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来年(來年)lái nián
明年。《孟子·滕文公下》:“ 戴盈之 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唐 韩愈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今瑞雪频降,来年必丰。” 曹靖华 《飞花集·风物还是东兰好》:“今年油菜果已超过一九五七年产量,预计来年的收成,定比今年更好!” ——《漢語大詞典》
上国(上國)shàng guó
(1).指国都以西的地区。《左传·昭公十四年》:“夏, 楚子 使 然丹 简上国之兵於 宗丘 。” 杜预 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
(2). 春秋 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与 吴 楚 诸国相对而言。《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吴子 ﹞使 延州来 季子 聘于上国,遂聘于 晋 ,以观诸侯。”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上国,中国也。盖以 吴 辟在东南,地势卑下,中国在其上流,故谓中国为上国也。”《国语·吴语》:“ 越 灭 吴 ,上征上国。” 韦昭 注:“上国,中国也。” 三国 魏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国,与 晋 争长。”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3).外藩对帝室或朝廷的称呼。《后汉书·陈蕃传》:“夫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 李贤 注:“上象四七,谓二十八宿各主诸侯之分野,故曰下应分土,言皆以辅王室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鹘可汗文》:“抚有九姓,制临一方,气吞诸戎,名播上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惟 布达拉 一区,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华夏 ,故 吐番赞普 都之,以鞭挞四夷,抗衡上国。”
(4).指京师。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忆上国之綺树,想 金陵 之蕙枝。”《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诸侯子孙专地。” 胡三省 注:“时藩镇窃据,自比古诸侯,谓京师为上国。”《红楼梦》第四回:“ 薛蟠 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来送妹待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只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漢語大詞典》
(2). 春秋 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与 吴 楚 诸国相对而言。《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吴子 ﹞使 延州来 季子 聘于上国,遂聘于 晋 ,以观诸侯。”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上国,中国也。盖以 吴 辟在东南,地势卑下,中国在其上流,故谓中国为上国也。”《国语·吴语》:“ 越 灭 吴 ,上征上国。” 韦昭 注:“上国,中国也。” 三国 魏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国,与 晋 争长。”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3).外藩对帝室或朝廷的称呼。《后汉书·陈蕃传》:“夫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 李贤 注:“上象四七,谓二十八宿各主诸侯之分野,故曰下应分土,言皆以辅王室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鹘可汗文》:“抚有九姓,制临一方,气吞诸戎,名播上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惟 布达拉 一区,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华夏 ,故 吐番赞普 都之,以鞭挞四夷,抗衡上国。”
(4).指京师。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忆上国之綺树,想 金陵 之蕙枝。”《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诸侯子孙专地。” 胡三省 注:“时藩镇窃据,自比古诸侯,谓京师为上国。”《红楼梦》第四回:“ 薛蟠 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来送妹待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只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漢語大詞典》
风光好(風光好)fēng guāng hǎo
(1).词牌名。 宋 陶穀 使 南唐 ,自恃为上国使者,辞色毅然不可犯。 韩熙载 乃命妓 秦弱兰 佯为驿卒女, 穀 与相昵,并作《风光好》词赠之。后 穀 于 后主 席上辞色如前,乃命 弱兰 歌此词, 穀 即日窘归。见 宋 郑文宝 《南唐近事》。参阅 宋 沈辽 《云巢编》。 穀 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2).曲牌名。属南曲羽调。字句格律与词牌同。用作引子。 ——《漢語大詞典》
(2).曲牌名。属南曲羽调。字句格律与词牌同。用作引子。 ——《漢語大詞典》
喜帖 xǐ tiě
(1).庆贺结婚的请帖。 冰心 《三年》:“自己给他寄去一张喜帖。” 孙犁 《澹定集·乡里旧闻(二)》:“也没有多少用武之地,不过红事喜帖,白事丧榜之类。”
(2).旧时议定婚嫁时男方送给女方的聘帖。《广西壮族文学》第三编第四章:“她敢于大胆反抗封建礼教, 秀英 撕毁摆在桌上的喜帖。” ——《漢語大詞典》
(2).旧时议定婚嫁时男方送给女方的聘帖。《广西壮族文学》第三编第四章:“她敢于大胆反抗封建礼教, 秀英 撕毁摆在桌上的喜帖。” ——《漢語大詞典》
西驰(西驰)
唐 金车美人 与谢翱赠荅诗 其四 双轮暂与王孙驻,明日西驰又向东。
元 杨维桢 书钱唐七月廿三日事 火鳅东掣千寻锁,铁马西驰半段枪。 ——《骈字类编》
元 杨维桢 书钱唐七月廿三日事 火鳅东掣千寻锁,铁马西驰半段枪。 ——《骈字类编》
沸 fèi《國語辭典》
沸 [ fèi ]
动- 液体受热而产生气泡、上下翻滚。如:「滚沸」、「沸腾」。《诗经·大雅·荡》:「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 水沫激荡。唐·李白〈望庐山瀑布水〉诗二首之一:「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 动荡。唐·韩愈〈石鼓歌〉:「周纲陵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干戈。」
- 喧闹。宋·陆游〈丁酉上元〉诗:「鼓吹连天沸五门,灯山万炬动黄昏。」
- 热度极高或向上涌动的。如:「沸汤」、「沸泉」、「沸水」。
- 嘈杂的。宋·欧阳修〈渔家傲·十二月严凝天地闭〉词:「增豪气,直教耳热笙歌沸。」
- 滚烫的液体。《荀子·议兵》:「以卵击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
沸 [ fú ]
- 参见「[[沸沸]]」条。
路尘(路塵)lù chén
道路上飞扬的灰尘。 金 郭邦彦 《村行》诗之一:“枣花初落路尘香,燕掠麻池乍頡頏。” 明 高启 《与客饮西园花下》诗:“相逢莫学花无赖,明日分飞随路尘。”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