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同驱传,忘怀或据梧。
文行蕴良图,声华挹大巫。抡才超粉署,驳议在黄枢。
自得环中辨,偏推席上儒。八音谐雅乐,六辔骋康衢。
密侍仝锵珮,雄才本弃繻.炉烟霏琐闼,宫漏滴铜壶。
旧友双鱼至,新文六义敷。断金挥丽藻,比玉咏生刍。
交辟尝推重,单辞忽受诬。风波疲贾谊,岐路泣杨朱。
溟涨前程险,炎荒旅梦孤。空悲鸢跕水,翻羡雁衔芦。
故国方迢递,羁愁自郁纡。远猷来象魏,霈泽过番禺。
尽室扁舟客,还家万里途。索居因仕宦,著论拟潜夫。
帆席来应驶,郊园半已芜。夕阳寻古径,凉吹动纤枯。
忆昔同驱传,忘怀或据梧。幕庭依古刹,缗税给中都。
瓜步经过惯,龙沙眺听殊。春山岚漠漠,秋渚露涂涂。
孰谓原思病,非关宁武愚。方看簪獬豸,俄叹絷騊駼.
芳讯风情在,佳期岁序徂。二贤欢最久,三益义非无。
柏悦心应尔,松寒志不渝。子将陪禁掖,亭伯限江湖。
交分终推毂,离忧莫向隅。分曹日相见,延首忆田苏。
自得环中辨,偏推席上儒。八音谐雅乐,六辔骋康衢。
密侍仝锵珮,雄才本弃繻.炉烟霏琐闼,宫漏滴铜壶。
旧友双鱼至,新文六义敷。断金挥丽藻,比玉咏生刍。
交辟尝推重,单辞忽受诬。风波疲贾谊,岐路泣杨朱。
溟涨前程险,炎荒旅梦孤。空悲鸢跕水,翻羡雁衔芦。
故国方迢递,羁愁自郁纡。远猷来象魏,霈泽过番禺。
尽室扁舟客,还家万里途。索居因仕宦,著论拟潜夫。
帆席来应驶,郊园半已芜。夕阳寻古径,凉吹动纤枯。
忆昔同驱传,忘怀或据梧。幕庭依古刹,缗税给中都。
瓜步经过惯,龙沙眺听殊。春山岚漠漠,秋渚露涂涂。
孰谓原思病,非关宁武愚。方看簪獬豸,俄叹絷騊駼.
芳讯风情在,佳期岁序徂。二贤欢最久,三益义非无。
柏悦心应尔,松寒志不渝。子将陪禁掖,亭伯限江湖。
交分终推毂,离忧莫向隅。分曹日相见,延首忆田苏。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忆 ( 憶 ) yì
忆 [ yì ]
- 回想,想念:回~。追~。~苦思甜。
- 记得,记住:记~。记~犹新。
昔 xī《國語辭典》
昔 [ xí ]
形- 過去的、從前的。如:「昔日」。唐·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 夜晚。《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通「夕」。
- 姓。如漢代有昔登。
昔 [ cuò ]
形- 粗糙。《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动-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赞成。如:「赞同」、「同意」。
-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契约。如:「合同」。
-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名-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驱传(驅傳)qū chuán
(1).指传车驿马。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三:“驱传,谓转次行也。《尔雅》:‘驛,遽传也。’ 郭璞 曰:‘皆传车驛马之名也。’”
(2).驾御驿车。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十八:“拥节时驱传,乘亭不据鞍。” 唐 魏徵 《赋西汉》:“驱传 渭桥 上,观兵 细柳屯 。” ——《漢語大詞典》
(2).驾御驿车。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十八:“拥节时驱传,乘亭不据鞍。” 唐 魏徵 《赋西汉》:“驱传 渭桥 上,观兵 细柳屯 。” ——《漢語大詞典》
忘怀(忘懷)wàng huái
(1).不介意;不放在心上。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题张晋英提举玉峰楼》词:“君看 庄生 达者,犹对山林皋壤,哀乐未忘怀。” 元 张昱 《西山亭留题》诗:“英雄有恨餘湖水,天地忘怀入酒杯。”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三章:“ 白知时 在迈过贞女坊,奔上马路时,是这样为他同姓的古女叹息,把自己的命运倒暂时的忘怀了。”
(2).忘记。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我到忘怀了,还有一件事,昨日途中偶逢 佛印 禪师,他説云游去了。有书一纸,寄与老爷。”《说唐》第二四回:“你原来就是 程一郎 哥,我一时忘怀,多多有罪。” 袁鹰 《悲欢·深深的怀念》:“他最不能忘怀的是:那年五月初的一天上午,他把一船红军送过江来。”
(3).用以形容精神专注而遗忘一切。《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 萧颖士 ﹞有时读书到忘怀之处,还认做 杜亮 在傍,抬头不见,便掩卷而泣。”
(4).无拘无束。 宋 苏轼 《吴子野将出家赠以扇山枕屏》诗:“浮游云释嶠,燕坐柳生肘,忘怀紫翠间,相与到白首。”《二刻拍案惊奇》卷八:“小童二人频频斟酒,三个客人忘怀大釂。” ——《漢語大詞典》
(2).忘记。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我到忘怀了,还有一件事,昨日途中偶逢 佛印 禪师,他説云游去了。有书一纸,寄与老爷。”《说唐》第二四回:“你原来就是 程一郎 哥,我一时忘怀,多多有罪。” 袁鹰 《悲欢·深深的怀念》:“他最不能忘怀的是:那年五月初的一天上午,他把一船红军送过江来。”
(3).用以形容精神专注而遗忘一切。《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 萧颖士 ﹞有时读书到忘怀之处,还认做 杜亮 在傍,抬头不见,便掩卷而泣。”
(4).无拘无束。 宋 苏轼 《吴子野将出家赠以扇山枕屏》诗:“浮游云释嶠,燕坐柳生肘,忘怀紫翠间,相与到白首。”《二刻拍案惊奇》卷八:“小童二人频频斟酒,三个客人忘怀大釂。” ——《漢語大詞典》
或 huò《國語辭典》
或 [ huò ]
副- 也许。如:「或许」。《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
- 表示选择或列举。如:「或是」、「或者」、「喜或怒」、「哀或乐」、「去或不去?」《新唐书·卷九七·魏征传》:「今之刑赏,或由喜怒,或出好恶。」《三国演义·第三七回》:「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
- 泛指人或事物。相当于「有人」、「有的」。《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五上·滇游日记二》:「群山丛突,小石峰或朝或拱,参立前坞中。」
- 谁。表示疑问的语气。《诗经·豳风·鸱鸮》:「今女下民,或敢侮予!」《文选·潘岳·藉田赋》:「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其或继之者,鲜哉希矣。」
据梧(據梧)jù wú
(1).靠着梧几。《庄子·齐物论》:“ 昭文 之鼓琴也, 师旷 之枝策也, 惠子 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 成玄英 疏:“据梧者,只是以梧几而据之谈説,犹隐几者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范荣期 见 郄超 俗情不淡,戏之曰:‘ 夷齐 巢许 ,一诣垂名。何必劳神苦形,支策据梧邪?’”《艺文类聚》卷五八引 南朝 梁元帝 《答刘缩求述制旨义书》:“所赖昔经 陜 服,颇足良书,凭几据梧,静供游目。” 宋 林逋 《山中寒食》诗之一:“有客新尝寒具罢,据梧慵復散《幽经》。”
(2).操琴。《庄子·齐物论》:“ 惠子 之据梧也。”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云:‘梧,琴也。’ 崔 云:‘琴瑟也。’” 明 徐渭 《览越篇》序:“便引吭而鸣,响溢於据梧扣竹之表。” ——《漢語大詞典》
(2).操琴。《庄子·齐物论》:“ 惠子 之据梧也。”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云:‘梧,琴也。’ 崔 云:‘琴瑟也。’” 明 徐渭 《览越篇》序:“便引吭而鸣,响溢於据梧扣竹之表。”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