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越 yuè《國語辭典》
越 [ yuè ]
动- 度过、跨过。如:「翻山越岭」、「越墙而走」。《楚辞·屈原·天问》:「阻穷西征,岩何越焉?」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 经过。《书经·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不按次序,超出某种范围或常规。如:「越位」、「越俎代庖」。《易经·系辞下》:「其称名也,杂而不越。」《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桓自宗支,越跻天禄。」
- 坠落。《左传·成公二年》:「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
- 宣扬。《国语·晋语八》:「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
- 悠扬。《礼记·聘义》:「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
- 我国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居于浙、闽、粤一带。也称为「百越」、「百粤」。
- 国名。春秋时诸侯国,姒姓。建都于会稽。曾占有今江苏、浙江及山东的一部分,后灭于楚。
- 浙江省的别名。
- 姓。如春秋时齐有越百父。
- 更加。如:「越大越不懂事。」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恰随妹妹闲行散闷些,到池沼,陌观绝,越教人叹嗟。」
- 句首发语词,无义。《书经·微子》:「殷遂丧,越至于今。」《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越若翊辛丑,诸生、庶民大和会。」
山 shān《國語辭典》
山 [ shān ]
名- 陆地上高起的部分。如:「崇山峻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师奔,登山以 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
- 坟墓。唐·李华〈含元殿赋〉:「靡迤秦山,陂陀汉陵。」
- 姓。如晋代有山涛。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山中的。如:「山村」、「山寨」。
直下 zhí xià
(1).径直趋赴。《晋书·陶回传》:“ 峻 知 石头 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 小丹阳 南道步来,宜伏兵要之,可一战而擒。”
(2).谓径直实行下去。《朱子全书·孟子一》:“ 孟子 见人,即道性善,称 尧 舜 ,此是第一义。若於此看得透,信得及,直下便是圣贤,更无一毫人欲之私,做得病痛。”
(3).直接下达。《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租庸使奏,近例皆直下。” 胡三省 注:“时租庸使帖下诸州调发,不关节度观察使,谓之直下。”
(4).垂直向下;向下。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宋 范成大 《燕子坡》诗:“大山如墙缺,小山如塜纍,众山直下看,方知此峯危。”《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 皇甫松 去衣架上取下一条绦来,把妮子缚了两隻手,掉过屋梁去,直下打一抽,吊将妮子起去。”
(5).下面,底下。 唐 白居易 《海漫漫》诗:“海漫漫,直下无底旁无边。” 元 无名氏 《天净沙》:“梦儿里分明见他,客窗直下。觉来依旧天涯。”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二折:“来到这个三叉路口,不知那条路往 中山 去,因此就在这枯杨直下,歇息一回。”
(6).谓直系下传。 唐 欧阳詹 《许州送张中丞》诗:“ 孙 吴 去后无长策,谁敌 留侯 直下孙。” 唐 欧阳詹 《送郭秀才应举》诗:“ 并州 细侯 直下孙,才应秋赋怀 金门 。” ——《漢語大詞典》
(2).谓径直实行下去。《朱子全书·孟子一》:“ 孟子 见人,即道性善,称 尧 舜 ,此是第一义。若於此看得透,信得及,直下便是圣贤,更无一毫人欲之私,做得病痛。”
(3).直接下达。《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租庸使奏,近例皆直下。” 胡三省 注:“时租庸使帖下诸州调发,不关节度观察使,谓之直下。”
(4).垂直向下;向下。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宋 范成大 《燕子坡》诗:“大山如墙缺,小山如塜纍,众山直下看,方知此峯危。”《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 皇甫松 去衣架上取下一条绦来,把妮子缚了两隻手,掉过屋梁去,直下打一抽,吊将妮子起去。”
(5).下面,底下。 唐 白居易 《海漫漫》诗:“海漫漫,直下无底旁无边。” 元 无名氏 《天净沙》:“梦儿里分明见他,客窗直下。觉来依旧天涯。”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二折:“来到这个三叉路口,不知那条路往 中山 去,因此就在这枯杨直下,歇息一回。”
(6).谓直系下传。 唐 欧阳詹 《许州送张中丞》诗:“ 孙 吴 去后无长策,谁敌 留侯 直下孙。” 唐 欧阳詹 《送郭秀才应举》诗:“ 并州 细侯 直下孙,才应秋赋怀 金门 。” ——《漢語大詞典》
分 fēn/fèn《國語辭典》
分 [ fēn ]
動- 將整體變成若干部分,或使聯在一起的事物離開。與「合」相對。如:「分割」、「劃分」、「分離」。《論語·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文選·劉楨·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之二》:「逝者如流水,哀此遂離分。」
- 配與、給與。《左傳·莊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史記·卷一 ○九·李將軍傳》:「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
- 分擔。如:「分憂解勞」。《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起)與士卒分勞苦。」
- 辨別。《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呂氏春秋·慎行傳·察傳》:「是非之經,不可不分。」
- 由總機構中分出來的。如:「分局」、「分隊」、「分校」、「分公司」。
- 清楚的、明白的。如:「是非分明」。唐·杜甫〈新婚別〉詩:「妾身未分明,何以 拜姑嫜?」
- 區別、不一樣之處。《荀子·不苟》:「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 成績或競賽勝負的記數。如:「滿分」、「零分」。
- 時間的名稱。六十分為一小時。
- 量詞:➊ 計算重量的單位。一兩的百分之一。➋ 計算地積的單位。一畝的十分之一。➌ 計算貨幣的單位。一元的百分之一。➍ 計算時間的單位。六十分為一小時。如:「他花了數分的時間完成這項實驗。」➎ 計算角度的單位。一度的六十分之一。➏ 計算程度深淺的單位。如:「一分努力,一分收穫。」、「逢人只說三分話。」
- 數學上用來表示分數,或直接指分數。如:「二分之一」、「百分之一」、「約分」。
分 [ fèn ]
名- 個人在社會中所擁有的名位、職責與權利的範圍。如:「身分」、「本分」。《禮記·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 情誼、關係。如:「情分」、「緣分」。《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元·秦𥳑夫《東堂老·楔子》:「老夫與居士,通家往來,三十餘年,情同膠漆,分若陳、雷。」
- 成分。如:「糖分」、「養分」。
- 整體中一個單位。如:「部分」、「我的分」。同「份 」。
吴苑 wú yuàn
(1).即 长洲苑 , 吴 王之苑。《汉书·枚乘传》“不如 长洲 之苑” 唐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 吴苑 。’ 孟康 曰:‘以 江 水洲为苑也。’ 韦昭 曰:‘ 长洲 在 吴 东。’” 唐 韦应物 《閶门怀古》诗:“独鸟下高树,遥知 吴苑 园。凄凉千古事,日暮倚 閶门 。”
(2). 吴 地的园囿。因借指 吴 地或 苏州 。 唐 马戴 《送顾非熊下第归江南》诗:“草际 楚 田雁,舟中 吴 苑人。” 清 陈维嵩 《贺新郎·赠苏昆生》词:“ 吴 苑春如绣,笑野老,花颠酒恼。” ——《漢語大詞典》
(2). 吴 地的园囿。因借指 吴 地或 苏州 。 唐 马戴 《送顾非熊下第归江南》诗:“草际 楚 田雁,舟中 吴 苑人。” 清 陈维嵩 《贺新郎·赠苏昆生》词:“ 吴 苑春如绣,笑野老,花颠酒恼。” ——《漢語大詞典》
淮水
唐 方干 送缙陵王少府赴举 越山直下分吴苑,淮水横流入楚乡。
唐 皎然 送吴冯游京 清月思淮水,春风望国门。 ——《骈字类编》
唐 皎然 送吴冯游京 清月思淮水,春风望国门。 ——《骈字类编》
横流 héng liú
(1).形容涕泪交流。《楚辞·九歌·湘君》:“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惻。” 王逸 注:“内自悲伤,涕泣横流。” 晋 潘岳 《寡妇赋》:“哀鬱结兮交集,泪横流兮滂沱。” 徐迟 《牡丹》:“ 老牡丹花 和 小牡丹花 的重逢极为动人。不仅师徒两人涕泪横流,就是他们旁边的人也噙着泪珠。”
(2).充盈,遍布。《文选·司马迁〈封禅文〉》:“协气横流,武节猋逝。” 李善 注:“横流,多也。” 三国 魏 曹植 《改封陈王谢恩章》:“臣既弊陋,守国无效,自分削黜,以彰众诫。不意天恩滂霈,润泽横流,猥蒙加封。”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訞学已为今日患,后三十年横流,其患有不可胜言者。”
(1).大水不循道而泛滥。《孟子·滕文公上》:“当 尧 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於天下。” 汉 孔融 《荐祢衡表》:“洪水横流,帝思俾乂。” 宋 苏轼 《奏论八丈沟不可开状》:“但遇 淮水 涨溢, 潁河 下口壅遏不行,则皆横流为害。” 清 曾灿 《舟次》诗:“一叶信如此,横流何处安。”
(2).比喻动乱,灾祸。《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之二》:“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万邦咸震慑,横流赖君子。” 李善 注引 谢灵运 《山居赋》自注:“余祖车骑,建大功, 淮 肥 左右,得免横流之祸。” 唐 王维 《谢除太子中允表》:“孝德动天,圣功冠古。復宗社於坠地,救涂炭於横流。” 宋 叶适 《故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甫一再传,天下横流,至於父子兄弟不能相保。” 闻一多 《给梁实秋》:“因为我们若要抵抗横流,非同别人协力不可。”
(3).放纵恣肆。 宋 朱熹 《答林择之》:“人欲横流,天理几灭。今而思之,怛然震悚。” ——《漢語大詞典》
(2).充盈,遍布。《文选·司马迁〈封禅文〉》:“协气横流,武节猋逝。” 李善 注:“横流,多也。” 三国 魏 曹植 《改封陈王谢恩章》:“臣既弊陋,守国无效,自分削黜,以彰众诫。不意天恩滂霈,润泽横流,猥蒙加封。”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訞学已为今日患,后三十年横流,其患有不可胜言者。”
(1).大水不循道而泛滥。《孟子·滕文公上》:“当 尧 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於天下。” 汉 孔融 《荐祢衡表》:“洪水横流,帝思俾乂。” 宋 苏轼 《奏论八丈沟不可开状》:“但遇 淮水 涨溢, 潁河 下口壅遏不行,则皆横流为害。” 清 曾灿 《舟次》诗:“一叶信如此,横流何处安。”
(2).比喻动乱,灾祸。《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之二》:“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万邦咸震慑,横流赖君子。” 李善 注引 谢灵运 《山居赋》自注:“余祖车骑,建大功, 淮 肥 左右,得免横流之祸。” 唐 王维 《谢除太子中允表》:“孝德动天,圣功冠古。復宗社於坠地,救涂炭於横流。” 宋 叶适 《故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甫一再传,天下横流,至於父子兄弟不能相保。” 闻一多 《给梁实秋》:“因为我们若要抵抗横流,非同别人协力不可。”
(3).放纵恣肆。 宋 朱熹 《答林择之》:“人欲横流,天理几灭。今而思之,怛然震悚。” ——《漢語大詞典》
入 rù《國語辭典》
入 [ rù ]
动- 进,由外面到里面。如:「入内」、「入场」、「入境」。
- 收进。如:「收入」、「月入十万」。《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岁余不入,货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 接纳、缴纳。《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盖这房子,多是入官抄没的数儿。」
- 参加。如:「入会」、「入股」、「入学」、「入伍」。
- 到、达。如:「入夜」、「入冬」。
- 沉没。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合宜、适合。如:「入时」、「入情入理」。
- 沉浸、深透。如:「入味」、「入骨」、「入迷」。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入声 」条。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入 [ rǔ ]
动- 不留心的塞放。如:「一张钞票不知入到那里?」
- 暗中把财物给人。如:「偷偷入给他一包东西。」
- 陷于其中、投于其中。如:「一脚入到泥里了。」
入 [ rì ]
动- 发生性关系。《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婆婆那里有好气,便指著骂道:『你这……乱人入的贱母狗!做什么倒骂我!』」
楚乡(楚鄉)chǔ xiāng
楚 地。 唐 戴叔伦 《夜发袁江寄李颍川刘侍御》诗:“半夜回舟入 楚 乡,月明山水共苍苍。” 唐 温庭筠 《南湖》诗:“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 楚 乡。” 宋 苏轼 《竹枝歌》:“故国凄凉人事改, 楚 乡千古为悲歌。”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