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贯休能诗誇宇内,文畅得序传人间。

林伯璟明代〕《为张文初题画赠洽公

禅翁安禅不出山,画史为画山中閒。寒月高悬碧萝幌,晓云深护青松关。

宝地乐声闻涧底,梵天香气识林端。定回幽壑猿叫断,食边绝巘马飞还。

盖头把茆亦自好,栖身十笏何其烦。贯休能诗誇宇内,文畅得序传人间。

新图摩挲重叹息,旧径髣髴穷跻攀。听师拂尘说善果,使我拂袖辞尘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能诗宇内文畅传人

贯 ( 貫 ) guàn
贯 [ guàn ]
  1. 古代穿钱的绳索(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为一贯):“~朽而不可校”。腰缠万~。
  2. 穿,通,连:~穿。~串。~通(➊连接,沟通;➋对学术等全部透彻地了解)。连~。~注。~彻。~珠(连珠成串,常用来形容声音的圆润动听)。鱼~而入。
  3. 古同“”,习惯。
  4. 原籍,出生地:籍~。
  5. 姓。
休 xiū/xǔ《國語辭典》

休 [ xiū ]

  1. 歇息。如:「休養」、「休憩」。《詩經·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息。」宋·歐陽修〈醉翁亭記〉:「行者休於樹。」
  2. 停歇、終止。如:「休會」、「休學」。宋·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蕭·香冷金猊〉詞:「生怕閒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水滸傳·第五一回》:「若孩兒有些好歹,老身性命也便休了。」
  3. 辭退官職、工作。如:「退休」。唐·杜甫〈旅夜書懷〉詩:「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唐·白居易〈自問〉詩:「宦途氣味已諳盡,五十不休何日休?」
  4. 丈夫主動向妻子解除婚約。《水滸傳·第八回》:「我不曾有半些兒點汙,如何把我休了?」《紅樓夢·第六八回》:「如今指名提我,要休我。」
  5. 喜悅、快樂。《詩經·小雅·菁菁》:「既見君子,我心則休。」《新唐書·卷九六·杜如晦傳》:「休戚與我均,何所避?」
  1. 不要、不可。如:「休想」、「休問」。唐·杜甫〈戲贈友〉詩二首之二:「勸君休歎恨,未必不為福。」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這的是兜率宮,休猜做了離恨天。」
  1. 美好。如:「休兆」、「休德」。唐·柳宗元〈與邕州李域中丞論陸卓啟〉:「累仕所至,必有休聲。」
  1. 福祿、吉慶。《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以禮承天之休。」《戰國策·魏策四》:「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
  2. 姓。漢封楚元王之子為休侯,後以邑為氏。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罷」、「了」。宋·李清照〈玉樓春·紅酥肯放瓊苞碎〉詞:「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宋·呂勝己〈南鄉子·斗笠棹扁舟〉詞:「笑道漁翁太拙休。」

休 [ xiǔ ]

  1. 參見「休屠 」條。

休 [ xǔ ]

  1. 使溫暖。《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末,蹙於腦而休於氣。」通「煦」。
  2. 發出痛念、憐惜的聲音。《左傳·昭公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三國志·卷十四·魏書·蔣濟傳》:「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
能诗(能诗)
南史何逊传逊八岁能赋诗梁天监中兼尚书水部郎杜甫 北邻诗 爱酒晋山简,能诗何水曹。  ——《分类字锦》
誇 kuā/kuà《國語辭典》

夸 [ kuā ]

  1. 说大话、炫耀。如:「夸大」、「夸耀」。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2. 赞美。如:「夸奖」。宋·苏轼〈寄题兴州晁太守新开古东池〉诗:「百亩新池傍郭斜,居人行乐路人夸。」
  1. 大、粗大。《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传》:「妾夸布服,粝食。」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夸,大也。大布之衣也。」
宇内 yǔ nèi
即天下。例如:包举宇内。——·贾谊《过秦论》
又。例如:而御宇内。寓形宇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漢語大詞典》
文畅(文畅)
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浮屠文畅喜文章  ——《韵府拾遗 漾韵》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1.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2.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3.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4.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5.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6.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7.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1.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1.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1.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1.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1.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序 xù《國語辭典》

序 [ xù ]

  1. 厅堂的东西墙。《说文解字·广部》:「序,东西墙也。」《仪礼·士冠礼》:「主人玄端爵𫖒,立于阼阶下,直东序西面。」
  2. 古代的学校名称。如:「乡序」。《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3. 排列的次第。如:「顺序」、「次序」。《仪礼·乡饮酒礼》:「众宾序升,即席。」《隋书·卷十三·音乐志上·序》:「乐失其序,则亲疏乱。」
  4. 文体名:➊ ​通常放在正文前,概说、评述作品内容。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序以建言,首引情本。」➋ ​通常临别赠言的文章称为「序」,创始于唐。如韩愈有〈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等。唐·韩愈〈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闻其归,皆相勉为诗以推大之,而属余为序。」
  5. 季节。《文选·江淹·杂体诗·谢仆射》:「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红楼梦·第八十七回》:「(永)​回忆海棠结社,序属清秋。」
  1. 开头的。如:「序曲」、「序幕」。
传人(傳人)chuán rén
(1).指声名留传到后世的人。《荀子·非相》:“五帝之外无传人,非无贤人也,久故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卷六:“先生具寿者相,得天独厚,为一代传人,岂偶然者!” 潘飞声 《二闸泛舟至听水处啜茗放歌》:“未许游尘一点,飞上衍波牋,山水要待传人传。”
(2).指能继承某种学术或技艺而使之流传的人。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影戏》:“此戏今唯村落中有之,士大夫罕有寓目者。不谓此伎中亦有传人。”
(3).谓传授给他人。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凡有能此者,悉皆破腹藏珠,务求自秘,谓此法无人授我,我岂独肯传人!”
(4).叫人;召唤人。《红楼梦》第一回:“本县太爷的差人来传人问话!”
(5).传染给他人。如:这种病传人。  ——《漢語大詞典》
间 ( 間 ) jiān/jiàn
间 [ jiān ]
  1.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2.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3.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4.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间 [ jiàn ]
  1.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2.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3.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4. 拔去,除去:~苗。
  5.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6.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