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草木知威望,一代贤能入荐书。
高文大册耀天衢,新句锵金掷隐居。
廊庙方将归辅弼,江湖犹复念耕渔。
百城草木知威望,一代贤能入荐书。
近日东南兴节士,既旌吴子又褒徐。
廊庙方将归辅弼,江湖犹复念耕渔。
百城草木知威望,一代贤能入荐书。
近日东南兴节士,既旌吴子又褒徐。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百城 bǎi chéng
(1).指各个城邑。 三国 魏 曹植 《又赠丁仪王粲》诗:“壮哉帝王居,佳丽殊百城。” 晋 陆云 《答张士然》诗:“百城各异俗,千室非良邻。”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百城烟歭,望秋露而乘风;千室云开,合宵霆而组化。” 清 钱谦益 《浙江台州府临海县知县张时旸授文林郎制》:“今长吏有遵奉詔条往復有闻者,吾用以表率新政,颁播百城,如不及焉。”
(2).借指各地的地方官。 汉 潘勖 《册魏公九锡文》:“ 刘表 背诞,不供贡职,王师首路,威风先逝,百城八郡,交臂屈膝。”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所以一县称平,所以百城尤最。”
(3).见“ 百城书 ”。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各地的地方官。 汉 潘勖 《册魏公九锡文》:“ 刘表 背诞,不供贡职,王师首路,威风先逝,百城八郡,交臂屈膝。”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所以一县称平,所以百城尤最。”
(3).见“ 百城书 ”。 ——《漢語大詞典》
草木 cǎo mù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漢語大詞典》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漢語大詞典》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动-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名-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威望 wēi wàng
(1).声威和名望。《宋书·刘敬宣传》:“一朝纵之,使陵朝廷,威望既成,则难图也。” 宋 叶适 《财总论一》:“其为国之名物采章,精神威望,一切销耗。” 清 黄遵宪 《哀旅顺》诗:“礮台屹立如虎闞,红衣大将威望儼。”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他的大哥可是全县极有威望的耆宿,他的舅子是财务委员,县政上的活跃分子,都是很不好沾惹的。”
(2).指有声威名望的人。《南史·齐晋安王子懋传》:“ 豫章王 丧服未毕,上以边州须威望,许得奏之。” ——《漢語大詞典》
(2).指有声威名望的人。《南史·齐晋安王子懋传》:“ 豫章王 丧服未毕,上以边州须威望,许得奏之。” ——《漢語大詞典》
一代 yī dài
(1).一个朝代。 汉 王充 《论衡·宣汉》:“ 周 有三圣, 文王 、 武王 、 周公 并时猥出。 汉 亦一代也,何以当少于 周 ?”《汉书·萧何传赞》:“唯 何 、 参 擅功名,位冠羣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三国志·吴志·韦曜传》:“ 汉 氏承 秦 ,则有 叔孙通 定一代之仪。”
(2).一个时代;当代。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彼二 曹 学则无书不览,才则一代之英。”《新五代史·慕容彦超传》:“今公英武,一代之豪杰也,若量力相时而动,可以保富贵终身。”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二折:“久闻此人是一代文章之士,道中门相请。” 清 昭梿 《啸亭续录·唐宋国初诗人》:“盖后世名家倍出,足可表章一代。”
(3).生物繁衍,新旧交替,亦称一代。 朱可 等《深深的绿巷》:“用栽培学的观点来看,培养起来一代新的品种,需要几代的努力才行。”
(4).中医谓脉象中的一次间歇。《素问·脉要精微论》:“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洩及便脓血。”《灵枢经·根结》:“所谓五十营者,五藏皆受气,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藏无气。” ——《漢語大詞典》
(2).一个时代;当代。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彼二 曹 学则无书不览,才则一代之英。”《新五代史·慕容彦超传》:“今公英武,一代之豪杰也,若量力相时而动,可以保富贵终身。”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二折:“久闻此人是一代文章之士,道中门相请。” 清 昭梿 《啸亭续录·唐宋国初诗人》:“盖后世名家倍出,足可表章一代。”
(3).生物繁衍,新旧交替,亦称一代。 朱可 等《深深的绿巷》:“用栽培学的观点来看,培养起来一代新的品种,需要几代的努力才行。”
(4).中医谓脉象中的一次间歇。《素问·脉要精微论》:“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洩及便脓血。”《灵枢经·根结》:“所谓五十营者,五藏皆受气,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藏无气。” ——《漢語大詞典》
贤能(賢能)xián néng
(1).有德行有才能。《韩非子·人主》:“贤能之士进,则私门之请止矣。”《史记·太史公自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芸 生一女名 青君 ,时年十四,颇知书且极贤能。” 王西彦 《黄昏》:“男人爱她,孩子需要她,叔婶们也莫不称赞她的贤能。”
(2).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荀子·成相》:“主之孽,谗人达,贤能遁逃国乃蹶。”《三国志·魏志·常林传》:“鄙郡表里山河,土广民殷,又多贤能,惟所择用。” 明 徐光启 《时事极迫极窘疏》:“如臣言不可用,即望圣明别简贤能,使作速任事。” 曹亚伯 《武昌起义》:“我不能胜都督之任,请你们另举贤能。” ——《漢語大詞典》
(2).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荀子·成相》:“主之孽,谗人达,贤能遁逃国乃蹶。”《三国志·魏志·常林传》:“鄙郡表里山河,土广民殷,又多贤能,惟所择用。” 明 徐光启 《时事极迫极窘疏》:“如臣言不可用,即望圣明别简贤能,使作速任事。” 曹亚伯 《武昌起义》:“我不能胜都督之任,请你们另举贤能。” ——《漢語大詞典》
入 rù《國語辭典》
入 [ rù ]
动- 进,由外面到里面。如:「入内」、「入场」、「入境」。
- 收进。如:「收入」、「月入十万」。《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岁余不入,货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 接纳、缴纳。《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盖这房子,多是入官抄没的数儿。」
- 参加。如:「入会」、「入股」、「入学」、「入伍」。
- 到、达。如:「入夜」、「入冬」。
- 沉没。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合宜、适合。如:「入时」、「入情入理」。
- 沉浸、深透。如:「入味」、「入骨」、「入迷」。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入声 」条。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入 [ rǔ ]
动- 不留心的塞放。如:「一张钞票不知入到那里?」
- 暗中把财物给人。如:「偷偷入给他一包东西。」
- 陷于其中、投于其中。如:「一脚入到泥里了。」
入 [ rì ]
动- 发生性关系。《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婆婆那里有好气,便指著骂道:『你这……乱人入的贱母狗!做什么倒骂我!』」
荐书(薦書)jiàn shū
推荐人的文书或信件。 唐 王建 《别李赞侍御》诗:“荐书自入无消息,卖尽寒衣却出城。”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今虽羣进於有司,与众人偕下,名字不列於荐书,不得比数於下士,以望主上之休光。”《红楼梦》第九二回:“还有一封荐书托我吹嘘吹嘘。”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