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掩霭移天上,桃李芬芳满世间。
璧宫人去水潺潺,帝辇空临泪一潸。
白玉芦樽陪庙食,黄金洒翰落碑颜。
星辰掩霭移天上,桃李芬芳满世间。
门外沙堤何日尽,只应阴施在银山。
白玉芦樽陪庙食,黄金洒翰落碑颜。
星辰掩霭移天上,桃李芬芳满世间。
门外沙堤何日尽,只应阴施在银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星辰 xīng chén
(1).星的通称。《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 元 宗本 《大都杂诗》:“万里星辰关上界,四朝冠盖翊皇图。” 秦牧 《艺海拾贝·文学艺术与自然科学》:“譬如天上的星辰,看起来令人眼花缭乱。”
(2).指岁月。 唐 孟郊 《感怀》诗之三:“中夜登高楼,忆我旧星辰。”
(3).喻辉煌的灯光。 唐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诗:“新欢继明烛,梁栋星辰飞。” 仇兆鳌 注:“星辰,指梁上之灯。”
(4).犹言流年。《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求神占卦,有的説星辰不利,又触犯了鹤神,须请僧道禳解。”参见“ 星宿 ”。
(5).道教语。指头发。《云笈七籤》卷十七引《太上老君内观经》:“眼为日月,髮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崐崘。” ——《漢語大詞典》
(2).指岁月。 唐 孟郊 《感怀》诗之三:“中夜登高楼,忆我旧星辰。”
(3).喻辉煌的灯光。 唐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诗:“新欢继明烛,梁栋星辰飞。” 仇兆鳌 注:“星辰,指梁上之灯。”
(4).犹言流年。《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求神占卦,有的説星辰不利,又触犯了鹤神,须请僧道禳解。”参见“ 星宿 ”。
(5).道教语。指头发。《云笈七籤》卷十七引《太上老君内观经》:“眼为日月,髮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崐崘。” ——《漢語大詞典》
掩霭(揜靄)yǎn ǎi
云雾遮蔽貌。 宋 徐铉 《题雷公井》诗:“揜靄 愚公谷 ,萧寥羽客家。” ——《漢語大詞典》
移天 yí tiān
(1).犹出嫁。古代封建礼法以为女子在家尊父为天,出嫁则尊夫为天。《隋书·王谊传》:“﹝御史大夫 杨素 劾 谊 曰﹞窃以虽曰王姬,终成下嫁之礼,公则主之,犹在移天之义。”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为狐招婿》:“儿自移天 崔 门,实秉懿范。” 元 施惠 《幽闺记·诏赘仙郎》:“我甘心守节,誓不再移天。”
(2).特指丈夫。 唐 柳宗元 《祭六伯母文》:“乌呼哀哉,移天夙丧,丁此閔凶。主器继夭,莫承于宗。”集注引 孙汝听 曰:“移天,谓夫也。” ——《漢語大詞典》
(2).特指丈夫。 唐 柳宗元 《祭六伯母文》:“乌呼哀哉,移天夙丧,丁此閔凶。主器继夭,莫承于宗。”集注引 孙汝听 曰:“移天,谓夫也。” ——《漢語大詞典》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名-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 登載。如:「上報」、「上帳」。
-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 參見「上聲 」條。
桃李 táo lǐ
(1).桃花与李花。《诗·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后因以“桃李”形容貌美。 唐 张说 《崔讷妻刘氏墓志》:“珪璋其节,桃李其容。”
(2).《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后遂以“桃李”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 唐 刘禹锡 《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资治通鉴·唐则天后久视元年》:“ 仁杰 又尝荐夏官侍郎 姚元崇 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 仁杰 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明 李东阳 《胡忠安公挽诗四十韵》:“桃李当时盛,葭莩后代连。”川剧《柳荫记》第三场:“老朽 孟继轲 ,设馆 尼山 ,数十余年,循循善诱,教人不倦,门前桃李,广遍 江 南。”
(3).喻人的青春年少。 明 徐渭 《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清 姚鼐 《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吾尝閲 归熙甫 作《顾文康之女寿序》,言其家隆盛,能以艳阳桃李之年,而有冰雪风霜之撡。”
(4).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唐 李白 《赠韦侍御黄裳》诗之一:“桃李卖阳艷,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宋 叶适 《周会卿》诗序:“一干之兰,芳香出林,岂纷然桃李能限断哉!” ——《漢語大詞典》
(2).《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后遂以“桃李”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 唐 刘禹锡 《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资治通鉴·唐则天后久视元年》:“ 仁杰 又尝荐夏官侍郎 姚元崇 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 仁杰 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明 李东阳 《胡忠安公挽诗四十韵》:“桃李当时盛,葭莩后代连。”川剧《柳荫记》第三场:“老朽 孟继轲 ,设馆 尼山 ,数十余年,循循善诱,教人不倦,门前桃李,广遍 江 南。”
(3).喻人的青春年少。 明 徐渭 《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清 姚鼐 《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吾尝閲 归熙甫 作《顾文康之女寿序》,言其家隆盛,能以艳阳桃李之年,而有冰雪风霜之撡。”
(4).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唐 李白 《赠韦侍御黄裳》诗之一:“桃李卖阳艷,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宋 叶适 《周会卿》诗序:“一干之兰,芳香出林,岂纷然桃李能限断哉!” ——《漢語大詞典》
芬芳 fēn fāng
(1).香;香气。《荀子·荣辱》:“白辨酸咸甘苦,鼻辨芬芳腥臊。”《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橘柚芬芳。” 唐 韩愈 《重云李观疾赠之》诗:“穷冬百草死,幽桂乃芬芳。”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种菜浇花只是一种运动,他并不欣赏花草的美丽与芬芳。”
(2).比喻美好的德行或名声。 汉 崔瑗 《座右铭》:“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耀藻九五,絶声 昆吾 ,何憾芬芳之不扬,而务老生之彼务。” 唐 孟郊 《答卢仝》诗:“仰慙君子多,慎勿作芬芳。” 郭沫若 《蔡永祥》诗:“一瞬 泰山 重,百代颂芬芳。”
(3).犹纷纷。《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綵女嬪妃左右拥,前头掌扇闹芬芳。”《敦煌曲子词·酒泉子之一》:“金箱玉印自携将,任他乱芬芳。” ——《漢語大詞典》
(2).比喻美好的德行或名声。 汉 崔瑗 《座右铭》:“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耀藻九五,絶声 昆吾 ,何憾芬芳之不扬,而务老生之彼务。” 唐 孟郊 《答卢仝》诗:“仰慙君子多,慎勿作芬芳。” 郭沫若 《蔡永祥》诗:“一瞬 泰山 重,百代颂芬芳。”
(3).犹纷纷。《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綵女嬪妃左右拥,前头掌扇闹芬芳。”《敦煌曲子词·酒泉子之一》:“金箱玉印自携将,任他乱芬芳。” ——《漢語大詞典》
满世间(滿世間)mǎn shì jiān
犹满世界。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后来,他看见 生宝 在 蛤蟆滩 和 下堡村 ,满世间跑来跑去,大喊大叫,说一些在他看来是过分大胆的话,他心下很是不安。”参见“ 满世界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