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清腴足秔稻,隽永到梨柿。

廖行之宋代〕《和刘寺簿韵就述丐祠意

衡湘风物佳,微产亦丰美。
清腴足秔稻,隽永到梨柿。
一饱自有余,此乐渠有涘。
况逢使君贤,公余多燕喜。
新诗且间作,健笔时一泚。
形骸了区别,肝胆洞遐迩。
言论斯霭如,旨意意不忘起。
梧槚良哉培,稂莠早耘耔。
我愚莫孰何,流辈敢伦似。
每闻循循诱,敢愧空空鄙。
高堂有白发,富贵宁羡彼。
丐公成此心,万事欢菽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清腴隽永梨柿

清腴 qīng yú
犹清美。 清 曹寅 《松茨四兄远过西池》诗之六:“吾宗诗渊源,大率归清腴。” 清 黄景仁 《龙井》诗之四:“灵芽原有种,他处逊清腴。” 铁郎 《二十世纪之湖南》:“於是深闭固拒,终身不与外省人接……偶一渡 洞庭 ,出 长江 ,遇 大河 ,发 崑崙 ,不曰‘ 扬子江 一带多水族’,即曰‘ 黄河 以北少性情’。过一地必曰:‘不如吾 湖南 之清腴也。’”  ——《漢語大詞典》
足 zú《國語辭典》

足 [ zú ]

  1. 人体下肢的总称。亦专指踝骨以下的部分,今称为「脚」。如:「举足」、「失足跌跤」。《说文解字·足部》:「足,人之足也,在下。」唐·韩愈〈山石〉诗:「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2. 动物的下肢,用来奔走或爬行。如:「节足动物」、「百足之虫」。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愿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 器物下面支撑的部分。《易经·鼎卦·九四》:「鼎折足。」唐·刘禹锡〈蜀先主庙〉诗:「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4. 姓。如战国时韩国有足强。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踏。《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手熊罴,足野羊。」
  2. 满足、使满足。《汉书·卷五·景帝纪》:「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
  3. 停止、止息。《老子·第二八章》:「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
  1. 够量的、不缺乏的。如:「充足」、「心满意足」、「丰衣足食」。
  2. 富裕。如:「富足」。
  1. 整整的、完全的。如:「足足玩了一星期」、「足足乐了一天」、「在水中闷了足足有二分钟的气。」
  2. 堪、可以。如:「足供参考」、「足慰吾怀」、「足以自豪」。
  3. 值得。如:「何足挂齿」、「微不足道」。

足 [ jù ]

  1. 过分。参见「足恭 」条。
秔 jīng《國語辭典》
  1. 「粳 」的異體字。
稻 dào《國語辭典》

稻 [ dào ]

  1. 植物名。禾本科稻屬,一年生草本。莖高三、四尺,結實累累成穗,有水稻和旱稻兩種。子實橢圓,有硬殼,去殼後就是大米。以其黏性而言,可分蓬萊稻、在來稻兩種。若以成熟的先後順序言,又可分早稻、晚稻兩種。為我國與東南亞國家重要的糧食作物。
  2. 姓。如春秋時秦國有稻黃。
隽永(雋永)juàn yǒng
亦作“隽永”。
(1).食物甘美有回味。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橄欖, 闽 蜀 俱有之。 闽中 丁香一品,极小,雋永,其味胜於 蜀 产。”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廿日》:“大使馆是租住的,陈设相当堂皇。喝一盏盖碗的 中国 茶,特别感觉着隽永。”
(2).书名。《汉书·蒯通传》:“ 通 论 战国 时説士权变,亦自序其説,凡八十一首,号曰《雋永》。” 颜师古 注:“雋,肥肉也;永,长也。言其所论甘美而义深长也。”后以谓言语、诗文意味深长。 宋 陆游 《午枕》诗:“书中至味人不知,隽永无穷胜粱肉。”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作诗﹞体贵正大,志贵高远,气贵雄浑,韵贵雋永。” 朱自清 《短诗与长诗》:“短诗以隽永胜,长诗以宛曲尽致胜。”
(3).指深长之意味。 金 麻革 《阻雪华下》诗:“爱山久成癖,得山真雋永。” 元 萨都剌 《经姑苏与张天雨杨廉夫郑明德陈敬初同游虎丘山次东坡旧题韵》:“香积餉醍醐,法喜得雋永。” 清 黄虞稷 《行状》:“先生於书,四部六籍靡不综举,摽新领异,务归雋永。”  ——《漢語大詞典》
到 dào《國語辭典》

到 [ dào ]

  1. 抵达、到达。如:「火车到站」、「支票到期」、「坚持到底」。《文选·江淹·恨赋》:「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2. 往、去。如:「到非洲丛林探险。」、「我晚上到你家拜访。」
  1. 周密。如:「若有不到之处,尚请多多包涵!」《晋书·卷三二·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传》:「所奏恳到,形于翰墨,执省未究,以悲以惧。」《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君亲自然,匪由名教,敬授既同,情礼兼到。」
  1. 姓。如南朝宋有到彦之。
梨柿(梨柿)
急就篇梨柿柰桃待露霜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