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层涛如山势欲立,怒潮逆上相颉颃。

陈基元代〕《孟冬观淮水

孟冬日日东风狂,长淮水与风争强。
层涛如山势欲立,怒潮逆上相颉颃。
大舟乱流流转急,人马蚁集骇欲僵。
篙师捩柁夸好手,迎风簸浪抑且扬。
小舟径渡矜勇捷,翩如一叶凌空翔。
须臾掀舞浪花里,回澜百折争低昂。
我闻夏后分四渎,百川受职皆循良。
迩来洪河恣陆梁,清浊混淆隳旧防。
昨者王师搤淮口,坐制鲸鲵如犬羊。
天吴罔象不敢动,河失故道谁之殃?汉武当年塞瓠子,劳
民兆乱纷抢攘。
中原父子化鱼鳖,至今千里无耕桑。
我欲诉帝敕河伯,使复故道安天常。
清者自清浊者浊,勿冒约束干明章。
不然帝怒速致讨,河伯戮死吁谁伤。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层涛如山欲立怒潮上相颉颃

层涛(層濤)céng tāo
(1).起伏的波浪。 南朝 梁 陶弘景 《水仙赋》:“及秋水方至,层涛架山,各廵封隩,来賚王言。” 元 谢宗可 《海蛰》诗:“层涛拥沫缀虾行,水母含秋孕地灵。”
(2).形容松竹摇曳貌。 元 袁桷 《题文与可风雨墨竹》诗:“高斋夜气寂,定回起层涛。”  ——《漢語大詞典》
如山
刘伯颜大驾还宫诗肃肃锦衣人似海亭亭黄屋象如山  ——《分类字锦》
势 ( 勢 ) shì
势 [ shì ]
  1. 权力,威力:~力。权~。~利。~均力敌。
  2.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姿~。气~。山~。局~。虚张声~。守~。~必。~能。~不可挡。因~利导。
欲立
春秋隐公四年冬十有二月卫人立晋公羊传众之所欲立也众虽欲立之其立之非也  ——《韵府拾遗 缉韵》
怒潮 nù cháo
(1).汹涌的浪潮。 宋 苏舜钦 《诗僧则晖求诗》诗:“好约长吟处,霜天看怒潮。” 明 宋濂 《温州横山仁济庙碑》:“ 永康 中,三江逆流,颶风挟怒潮为孽。” 柳亚子 《吊鉴湖秋女士》诗之四:“碧血摧残酬祖国,怒潮呜咽怨 钱塘 。”
(2).比喻声势浩大的反抗运动。 茅盾 《子夜》十五:“女工的怒潮把他们冲倒,把他们卷入重围。” 秦牧 《花城·沙面晨眺》:“ 中国 人民的反帝怒潮,使东方爆发了一次世界史上空前的省 港 大罢工。”  ——《漢語大詞典》
逆 nì《國語辭典》

逆 [ nì ]

  1. 迎接。《书经·顾命》:「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宋·苏轼〈留侯论〉:「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2. 接受。《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有司逆命,公之使速杀之。」
  3. 违背、不顺从。如:「忤逆」、「忠言逆耳」。《孟子·离娄上》:「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宋·欧阳修〈纵囚论〉:「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4. 抗拒、抵抗。《战国策·齐策三》:「恐秦兼天下而臣其君,故专兵一志于逆秦。」
  1. 不顺的。如:「逆境」。
  2. 倒出的。如:「批其逆麟」。
  1. 反、倒。如:「倒行逆施」、「反向逆行」。唐·杜甫〈复愁〉诗一二首之一:「野鹘翻窥草,村船逆上溪。」
  2. 预先。如:「逆料」。三国蜀·诸葛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上言〉:「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1. 背叛者。如:「讨逆」。晋·刘琨〈与石勒书〉:「得主则为义兵,附逆则为贼众。」
上相 shàng xiàng
(1).天子举行大典时,主持礼仪的官员。《周礼·春官·大宗伯》:“朝覲会同,则为上相。”《周礼·秋官·司仪》:“每门止一相,及庙,唯上相入。”
(2).对宰相的尊称。《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足下位为上相,食三万户侯,可谓极富贵无欲矣。”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惟上相之叡哲,当草昧而经纶。”《书·咸有一德》“ 伊尹 既復政厥辟” 唐 孔颖达 疏:“ 伊尹 , 汤 之上相,位为三公。”
(3).泛称大臣。 清 龚自珍 《释言》诗:“守默守雌容努力,毋劳上相损宵眠。”
(4). 宋 代称居首位的宰相。《宋史·职官志一》:“ 宋 承 唐 制,以同平章事为真相之任,无常员;有二人则分日知印,以承郎以上至三师为之。其上相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其次为集贤殿大学士。”
(5).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东蕃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晋书·天文志上》:“西藩四星……第四星曰上相。”
犹上照,指人摄在相片上的神态自然而好看。  ——《漢語大詞典》
颉颃(頡頏)xié háng
亦作“ 頡亢 ”。
1.鸟飞上下貌。语本《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頡之頏之。” 汉 司马相如 《琴歌》之一:“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頡頏兮共翱翔。” 唐 许浑 《孤雁》诗:“昔年双頡頏,池上靄春暉。” 潘飞声 《题披秘石门》诗:“此来发奇祕,宇外高頡頏。”
2.引申为雀跃貌。《骈体文钞》卷二二引《汉故穀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迁 荡阴 令,吏民頡頏,随送如云。”
3.谓不相上下,相抗衡。《晋书·文苑传序》:“ 潘 ( 潘岳 )、 夏 ( 夏侯湛 )连辉,頡頏名辈。” 宋 岳珂 《桯史·姑苏二异人》:“﹝ 獃道僧 ﹞状不慧,而言发奇中,与 何 ( 何簔衣 )頡頏。” 清 刘大櫆 《〈见吾轩诗集〉序》:“ 中畯 乃独得雄直之气,以与古之作者相頡亢。”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五:“ 郑如英 ,字 无美 ,小字 妥娘 。工诗、词,与 卞赛 、 寇湄 相頡頏也。”
4.引申为较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成》:“进退頡頏,相持约一伏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技》:“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頡頏间,尼即遽止。”
5.刚直不屈貌。《淮南子·修务训》:“则虽王公大人有严志頡頏之行者,无不惮悇痒心而悦其色矣。”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苟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頡頏以慠世。” 宋 陆游 《叹老》诗:“酒徒分散情疏索,棋敌凴陵意頡頏。”
6.谓傲视。《后汉书·吴祐史弼等传论》:“ 史弼 頡頏严吏,终全 平原 之党。”《魏书·文苑传序》:“逮 高祖 驭天,鋭情文学,盖以頡頏 汉 彻 ( 汉武帝 刘彻 ),掩踔 曹丕 ,气韵高艷,才藻独构。”《旧唐书·王播李绛等传论》:“ 李赵公 頡頏禁林,訏謨相府,嘉言启沃,不以身为。”
7.谓奇怪之辞,游移不定之辞。《文选·扬雄〈解嘲〉》:“是故 邹衍 以頡頏而取世资, 孟軻 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李善 注引 苏林 曰:“頡頏,奇怪之辞也。”《汉书·扬雄传下》作“頡亢”。 颜师古 注:“頡亢,上下不定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