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彤楼日影三千丈,紫禁烟花一万重。

欧大任明代〕《辛卯元日梦中作

元会衣冠岁又逢,梦回犹听景阳钟。彤楼日影三千丈,紫禁烟花一万重。

谒者催班趋北阙,词臣握管颂东封。西都汉道今方盛,尚有辞荣邴曼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彤楼日影三千紫禁烟花一万

彤楼(彤楼)
元 邓文原 郭忠恕十幅 彤楼风暖歌声细,绮阁春深舞袖红。  ——《骈字类编》
日影 rì yǐng
(1).指太阳。《列子·汤问》:“ 夸父 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 隅谷 之际。”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凤凰见》:“凤为日影所照,则有二大鸟更迭盘旋庇廕之,至日入则下。”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二折:“天色晴了,日影儿出来也。我赶程途去,便索长行。”
(2).日光之影。 晋 向秀 《思旧赋》:“﹝ 嵇康 ﹞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笋舆得得緑阴遮,路入 南屏 日影斜。”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黯淡秋云,却时时掩隐薄日,日影如伞盖迎人,拂肩而过。”  ——《漢語大詞典》
三千 sān qiān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於百年,三千广於 赤县 ;四部多於户口,七宝妙於石沙。”  ——《漢語大詞典》
丈 zhàng《國語辭典》

丈 [ zhàng ]

  1.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公制一丈等于十公尺。也称为「公丈」。
  2. 称谓:➊ ​ 对男性长辈的尊称。如:「老丈」。唐·杜甫〈奉赠李八丈判官曛〉诗:「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➋ ​ 对姻亲尊长的称呼。如:「姑丈」、「姨丈」。
  1. 测量。如:「丈量」。《明史·卷七七·食货志一》:「王府官及诸阉丈地征税,旁午于道。」
紫禁 zǐ jìn
古以紫微垣比喻皇帝的居处,因称宫禁为“紫禁”。《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掩綵瑶光,收华紫禁。” 李善 注:“王者之宫,以象紫微,故谓宫中为紫禁。” 唐 戴叔伦 《宫词》:“紫禁迢迢宫漏鸣,夜深无语独含情。”《秦併六国平话》卷上:“疎鐘传紫禁之声, 辽水 泛红霞之影。”  ——《漢語大詞典》
烟花(煙花)yān huā
亦作“烟花”。
(1).雾霭中的花。 南朝 梁 沈约 《伤春》诗:“年芳被禁籞,烟花绕层曲。”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其四序云:‘ 葛氏 姪女子告归,作《少女游》送之:“雨晴云歛,烟花澹荡,遥山凝碧。驱车问征路,赏春风南陌。”’” 清 魏宪 《西湖春晓》诗:“十里寒塘路,烟花一半醒。”
(2).泛指绮丽的春景。 唐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 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 扬州 。” 唐 杜甫 《清明》诗之二:“ 秦 城楼阁烟花里, 汉 主山河锦绣中。”
(3).指妓女或艺妓。 唐 黄滔 《闺怨》诗:“塞上无烟花,寧思妾颜色。”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四折:“只教那媒人往来……早将一个泼贱的烟花娶过来。”《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奶奶是名门宦家之子,奴是烟花,出身微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苏 扬 各地之烟花,亦都因 上海 富商大贾之多,一时买棹而来。”《人民文学》1981年第2期:“快去 皇城坝 茶馆泡碗茶,专门听烟花小妹唱段清音!”
(4).犹风月。指情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诊祟》:“病躲在烟花,你药怎知?”
(5).焰火。 许地山 《空山灵雨·公理战胜》:“那边预备放烟花了,我们过去看看罢……那红黄蓝白诸色火花次第地冒上来。”  ——《漢語大詞典》
一万(一万)
唐 杜甫 塞芦子 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
唐 白居易 东楼竹 森然一万竿,白粉封青玉。
唐 李商隐 莫愁 雪中梅下与谁期,梅雪相兼一万枝。
唐 刘商 代人村中悼亡二首 其一 迩来庭柳无人折,长得垂枝一万条。
唐 唐求 舟行夜泊夔州 欲作还家梦,青山一万重。
唐 陆龟蒙 南征 遥知贼胆纵横破,绕帐生犀一万株。
宋 杨万里 雪晴 银色三千界,瑶林一万重。  ——《骈字类编》
重 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重 [ zhòng ]

  1. 物体或人体的分量。如:「物重」、「体重」。
  1. 物体的分量大。与「轻」相对。如:「这块石头比那块木头重。」
  2. 浓、厚。如:「口味重」、「颜色重」。《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3. 严峻的。如:「重刑」、「重罚」。
  4. 要紧的。如:「库房重地」。
  5. 剧烈的。如:「重病」。
  6. 价值高的。如:「重酬」、「重器」。
  1. 比……为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 尊敬。如:「尊重」、「敬重」。
  3. 偏好。如:「重色轻友」。
  4. 增加。《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汉书·卷四·文帝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1. 谨慎。如:「安土重迁」。《荀子·议兵》:「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2. 每每、屡次。《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唐·白居易〈渭村雨归〉诗:「复兹夕阴起,野色重萧条。」

重 [ chóng ]

  1. 量词。计算相叠、累积物的单位。如:「九重天」、「千重山」、「万重山」。
  1. 添加、复叠。《荀子·富国》:「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时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我世祖念之。」
  1. 再、另。如:「重来」、「重游故地」、「重修旧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