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残春(殘春)cán chūn
指春天将尽的时节。 唐 贾岛 《寄胡遇》诗:“一自残春别,经炎復到凉。” 宋 李清照 《庆清朝慢》词:“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清 姚燮 《春江曲》:“飞花流水近残春,谁傍浓荫听杜宇?” ——《漢語大詞典》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动-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 姓。如汉代有去卑。
无几(無幾)wú jǐ
(1).没有多少;不多。《左传·昭公十六年》:“ 子大叔 、 子羽 谓 子产 曰:‘ 韩子 亦无几求, 晋国 亦未可以贰。’” 杜预 注:“言所求少。”《汉书·贾谊传》:“妇姑不相説,则反脣而相稽。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无几矣。” 金 元好问 《乙未正月九日立春》诗:“残魂零落今无几,乞与春风恼鬢华。”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家中的房产,也所剩无几。”
(2).谓时间不多;不久。《诗·小雅·頍弁》:“死丧无日,无几相见。” 朱熹 集传:“言……不能久相见矣。”《东观汉记·桓典传》:“居无几, 相王 吉 以罪被诛。”《梁书·韦粲传》:“ 太清 元年, 粲 至州无几,便表解职。” 宋 张耒 《明道杂志》:“﹝ 江邻几 ﹞与故相 吴正宪 相善……无几, 江 被召修起居注, 吴相 甚喜。”
没有希望。几,通“ 冀 ”。《汉书·匈奴传上》:“单于曰:‘……故约, 汉 常遣翁主,给繒絮食物有品,以和亲,而 匈奴 亦不復扰边。今乃欲反古,令吾太子为质,无几矣。’” 王先谦 补注:“《正义》:‘无几,言无所冀望也。’…… 周寿昌 云:‘言无冀和好矣。’于义亦通。” ——《漢語大詞典》
(2).谓时间不多;不久。《诗·小雅·頍弁》:“死丧无日,无几相见。” 朱熹 集传:“言……不能久相见矣。”《东观汉记·桓典传》:“居无几, 相王 吉 以罪被诛。”《梁书·韦粲传》:“ 太清 元年, 粲 至州无几,便表解职。” 宋 张耒 《明道杂志》:“﹝ 江邻几 ﹞与故相 吴正宪 相善……无几, 江 被召修起居注, 吴相 甚喜。”
没有希望。几,通“ 冀 ”。《汉书·匈奴传上》:“单于曰:‘……故约, 汉 常遣翁主,给繒絮食物有品,以和亲,而 匈奴 亦不復扰边。今乃欲反古,令吾太子为质,无几矣。’” 王先谦 补注:“《正义》:‘无几,言无所冀望也。’…… 周寿昌 云:‘言无冀和好矣。’于义亦通。” ——《漢語大詞典》
烦暑(煩暑)fán shǔ
闷热;暑热。《南史·梁武陵王纪传》:“季月烦暑,流金鑠石,聚蚊成雷,封狐千里。” 宋 辛弃疾 《御街行》词:“好风催雨过山来,吹尽一帘烦暑。” 明 杨慎 《渔家傲》词:“六月 滇 南波漾渚,水云乡里无烦暑。” 郑泽 《夏夜作》诗:“烦暑不我蒸,灵宫自澄澈。” ——《漢語大詞典》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動-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惭 ( 慚 ) cán
惭 [ cán ]
- ◎ 羞愧:~愧。羞~。~色。~惧。~怍。~赧。~颜。自~形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