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鸳鸯对浴浪痕新。

牛希济五代〕《临江仙

峭碧参差十二峰,冷烟寒树重重。瑶姬宫殿是仙踪。
金炉珠帐,香霭昼偏浓¤
一自楚王惊梦断,人间无路相逢。至今云雨带愁容。
月斜江上,征棹动晨钟。
谢家仙观寄云岑,岩萝拂地成阴。洞房不闭白云深。
当时丹灶,一粒化黄金¤
石壁霞衣犹半挂,松风长似鸣琴。时闻唳鹤起前林。
十洲高会,何处许相寻。
渭阙宫城秦树凋,玉楼独上无憀.含情不语自吹箫。
调清和恨,天路逐风飘¤
何事乘龙人忽降,似知深意相招。三清携手路非遥。
世间屏障,彩笔画娇饶。
江绕黄陵春庙闲,娇莺独语关关。满庭重叠绿苔斑。
阴云无事,四散自归山¤
箫鼓声稀香烬冷,月娥敛尽弯环。风流皆道胜人间,
须知狂客,判死为红颜。
素洛春光潋滟平,千重媚脸初生。凌波罗袜势轻轻。
烟笼日照,珠翠半分明¤
风引宝衣疑欲舞,鸾回凤翥堪惊。也知心许恐无成。
陈王辞赋,千载有声名。
柳带摇风汉水滨,平芜两岸争匀。鸳鸯对浴浪痕新。
弄珠游女,微笑自含春¤
轻步暗移蝉鬓动,罗裙风惹轻尘。水精宫殿岂无因。
空劳纤手,解佩赠情人。
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点凝烟。此中真境属神仙。
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
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橘林霜重更红鲜。
罗浮山下,有路暗相连。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鸳鸯浪痕

鸳鸯(鴛鴦)yuān yāng
(1).鸟名。似野鸭,体形较小。嘴扁,颈长,趾间有蹼,善游泳,翼长,能飞。雄的羽色绚丽,头后有铜赤、紫、绿等色羽冠;嘴红色,脚黄色。雌的体稍小,羽毛苍褐色,嘴灰黑色。栖息于内陆湖泊和溪流边。在我国 内蒙古 和 东北 北部繁殖,越冬时在 长江 以南直到 华南 一带。为我国著名特产珍禽之一。旧传雌雄偶居不离,古称“匹鸟”。《诗·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毛 传:“鸳鸯,匹鸟也。”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鸳鸯,水鸟,鳧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死,故曰疋鸟。” 清 唐孙华 《渔父词》之三:“湖上鸳鸯亦竝头,鰥鰥鱼目夜长愁。”
(2).指饰物上的鸳鸯图案。 南朝 梁简文帝 《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衣裁合欢襵,文作鸳鸯连。”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禁楼刁斗喜初长,罗荐綉鸳鸯。山枕上,私语口脂香。”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单于,您来看,这是一床合欢被。上面绣着双鸳鸯,里面放着‘长相思’。”
(3).比喻夫妻。 汉 司马相如 《琴歌》之一:“室邇人遐独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不如从嫁与,作鸳鸯。”《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鸳鸯错配本前缘,全赖风流太守贤。” 鲍昌 《庚子风云》第二部第九章:“话说回来,要是咱们远远飞出去,做一对野地鸳鸯,以后也不好回来见我的娘亲了。”
(4).喻志同道合的兄弟。 三国 魏 曹植 《释思赋》:“况同生之义絶,重背亲而为疏。乐鸳鸯之同池,羡比翼之共林。”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儔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
(5).比喻成双配对的事物。参见“ 鸳鸯剑 ”。
(6).比喻贤者。 汉 王逸 《九思·怨上》:“鸳鸯兮噰噰,狐狸兮徾徾。”《文选·曹植〈赠王粲〉诗》:“树木发青华,清池激长流。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儔。” 李善 注:“鸳鸯,喻 粲 也。”
(7).比喻艳妓。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三十六鸳鸯谱下》:“露草忘尘事,风花畅艳怀。鸳鸯三十六,死便逐情埋。”
(8). 汉武帝 时宫殿名。《三辅黄图·未央宫》:“ 武帝 时,后宫八区,有 昭阳 、 飞翔 、 增成 、 合欢 、 兰林 、 坡香 、 凤皇 、 鸳鸯 等殿。”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陪游馺娑,骋纤腰於结风, 长乐 、 鸳鸯 ,奏新声於度曲。”
(9).水名。在 河北省 境内。《文选·左思〈魏都赋〉》:“生生之所常厚,洵美之所不渝,其中则有 鸳鸯 、 交谷 , 虎涧 、 龙山 。” 李善 注:“ 鸳鸯水 在 南和县 西。”
(10).战阵名。 明 吴易 《少保戚公继光》诗:“变化开精心,什伍为‘鸳鸯’。”原注:“ 少保 所结阵名。”参见“ 鸳鸯阵 ”。
(11).指鸳鸯瓦。 唐 杜甫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德叙怀斐然之作三十韵》:“殿瓦鸳鸯坼,宫帘翡翠虚。” 仇兆鳌 注引《邺中记》:“ 鄴城 铜雀臺 ,皆鸳鸯瓦。”
(12).指形制像鸳鸯的香炉。 唐 李白 《清平乐令·翰林应制》词之二:“玉帐鸳鸯喷沉麝,时落银灯香灺。” 王琦 注:“鸳鸯,爇香器也。”  ——《漢語大詞典》
对 ( 對 ) duì
对 [ duì ]
  1.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
  2. 朝着:~酒当歌。
  3.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
  4. 跟,和:~他商量一下。
  5.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
  6.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
  7. 看待,应付:~待。
  8.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
  9.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
  10.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
  11.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
  12. 平分,一半:~开。
  13. 搀和(多指液体):~水。
  14. 量词,双:一~鹦鹉。
浴 yù《國語辭典》

浴 [ yù ]

  1. 洗澡。如:「沐浴」。《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
  2. 洗涤。如:「浴佛」。《礼记·檀弓上》:「圉人浴马,有流矢在白肉。」
  3. 浸染、浸泡。如:「浴血」、「永浴爱河」。《红楼梦·第二六回》:「刚到了沁芳桥,只见各色水禽都在池中浴水。」
  1. 洗澡用的。如:「浴室」、「浴池」、「浴巾」。
  1. 姓。如明代有浴沂。
浪痕 làng hén
(1).波浪冲击留下的痕迹。 唐 章八元 《新安江行》:“雪晴山脊现,沙浅浪痕交。”
(2).喻指流逝之事物留下的痕迹。 郭沫若 《羽书集》第二序:“在这里留下了一些时代的浪痕,假使它要长命的话,或许这一点就是它可以长命的价值吧。”
(3).波纹。 宋高宗 《渔父词》之四:“青草开时已过船,锦鳞跃处浪痕圆。”  ——《漢語大詞典》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1.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2.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1.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2.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3.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4.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5.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1.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