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万方困虐政,生民日憔悴。

郭曾炘清代〕《惺吾以新刊勤恪公政书见贻敬题奉简

勤恪督楚时,吾祖同疆寄。大难适初夷,急在培元气。

抚臣职治民,地与益阳异。推贤本公忠,刚柔亦互济。

不争赫赫名,岂恤悠悠议。奏牍兹具存,经画皆至计。

国家建行省,命官有深意。元丰议省并,祇以便专恣。

荆襄据上流,承平慎择帅。奈何任无赖,轻举江东弃。

始信古人言,将亡必多制。与君籍金闺,通家逮四世。

白首役汗青,同舟话故事。连楹赐书在,骏烈惭弗嗣。

倾阳一寸心,何补东隅逝。万方困虐政,生民日憔悴。

岂独岘山碑,过者为堕泪。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万方虐政生民憔悴

万方(萬方)wàn fāng
(1).万邦;各方诸侯。《书·汤诰》:“王归自克 夏 ,至于 亳 ,诞告万方。”
(2).引申指天下各地;全国各地。《汉书·张安世传》:“圣王褒有德以怀万方,显有功以劝百寮,是以朝廷尊荣,天下乡风。” 唐 杜甫 《登楼》诗:“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宋 王安石 《皇帝还大次憩安之曲乐章》:“有奕明堂,万方时会。” 清 李渔 《奈何天·攅羊》:“看扫靖烽烟,万方寧静。” 毛泽东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一唱雄鷄天下白,万方乐奏有 于闐 。”
(3).多方面;多种多样。《文选·宋玉〈高唐赋〉》:“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 李周翰 注:“思万方之事,忧国之利害。”《汉书·艺文志》:“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宋 杨万里 《初夏即事》诗:“一似老夫堪笑死,万方口业拙谋生。”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补遗》:“﹝ 赵三 ﹞足翘细笋,腰折迴风,尤觉颠掉纤柔,具有万方仪态。” 徐迟 《井冈山记》七:“它们举止雍容,仪态万方。”
(4).多种方法。《史记·周本纪》:“ 褒姒 不好笑, 幽王 欲其笑万方,故不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宣王 既与 亮 对 渭 而陈, 亮 设诱譎万方, 宣王 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
(5).指用多种方法(对待)。 明 高攀龙 《答史玉池书》:“吾辈若透却名利关,人安能轩輊我?纵毁我、誉我、万方我,只消不见不闻,便都了却。”
(6).万官。《国语·郑语》:“出千品,具万方。” 韦昭 注:“五物之官,陪属万位,谓之万方。”  ——《漢語大詞典》
困 ( 睏 ) kùn《國語辭典》

困 [ kùn ]

  1. 艰难痛苦。如:「艰困」、「窘困」、「困境」。《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2. 穷苦。如:「贫困」、「穷困」。《史记·卷六二·管晏传》:「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
  3. 疲倦、疲乏。如:「困倦」、「困顿」、「形疲神困」。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1. 陷在艰难困苦里,或受环境、条件等因素限制住。如:「为病所困」、「被这个问题困住了!」宋·曹勋〈望太行〉诗:「一生困尘土,半世走阡陌。」
  2. 包围、围住。如:「围困」。汉·李陵〈重报苏武书〉:「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
  1.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坎(☵)​下兑(☱)​上。《易经·困卦·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虐政 nüè zhèng
残暴的政策法令。《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时者也。”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五》:“刑罚淫滥,民不堪命,匹夫匹妇,莫不憔悴於虐政。” 明 张居正 《杂著》:“夫吏之被訐也,以虐政毒民。” 孙中山 《临时大总统宣告各友邦书》:“自 满清 盗窃中国,於今二百六十有八年,其间虐政,罄竹难书。”  ——《漢語大詞典》
生民 shēng mín
(1).人民。《书·毕命》:“道洽政治,泽润生民。” 三国 魏 曹操 《蒿里行》:“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杏黄旗上七个字,替天行道救生民。”《清史稿·世祖纪二》:“国家设官,必公忠自矢,方能裨益生民,共襄盛治。”
(2).生育人。《国语·晋语四》:“男女相及以生民也。”《孔子家语·本命》:“男子十六精通,女子十四而化,是则可以生民矣。”
(3).犹言人类诞生。《诗·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 姜嫄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已来,固常然矣。” 宋 苏轼 《秦始皇帝论》:“昔者生民之初,不知所以养生之具。”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然自太古生民,近者二十万岁。”
(4).指人类。《孟子·公孙丑上》:“‘ 伯夷 、 伊尹 於 孔子 ,若是班乎?’曰:‘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 孔子 也。’”
(5).保全士兵生命。《左传·宣公十二年》:“ 随季 曰:‘ 楚 师方壮,若萃於我,吾师必尽,不如收而去之。分谤、生民、不亦可乎?’” 杜预 注:“同奔为分谤,不战为生民。” 清 唐甄 《潜书·仁师》:“古之用兵者,皆以生民,非以杀民;后之用兵者,皆以杀民,非以生民。”
(6).养民。《左传·文公六年》:“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於是乎在矣。”《逸周书·本典》:“生民知常利之道,则国彊。”《荀子·致士》:“凡节奏欲陵,生民欲宽。” 杨倞 注:“生民,谓以德教生养民也。”  ——《漢語大詞典》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1.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2.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3.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4.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5.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6. 季节。如:「春日」、「冬日」。
  7.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8.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9.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10.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11.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1.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憔悴 qiáo cuì
亦作“ 憔瘁 ”。
(1).黄瘦;瘦损。《国语·吴语》:“使吾甲兵钝弊,民日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 韦昭 注:“憔悴,瘦病也。”《三国志·魏志·于禁传》:“帝引见 禁 ,鬚髮皓白,形容憔顇。” 唐 王建 《调笑令》词之一:“玉颜憔悴三年,谁復商量管絃?”《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 保安 见 仲翔 形容憔悴,半人半鬼。”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三:“仅仅十天不见,我看见 立群 是憔悴了许多。”
(2).凋零;枯萎。 汉 焦赣 《易林·需之否》:“毛羽憔悴,志如死灰。” 宋 梅尧臣 《风异赋》:“乾坤黯惨,物色憔悴。”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七:“花有点憔悴……我想这一点新鲜的水会使它们苏生。”
(3).引申为衰败。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4).谓竭尽心力。《左传·昭公七年》:“《诗》曰:‘或燕燕居息,或憔悴事国。’”憔悴,今本《诗·小雅·北山》作“尽瘁”。《周礼·秋官·小司寇》“议勤之辟” 汉 郑玄 注:“谓憔悴以事国。”
(5).困顿。《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时者也。”《战国策·燕策一》:“西困 秦 三年,民憔瘁,士罢弊。”《明史·邹智传》:“风俗浮薄,生民憔悴。” 巴金 《利娜·第十封信》:“在小村庄里,在那些分散的破屋内,农民就憔悴地过着没有希望的日子。”
(6).忧戚;烦恼。《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倚巖石以流涕兮,忧憔悴而无乐。” 王逸 注:“中心憔悴,无欢乐之时也。”《后汉书·清和王庆传》:“ 杨 失志憔悴,卒於家。”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飞烟传》:“企望宽怀,毋至憔悴。”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四折:“强风情不晓事,呆廝!谁着你将钱去买憔悴。”
(7).陋贱之人。《后汉书·应劭传》:“《左氏》实云虽有 姬 姜 丝麻,不弃憔悴菅蒯。” 李贤 注:“《左传》曰:‘《诗》云: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 姬 姜 ,无弃蕉萃。’ 杜 注云:‘……蕉萃,陋贱之人。’蕉萃、憔悴,古字通。”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