋 戴复古 《昭武太守王子文日与李贾严羽共观前辈》诗之四:“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 艾青 《帐篷》诗:“任凭风吹雨打,我们爱自己的家,它是这样锐敏,反映祖国的变化。”
(2).佛教语。谓转换旧形,无而忽有。《坛经·忏悔品》:“一念思量,名为变化。” ——《漢語大詞典》
(2).佛教语。谓转换旧形,无而忽有。《坛经·忏悔品》:“一念思量,名为变化。” ——《漢語大詞典》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形-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动-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志 ( 誌 ) zhì《國語辭典》
志 [ zhì ]
名- 意向、抱负、决心。如:「意志」、「志同道合」。《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
- 记录事物的书。如:「府志」、「三国志」。《周礼·春官·小史》:「小史掌邦国之志。」
- 姓。如元代有志能。
- 记载、记录。《周礼·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日月星辰之变动。」通「志」。
- 牢记。如:「永志不忘」。《荀子·子道》:「孔子曰:『由志之,吾语汝。』」
护 ( 護 ) hù
护 [ hù ]
- 使不受侵犯和损害:保~。~卫。~理。~士。~航。~林。辩~。守~。
- 救助:~护。
- 掩蔽,包庇:~短。庇~。
鹤 ( 鶴 ) hè
鹤 [ hè ]
- 鸟类的一属,全身白色或灰色,生活在水边,吃鱼、昆虫或植物:~立。~发(fà)。~寿。~驾。~长凫短。
勾留 gōu liú
(1).逗留;停留。 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未能抛得 杭州 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清 汪士通 《醉花阴》词:“蘼芜緑偏 江 南路,燕语鶯啼处。随地得勾留,临水登山,直向 瓜洲渡 。” 杨朔 《赤道雪》:“最近我在 东非 勾留了一阵,着实领略了一番 坦噶尼喀 的奇风异景。”
(2).挽留;耽搁。 唐 章孝标 《上浙东元相》诗:“雪晴山水勾留客,风暖旌旗计会春。” 柔石 《别》:“‘我去了。’‘你不是说还有话么?’妻又下意识的想勾留他一下说。‘是呀,最后的一个约还没有订好。’” 茅盾 《动摇》:“ 陆慕游 并不荒唐到忘记了欢送特派员,乃是他被一件更重要的事勾留了身,抽不出空儿来。”
(3).因钩挂而留下。 清 袁枚 《新齐谐·烧狼筋》:“但见房门布帘闪颤不已,揭视之,釵挂其上,盖女公子走过时为帘所勾留耳。” ——《漢語大詞典》
(2).挽留;耽搁。 唐 章孝标 《上浙东元相》诗:“雪晴山水勾留客,风暖旌旗计会春。” 柔石 《别》:“‘我去了。’‘你不是说还有话么?’妻又下意识的想勾留他一下说。‘是呀,最后的一个约还没有订好。’” 茅盾 《动摇》:“ 陆慕游 并不荒唐到忘记了欢送特派员,乃是他被一件更重要的事勾留了身,抽不出空儿来。”
(3).因钩挂而留下。 清 袁枚 《新齐谐·烧狼筋》:“但见房门布帘闪颤不已,揭视之,釵挂其上,盖女公子走过时为帘所勾留耳。” ——《漢語大詞典》
恰 qià《國語辭典》
恰 [ qià ]
副- 刚好、正好。如:「恰好」、「恰如」、「恰到好处」。唐·杜甫〈南邻〉诗:「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 适当、合适。如:「恰当」、「恰如其分」。
有心 yǒu xīn
(1).谓怀有某种意念或想法。《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国语·晋语一》:“君臣上下各饜其私,以纵其回,民各有心而无所据依。以是处国,不亦难乎!” 宋 沈作哲 《寓简》卷八:“人之为善,须出於无心。若有心,则非为善矣。”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一折:“我有心请他来花坞中,将昝那酒餚共饮几杯。”
(2).有心计。《东观汉记·郑众传》:“﹝ 众 ﹞为人谨敏有心。”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吐蕃 ﹞乃选妇人有心者约曰:‘去为 维州 守卒之妻,十年兵至,汝为内应。’”
(3).有志向。《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夫人笑曰:‘……拔嗜欲之根,愿无为之事,良有志矣。’ 王母 曰:‘所谓有心哉。’”
(4).指有侠义心肠的人。 唐 李绰 《尚书故实》:“余 后周 将 尉迟迥 也,死於此地,遗骸尚存。愿託有心,得毕塟祭。”
(5).有情意,有爱心。 唐 鱼玄机 《赠邻女》诗:“易求无价寳,难得有心郎。”《水浒传》第四五回:“那和尚搂住这妇人説道:‘你既有心于我,我身死而无怨。’”《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一日, 皮氏 在后园看花,偶然撞见 赵昂 ,彼此有心,都看上了。”
(6).有意;故意。《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晦菴 是有心寻不是的,来得急促。” 老舍 《四世同堂》七三:“自从他选取了这行营业,他就有心闭上眼睛混。” ——《漢語大詞典》
(2).有心计。《东观汉记·郑众传》:“﹝ 众 ﹞为人谨敏有心。”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吐蕃 ﹞乃选妇人有心者约曰:‘去为 维州 守卒之妻,十年兵至,汝为内应。’”
(3).有志向。《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夫人笑曰:‘……拔嗜欲之根,愿无为之事,良有志矣。’ 王母 曰:‘所谓有心哉。’”
(4).指有侠义心肠的人。 唐 李绰 《尚书故实》:“余 后周 将 尉迟迥 也,死於此地,遗骸尚存。愿託有心,得毕塟祭。”
(5).有情意,有爱心。 唐 鱼玄机 《赠邻女》诗:“易求无价寳,难得有心郎。”《水浒传》第四五回:“那和尚搂住这妇人説道:‘你既有心于我,我身死而无怨。’”《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一日, 皮氏 在后园看花,偶然撞见 赵昂 ,彼此有心,都看上了。”
(6).有意;故意。《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晦菴 是有心寻不是的,来得急促。” 老舍 《四世同堂》七三:“自从他选取了这行营业,他就有心闭上眼睛混。”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