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逢闾里旧,愧乏鸡黍具。
平居厌城郭,具舟泛清汝。
蓝光一水远,铁色两崖古。
日华动中流,沙纹乱前渚。
湍鸣达公桥,草绿襄王墓。
园英拥流沫,风叶堕残雨。
停桡弄山泉,扶杖过花坞。
澄潭数乱石,断石横颠树。
泳波鱼鬣舒,闯穴蛙首怒。
冲云一雁远,唼荇群鸥聚。
村间桑枯春,川阔牛羊暮。
回头绿树失,卷幔青峰露。
寻幽恣盘桓,泊浅屡回互。
灵草不知名,珍禽啼在处。
夕阳散鸣鸠,荒阡拱游兔。
挽缆谣歌童,簪花立田妇。
高歌客自如,归涉人相负。
青蒲戢戢生,紫燕翩翩度。
云烟波底明,井邑林外睹。
欣逢闾里旧,愧乏鸡黍具。
揣水荐泛鳞,掘石羞山茹。
绕塘梅实绿,冒桂禽壳素。
我巾聊一颓,石榼烦屡注。
朱樱出芳林,紫笋侑雕俎。
高篇烂珠璧,至乐谢钟鼓。
嗟予性本隘,于世事皆鲁。
便欲弃簪裳,归去事田圃。
肆意山水乐,脱身尘埃苦。
此适诚足尚,斯言未宜遽。
圣神拱岩庙,贤俊毕珪组。
如君之所怀,于时当有补。
高文赞皇猷,大论宁国步。
无为五斗卑,遂屈万里举。
明心在知己,汗颜愧虚誉。
时方索大鼎,胡为炫康瓠。
富贵固众欲,非望久自阻。
圣贤有遗方,戮力期共赴。
尝闻曰中庸,曾不滞出处。
进当泽生民,退则守环堵。
所求义与此,要在身不污。
愿无废吾言,于道其可庶。
蓝光一水远,铁色两崖古。
日华动中流,沙纹乱前渚。
湍鸣达公桥,草绿襄王墓。
园英拥流沫,风叶堕残雨。
停桡弄山泉,扶杖过花坞。
澄潭数乱石,断石横颠树。
泳波鱼鬣舒,闯穴蛙首怒。
冲云一雁远,唼荇群鸥聚。
村间桑枯春,川阔牛羊暮。
回头绿树失,卷幔青峰露。
寻幽恣盘桓,泊浅屡回互。
灵草不知名,珍禽啼在处。
夕阳散鸣鸠,荒阡拱游兔。
挽缆谣歌童,簪花立田妇。
高歌客自如,归涉人相负。
青蒲戢戢生,紫燕翩翩度。
云烟波底明,井邑林外睹。
欣逢闾里旧,愧乏鸡黍具。
揣水荐泛鳞,掘石羞山茹。
绕塘梅实绿,冒桂禽壳素。
我巾聊一颓,石榼烦屡注。
朱樱出芳林,紫笋侑雕俎。
高篇烂珠璧,至乐谢钟鼓。
嗟予性本隘,于世事皆鲁。
便欲弃簪裳,归去事田圃。
肆意山水乐,脱身尘埃苦。
此适诚足尚,斯言未宜遽。
圣神拱岩庙,贤俊毕珪组。
如君之所怀,于时当有补。
高文赞皇猷,大论宁国步。
无为五斗卑,遂屈万里举。
明心在知己,汗颜愧虚誉。
时方索大鼎,胡为炫康瓠。
富贵固众欲,非望久自阻。
圣贤有遗方,戮力期共赴。
尝闻曰中庸,曾不滞出处。
进当泽生民,退则守环堵。
所求义与此,要在身不污。
愿无废吾言,于道其可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欣 xīn《國語辭典》
欣 [ xīn ]
动- 悦服、爱戴。《国语·晋语二》:「庶几曰诸侯义而抚之,百姓欣而奉之,国可以固。」
- 喜乐。如:「欣慰」、「欣然忘忧」。《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 姓。如五代时有欣彪。
逢 féng《國語辭典》
逢 [ féng ]
动- 遭遇、碰上。如:「逢年过节」。《诗经·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 遇见。如:「相逢」、「久别重逢」。
- 用言语或行动讨好别人。如:「逢迎」。《孟子·告子下》:「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辽史·卷一○一·萧胡笃传》:「胡笃长于骑射,见天祚好游畋,每言从禽之乐,以逢其意。」
- 姓。如汉代有逢萌。
逢 [ péng ]
状- 参见「[[逢逢]]」条。
- 姓。如夏朝有逢蒙。
闾里(閭里)lǘ lǐ
(1).里巷;平民聚居之处。《周礼·天官·小宰》:“听閭里以版图。” 贾公彦 疏:“在六乡则二十五家为閭,在六遂则二十五家为里。閭里之中有争讼,则以户籍之版、土地之图听决之。” 唐 韩愈 《寄卢仝》诗:“水北山人得名声,去年去作幕下士。水南山人又继往,鞍马僕从寒閭里。”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不下三五年间,俱是开囯勋臣,那时分茅裂土,衣锦荣归,閭里辉煌,方不负大丈夫建功立业之志。”
(2).借指平民。《史记·循吏列传》:“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閭里使高其梱。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 唐 韦应物 《观田家》诗:“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閭里。”
(3).邻居。《庄子·至乐》:“吾使司命復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閭里、知识,子欲之乎?” 宋 苏轼 《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之约云》:“应容缓急烦閭里,桑柘聊同十亩闲。” 清 郑燮 《送陈坤秀才入都》诗:“京师有僧 介庵子 ,是尔 滇 南旧閭里。”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平民。《史记·循吏列传》:“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閭里使高其梱。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 唐 韦应物 《观田家》诗:“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閭里。”
(3).邻居。《庄子·至乐》:“吾使司命復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閭里、知识,子欲之乎?” 宋 苏轼 《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之约云》:“应容缓急烦閭里,桑柘聊同十亩闲。” 清 郑燮 《送陈坤秀才入都》诗:“京师有僧 介庵子 ,是尔 滇 南旧閭里。” ——《漢語大詞典》
旧 ( 舊 ) jiù
旧 [ jiù ]
- 过时的,与“新”相对:~式。~俗。
- 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衣服。~书。
- 原先曾有过的,过去很长时间的:~居。~友。
- 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指老朋友)。念~(怀念旧日情谊)。
愧 kuì/chŏu《國語辭典》
愧 [ kuì ]
動- 因理虧或做錯事,而感到難為情。如:「慚愧」、「愧不敢當」。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明·宋濂〈秦士錄〉:「兩生素負多才藝,聞弼言,大愧,下樓足不得成步。」
- 辱人而使之感到羞慚。《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季孟嘗折愧子陽而不受其爵。」
- 辜負、對不起。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 羞慚。如:「面有愧色」。
乏 fá《國語辭典》
乏 [ fá ]
动- 欠缺。如:「乏味」、「缺乏」。唐·刘叉〈雪车〉诗:「远戍久乏粮,太仓谁为运红粟?」
- 没有。如:「乏人问津」、「回天乏术」。
- 贫穷。如:「贫乏」。汉·桓宽《盐铁论·力耕》:「昔禹水汤旱,百姓匮乏。」
- 疲劳。如:「疲乏」、「困乏」、「人困马乏」。
鸡黍(雞黍)jī shǔ
亦作“鷄黍”。
(1).指饷客的饭菜。语本《论语·微子》:“止 子路 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北史·卢道虔传》:“﹝ 卢道虔 ﹞为尚书同僚於草屋之下设鸡黍之膳,谈者以为高。” 宋 司马光 《招鲜于子骏范尧夫》诗:“轩车能朅来,鸡黍足充馁。”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初会》:“鸡黍惭无,深媿居停。” 清 方文 《禊日与蔡芹溪同舟作》诗:“良朋咸在兹,先期命鷄黍。”
(2).借指深厚的情谊。 唐 秦系 《早秋宿崔业居处》诗:“鸡黍今相会,云山昔共游。” 唐 王起 《和李校书》:“詰朝始趋凤闕去,此日遂愁鸡黍违。” 五代 李瀚 《蒙求》诗:“ 陈 ( 陈重 ) 雷 ( 雷义 )胶漆, 范 ( 范式 ) 张 ( 张劭 )鸡黍。” 清 钱谦益 《送萧孟昉还金陵》诗:“鸡黍交期雪涕频,相看不语且霑巾。”参见“ 鸡黍约 ”。 ——《漢語大詞典》
(1).指饷客的饭菜。语本《论语·微子》:“止 子路 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北史·卢道虔传》:“﹝ 卢道虔 ﹞为尚书同僚於草屋之下设鸡黍之膳,谈者以为高。” 宋 司马光 《招鲜于子骏范尧夫》诗:“轩车能朅来,鸡黍足充馁。”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初会》:“鸡黍惭无,深媿居停。” 清 方文 《禊日与蔡芹溪同舟作》诗:“良朋咸在兹,先期命鷄黍。”
(2).借指深厚的情谊。 唐 秦系 《早秋宿崔业居处》诗:“鸡黍今相会,云山昔共游。” 唐 王起 《和李校书》:“詰朝始趋凤闕去,此日遂愁鸡黍违。” 五代 李瀚 《蒙求》诗:“ 陈 ( 陈重 ) 雷 ( 雷义 )胶漆, 范 ( 范式 ) 张 ( 张劭 )鸡黍。” 清 钱谦益 《送萧孟昉还金陵》诗:“鸡黍交期雪涕频,相看不语且霑巾。”参见“ 鸡黍约 ”。 ——《漢語大詞典》
具 jù《國語辭典》
具 [ jù ]
动- 有、备有。如:「具备」、「独具慧眼」。
- 准备、设置。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红楼梦·第一回》:「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
- 陈述、报告、列举。如:「知名不具」。《宋史·卷三八四·梁克家传》:「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克家列四条。」
- 器物、用器。如:「文具」、「道具」、「玩具」、「工具」。
- 量词。计算器物、尸体等的单位。如:「两具尸体」、「棺材一具」、「三具电话」。
- 才能、才干。《晋书·卷六二·祖逖传》:「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文选·李陵·答苏武书》:「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
- 酒食、菜肴。《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具丙。
- 皆、都、全。《诗经·小雅·四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通「俱」。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