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暂 ( 暫 ) zàn
暂 [ zàn ]
- 不久,短时间:~时。~且。~缓。~停。~行办法。
- 猝然。
- 始,初:“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起”。
使 shǐ《國語辭典》
使 [ shǐ ]
动- 命令、派遣。《左传·桓公五年》:「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水浒传·第八五回》:「若得如此,宋江星夜使人回家搬取老父,以绝根本。」
- 让、以致于。《诗经·郑风·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唐·杜甫〈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役用、役使。《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晋·范宁〈为豫章临发上疏〉:「古之使人,岁不过三日;今之劳扰,殆无二日休停。」
- 可、行、做。如:「使不得」。《红楼梦·第九六回》:「若说服里娶亲,当真使不得。」《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如要看全,也不过一百多钱,倘若租看,亦使得。」
- 用。《文明小史·第一五回》:「至少也得几百块钱,少了不够使的。」
- 放纵、放任。如:「使性子」。
- 出使。《论语·子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 奉命到外国执行任务或留驻的外交长官。如:「大使」、「公使」。
- 假设、如果。《论语·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汉·王充《论衡·祀义》:「使天地有口能食,祭食宜食尽。」
使 [ shì ]
名- (一)、
- 之又音。
文星 wén xīng
星名。即文昌星,又名文曲星。相传文曲星主文才,后亦指有文才的人。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词海跳波涌,文星拂坐悬。” 唐 裴说 《怀素台歌》:“ 杜甫 、 李白 与 怀素 ,文星酒星草书星。” 宋 杨无咎 《南歌子》词之四:“直教笔底有文星,欲状此时情,若为成。”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祝胡东樵寿》:‘人指所居为福地,天留此老应文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两江月旦归名士,又报文星入座来。”参见“ 文昌 ”。 ——《漢語大詞典》
历 ( 曆 歷 ) lì
历 [ lì ]
- 经过:经~。来~。阅~。~尽甘苦。
- 经过了的:~程。~代。~史。~来。
- 遍、完全:~览。~数(shǔ)。
- 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法。
东井(東井)dōng jǐng
星宿名。即井宿,二十八宿之一。因在玉井之东,故称。《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日在东井。”《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汉王 之入关,五星聚东井。东井者, 秦 分也,先至必霸。” 唐 杨炯 《浑天赋》:“周三径一,远近乖於辰极;东井南箕,曲直殊於河汉。” 清 顾炎武 《长安》诗:“东井应天文, 西京 自炎 汉 。” ——《漢語大詞典》
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名-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 区域。如:「地方」、「远方」。
-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资 ( 資 ) zī
资 [ zī ]
- 财物,钱财:~源。物~。~财。~金。~费。~料。工~。川~(路费)。
- 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和财产:~本。外~。独~。合~。~方。
- 供给,帮助:~助。~送。~敌。可~借鉴。
- 智慧能力:~质。天~。
- 出身和经历:~格。~历。
- 姓。
远略(遠略)yuǎn lüè
(1).深远的谋略。《后汉书·西羌传论》:“贪其暂安之埶,信其驯服之情,计日用之权宜,忘经世之远略。” 晋 陆机 《辨亡论下》:“洪规远略,固不厌夫区区者也。” 宋 曾巩 《胡太傅挽词》之二:“远略参基命,雄文入典章。” 陈毅 《吟反攻形势》:“反攻形势见远略,动员群众赖雄才。”
(2).谓经略远方。《左传·僖公九年》:“ 齐侯 不勤德,而勤远略,故北伐 山戎 ,南伐 楚 。”《后汉书·鲜卑传》:“ 武帝 情存远略,志闢四方。” 宋 苏轼 《乞诏边吏无进取及论鬼章事宜札子》:“朝廷好生恶杀,不务远略。” 清 王韬 《变法自强下》:“我 中 朝素严海禁,闭关自守,不勤远略。” ——《漢語大詞典》
(2).谓经略远方。《左传·僖公九年》:“ 齐侯 不勤德,而勤远略,故北伐 山戎 ,南伐 楚 。”《后汉书·鲜卑传》:“ 武帝 情存远略,志闢四方。” 宋 苏轼 《乞诏边吏无进取及论鬼章事宜札子》:“朝廷好生恶杀,不务远略。” 清 王韬 《变法自强下》:“我 中 朝素严海禁,闭关自守,不勤远略。” ——《漢語大詞典》
控 kòng《國語辭典》
控 [ kòng ]
动- 拉弓。《说文解字·手部》:「控,引也。」清·段玉裁·注:「引者,开弓也。」文选·班固〈西都赋〉:「弦不再控,矢不单杀。」明·宋濂〈秦士录〉:「诸将军控弦引矢,追至大洋,且战且却。」
- 操纵、支配。如:「控制」、「遥控」。唐·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董西厢·卷七》:「沉醉东风里,控骄马,鞭袅芦花。」
- 投、掷。《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则控于地而已矣。」
- 投诉、告发。如:「指控」、「诬控」、「控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断不得公,自然上控。」
- 北平方言。指倒悬容器口,使里面的液体流净。如:「将沙拉油瓶控一控,还足够炒一次菜。」
西陲 xī chuí
见“ 西垂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