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雀 què/qiāo/qiǎo《國語辭典》
雀 [ què ]
读音 名- 动物名。鸟纲雀形目鸣禽类。体形小,发声器发达。羽毛褐色有黑斑。平时捕食昆虫为生,亦食果实、种子。俗称为「麻雀」。
雀 [ qiāo ]
- 雀斑的雀的语音。
雀 [ qiǎo ]
语音- (一)之语音。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啄 zhuó《國語辭典》
啄 [ zhuó ]
动- 鸟类用嘴取食。如:「啄食」、「啄米」。
- 鸟嘴。《韩诗外传·卷七》:「鸟之美羽勾啄者,鸟畏之。」
- 一种书法笔法。用笔时由右斜向左的一短撇,为永字八法中的第七笔法。
其 qí/jī《國語辭典》
其 [ qí ]
代- 他、他们。用于第三人称。如:「听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孟子·万章上》:「亲之,欲其贵也。」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他的、他们的。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不详其姓氏。」
- 这个、那样,表示指示。如:「查无其事」、「不厌其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 殆、大概,表示揣测。《礼记·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几乎?」唐·柳宗元〈封建论〉:「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 将,表示时间。《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
- 岂、难道,表示反诘。《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 可、应该,表示期望。《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战国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若、如果,表示假设。《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宋·苏轼〈留侯论〉:「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 还是、或是,表示选择。《庄子·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
- 发语词,无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 然,语中助词。《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 表示语气的加强。如:「尤其」、「极其」。
- 姓。如汉代有其石。
其 [ jì ]
助- 置于句中或句末。用于彼、何之后。《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赐!汝来何其晚也?」
其 [ jī ]
助- 置于语尾,表疑问的语气。《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郦食其(音ㄌㄧˋ ㄧˋ ㄐㄧ)。
茨 cí《國語辭典》
茨 [ cí ]
动- 用茅草、苇草盖屋。《说文解字·艸部》:「茨,茅盖屋。」《新唐书·卷一二四·宋璟传》:「广人以竹茅茨屋,多火。」
- 积土填满。《淮南子·泰族》:「掘其所流而深之,茨其所决而高之。」
- 用茅草或苇草盖成的屋顶。《诗经·小雅·莆田》:「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汉·郑玄·注:「茨,屋盖也。」《文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
- 蒺藜的旧称。
- 姓。如汉代有茨充。
蚓 yǐn《國語辭典》
蚓 [ yǐn ]
- 参见「[[蚯蚓]]」条。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动-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到。如:「出席」、「出场」。
-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穴 xué《國語辭典》
穴 [ xuè ]
名- 人居的土室。《诗经·大雅·绵》:「陶复陶穴,未有室家。」
- 洞窟,泛指地上或建筑物的坑、洞。如:「洞穴」、「幽穴」、「岩穴」。《文选·宋玉·风赋》:「空穴来风。」
- 坟墓、墓坑。如:「墓穴」。《诗经·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唐·元稹〈遣悲怀〉诗三首之三:「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 窝巢。如:「巢穴」、「兔穴」、「犁庭扫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 中医称人体经脉会聚的要害,多为密集的神经末稍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处。如:「穴道」、「经穴」、「太阳穴」。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挖凿。《墨子·备穴》:「敢问古人有善攻者,穴工而入,缚柱施火,以坏吾城。」《新五代史·卷三九·杂传·刘守光传》:「能穴地为道以攻城。」
穴 [ xué ]
- (一)之又音。
穾 yào《國語辭典》
穾 [ yǎo ]
名- 屋室的东南隅。《集韵·去声·啸韵》:「窔,室中之东南隅谓之窔。或作穾。」《汉书·卷一○○·叙传上》:「守穾奥之荧烛,未卬天庭而睹白日也。」同「窔 」。
- 隐密幽深的地方。《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 :「累台增成,岩穾洞房。」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