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国华赋词留别,席上和韵。

辛弃疾宋代〕《满江红

涂堂上,三鼓方醒。国华赋词留别,席上和韵。青涂,端仁堂名也
宿酒醒时,算只有、清愁而已。人正在、青涂堂上,月华如洗。纸帐梅花归梦觉,莼羹鲈鲙秋风起。问人生、得意几何时,吾归矣。
君若问,相思事。料长在,歌声里。这情怀只是,中年如此。明月何妨千里隔,顾君与我何如耳。向尊前、重约几时来,江山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国华留别席上和韵

国华(國華)guó huá
(1).国家的光荣。《国语·鲁语上》:“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韦昭 注:“以德荣显者,可以为国光华也。” 汉 张衡 《西京赋》:“徒恨不能以靡丽为国华。” 梁启超 《新民说·论公德》:“故政治之不进,国华之日替,皆此之由。”
(2).国家的杰出人材。《后汉书·方术传论》:“至乃誚譟远术,贱斥国华。” 唐 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地官之职,邦教是先,必选国华,以从人望。”
(3).喻指国中珍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国华,翫泽方美。” 明 方孝孺 《上蜀府启》:“ 谢公 墨竹暨诗风度英妙,足为国华。”  ——《漢語大詞典》
赋 ( 賦 ) fù
赋 [ fù ]
  1. 旧指田地税:田~。~税。
  2.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3. 念诗或作诗:登高~诗。
  4.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予。~有。天~。禀~。
  5. 古同“”,铺陈,分布。
词 ( 詞 ) cí
词 [ cí ]
  1.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汇。~书。~典。~句。~序。~组。
  2.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演讲~。誓~。~章。~律(文词的声律)。
  3.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人。~谱。~牌。~调(diào )。~韵。~曲。
留别 liú bié
多指以诗文作纪念赠给分别的人。 唐 杜牧 《赠张祜》诗:“数篇留别我,羞杀 李将军 。”《花月痕》第三回:“ 潄玉 便向 痴珠 道:‘这便是 荷生 去年留别之作,沉痛至此!’”《诗刊》1978年第10期:“据我所知,当时主席为革命工作需要必须离开家乡,这首词是写给 杨开慧 同志的留别之作。”  ——《漢語大詞典》
席上 xí shàng
(1).筵席之上首。《礼记·燕义》:“诸侯燕礼之义,君立阼阶之东南……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
(2).指筵席上。 唐 方干 《江南闻新曲》诗:“席上新声花下杯,一声声被拍声催。”《西游补》第五回:“ 行者 恐怕席上久了,有误路程,便详醉欲呕。”参见“ 席下 ”。
(3).指儒学。《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贵清静者,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 李贤 注:“清静,谓道家也;席上,谓儒也。”《南史·隐逸传下·马枢》:“束名实则芻芥柱下之言,翫清虚则糠粃席上之説。” 宋 俞琰 有《席上腐谈》一书。详“ 席珍 ”。  ——《漢語大詞典》
和韵(和韻)hé yùn
(1).谓文雅而有风度。《南史·王训传》:“眉目疎朗,举动和韵。”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有道之器》:“ 彦回 风流和韵,施之燕閒,故是佳士。”
(2).指句中音调和谐,句末韵脚相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吟咏滋味,流於字句。气力穷於和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范文澜 注:“异音相从谓之和,指句内双声叠韵及平仄之和调;同声相应谓之韵,指句末所用之韵。”
谓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作诗。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一:“前人作诗,未始和韵。自 唐 白乐天 为 杭州 刺史, 元微之 为 浙东 观察,往来置邮筒倡和,始依韵,而多至千言,少或百数十言,篇章甚富。”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 清 梅曾亮 《〈柏枧山房诗集〉自序》:“叠韵之巧,盛于 苏 黄 ;和韵之风,流于 元 白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