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柳争春。湖山竞秀,恰近清明。
曾觌〔宋代〕《柳梢青(临安春会,泛舟湖中,胡帅索词,因赋)》
花柳争春。湖山竞秀,恰近清明。绮席从容,兰舟摇曳,稳泛波平。
君恩许宴簪缨。密座促、仍多故情。一部清音,两行红粉,醉入严城。
君恩许宴簪缨。密座促、仍多故情。一部清音,两行红粉,醉入严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花柳 huā liǔ
(1).花和柳。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步屧随春风,村村自花柳。” 宋 许月卿 《多谢》诗:“园林富贵何千万,花柳功勋已十成。”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八:“天之风月,地之花柳,人之歌舞,无此不成三才。”
(2).指繁华游乐之地。 唐 李白 《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昔在 长安 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明 李东阳 《竹林七贤图》诗:“应从晚岁看冰雪,不向京尘醉花柳。”
(3).指妓院或娼妓。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某少年常结豪族为花柳之游,竟畜亡命,访城中名姬,如蝇袭羶,无不获者。”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一折:“兄弟,你有满腹才学,不思进取功名,只以花柳为念。” 清 李渔 《慎鸾交·品花》:“况且性薄经营,意躭花柳。”
(4).花柳病的省称。 殷夫 《KingCoat》:“他是一个医生,专门治花柳啦,白浊啦等等性病的。”参见“ 花柳病 ”。 ——《漢語大詞典》
(2).指繁华游乐之地。 唐 李白 《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昔在 长安 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明 李东阳 《竹林七贤图》诗:“应从晚岁看冰雪,不向京尘醉花柳。”
(3).指妓院或娼妓。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某少年常结豪族为花柳之游,竟畜亡命,访城中名姬,如蝇袭羶,无不获者。”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一折:“兄弟,你有满腹才学,不思进取功名,只以花柳为念。” 清 李渔 《慎鸾交·品花》:“况且性薄经营,意躭花柳。”
(4).花柳病的省称。 殷夫 《KingCoat》:“他是一个医生,专门治花柳啦,白浊啦等等性病的。”参见“ 花柳病 ”。 ——《漢語大詞典》
争春 zhēng chūn
争艳于春日。 宋 黄庭坚 《次韵答马中玉》之三:“争春梅柳无三月,对雪樽罍属二天。” 宋 陆游 《卜算子·咏梅》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羣芳妬。” 朱德 《游越秀公园》诗:“ 越秀公园 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漢語大詞典》
湖山 hú shān
(1).湖水与山峦。 唐 元稹 《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诗:“湖山四面争气色,旷望不与人间同。” 唐 杜牧 《江楼晚望》诗:“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 宋 曾巩 《归老桥记》:“虽欲遗章綬之荣,从湖山之乐,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元 赵孟俯 《钱塘怀古》诗:“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 《生日同泛西湖》诗之一:“ 林逋 、 苏軾 俱名世,指点湖山感慨深。”
(2).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倚湖山梦绕,对垂杨风裊。” ——《漢語大詞典》
(2).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倚湖山梦绕,对垂杨风裊。” ——《漢語大詞典》
竞秀(競秀)jìng xiù
争比秀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千巖竞秀,万壑争流。” 明 唐顺之 《吴氏石亭埠新阡记》:“诸山皆竞秀,而是山独若不见其秀者。” ——《漢語大詞典》
恰 qià《國語辭典》
恰 [ qià ]
副- 刚好、正好。如:「恰好」、「恰如」、「恰到好处」。唐·杜甫〈南邻〉诗:「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 适当、合适。如:「恰当」、「恰如其分」。
近 jìn《國語辭典》
近 [ jìn ]
形- 时间、地点、血统、关系等方面距离不远的。如:「近日」、「近郊」、「近亲」。《墨子·经说下》:「行者必先近而后远,远近修也,先后久也。」
- 浅显明白、容易了解。如:「浅近」。《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也,善言也。」
- 相似、几乎一样。如:「近似」。《礼记·中庸》:「知耻近乎勇。」
- 靠近、接近。如:「挨近」、「迫近」。唐·李商隐〈乐游原〉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亲密。如:「亲近」。《论语·阳货》:「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 合乎。如:「不近情理」。宋·苏洵〈辨奸论〉:「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清明 qīng míng
(1).物之轻清者。亦谓清澈明朗。《荀子·解蔽》:“故人心譬如槃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足以见鬚眉而察理矣。” 唐 元稹 《西县驿》诗:“去时楼上清明夜,月照楼前撩乱花。” 宋 欧阳修 《秋声赋》:“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李大钊 《时》:“‘晨’为日之始,新鲜的朝气,清明的曙光,都随‘晨’的时光以俱至。”
(2).指政治有法度,有条理。《诗·大雅·大明》:“肆伐大 商 ,会朝清明。” 毛 传:“不崇朝而天下清明。”《汉书·礼乐志》:“﹝ 世祖 ﹞即位三十年,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上即位之三年,朝廷清明,百揆时叙,民安其生,风俗一变。” 清 戴名世 《芝石记》:“献者踵至,以文天下之太平;然是时天下果有道,四方皆清明乎?未见其然也。” 夏衍 《秋瑾传》第一幕:“不把 中国 弄得强盛,不把政治弄得清明,她们怎能从这黑暗里解放出来呐?”
(3).神志清晰;清察明审。《礼记·玉藻》:“色容厉肃,视容清明。” 郑玄 注:“察於事也。”《淮南子·主术训》:“夫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不闇,虚心而弱志,是故羣臣辐凑竝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伏惟皇帝陛下,清明溥鬯,光耿四海。” 郭沫若 《新华颂·鸭绿江》:“我们的理智是清明的,不会跟着狂人们一道发狂。”
(4).声音清朗。《礼记·乐记》:“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 郑玄 注:“清明,谓人声也。” 孔颖达 疏:“人之歌曲清洁显明以象於天也。” 唐 羊士谔 《郡中即事》诗之一:“鼓角清明如战垒,梧桐摇落似贫居。”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八章:“但这声音已经不再那样清明尖锐了,它发出了有些破裂味的沙音。”
(5).节气名。公历四月四、五或六日。我国有清明节踏青、扫墓的习俗。《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朱右曾 校释引 孔颖达 曰:“清明,谓物生清浄明洁。”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东道路诗》:“属值清明节,荣华歷和韶。” 唐 薛逢 《君不见》诗:“清明纵便天使来,一把纸钱风树杪。” 明 徐元 《八义记·宣子劝农》:“节届寒食清明。清明,西郊外步踏红青。”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
(6).东南风。《国语·周语下》“如是,而铸之金,磨之石,繫之丝木,越之匏竹,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 三国 吴 韦昭 注:“东南曰巽,为木,为清明。”参见“ 清明风 ”。
(7).金精;金神。《意林》卷四引 汉 王逸 《正部》:“山神曰螭,物精曰魅,土精曰羵羊,水精曰罔象,木精曰毕方,火精曰游光,金精曰清明。”《广雅·释天》:“金神谓之清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洋水》:“泉溪之上,源麓之侧,有一祠,目之为 冶泉祠 。按《广雅》,‘金神谓之清明’,斯地盖古冶官所在,故水取称焉。”
(8).冷肃。《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金发而清明,火发而曛味,何气使然?”《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五运郁极乃发歌》:“木发毁折金清明,火发曛味有多少。”注:“金发之徵,微者为燥,甚为清明;清明,冷肃也。” ——《漢語大詞典》
(2).指政治有法度,有条理。《诗·大雅·大明》:“肆伐大 商 ,会朝清明。” 毛 传:“不崇朝而天下清明。”《汉书·礼乐志》:“﹝ 世祖 ﹞即位三十年,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上即位之三年,朝廷清明,百揆时叙,民安其生,风俗一变。” 清 戴名世 《芝石记》:“献者踵至,以文天下之太平;然是时天下果有道,四方皆清明乎?未见其然也。” 夏衍 《秋瑾传》第一幕:“不把 中国 弄得强盛,不把政治弄得清明,她们怎能从这黑暗里解放出来呐?”
(3).神志清晰;清察明审。《礼记·玉藻》:“色容厉肃,视容清明。” 郑玄 注:“察於事也。”《淮南子·主术训》:“夫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不闇,虚心而弱志,是故羣臣辐凑竝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伏惟皇帝陛下,清明溥鬯,光耿四海。” 郭沫若 《新华颂·鸭绿江》:“我们的理智是清明的,不会跟着狂人们一道发狂。”
(4).声音清朗。《礼记·乐记》:“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 郑玄 注:“清明,谓人声也。” 孔颖达 疏:“人之歌曲清洁显明以象於天也。” 唐 羊士谔 《郡中即事》诗之一:“鼓角清明如战垒,梧桐摇落似贫居。”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八章:“但这声音已经不再那样清明尖锐了,它发出了有些破裂味的沙音。”
(5).节气名。公历四月四、五或六日。我国有清明节踏青、扫墓的习俗。《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朱右曾 校释引 孔颖达 曰:“清明,谓物生清浄明洁。”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东道路诗》:“属值清明节,荣华歷和韶。” 唐 薛逢 《君不见》诗:“清明纵便天使来,一把纸钱风树杪。” 明 徐元 《八义记·宣子劝农》:“节届寒食清明。清明,西郊外步踏红青。”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
(6).东南风。《国语·周语下》“如是,而铸之金,磨之石,繫之丝木,越之匏竹,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 三国 吴 韦昭 注:“东南曰巽,为木,为清明。”参见“ 清明风 ”。
(7).金精;金神。《意林》卷四引 汉 王逸 《正部》:“山神曰螭,物精曰魅,土精曰羵羊,水精曰罔象,木精曰毕方,火精曰游光,金精曰清明。”《广雅·释天》:“金神谓之清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洋水》:“泉溪之上,源麓之侧,有一祠,目之为 冶泉祠 。按《广雅》,‘金神谓之清明’,斯地盖古冶官所在,故水取称焉。”
(8).冷肃。《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金发而清明,火发而曛味,何气使然?”《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五运郁极乃发歌》:“木发毁折金清明,火发曛味有多少。”注:“金发之徵,微者为燥,甚为清明;清明,冷肃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