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拂拂 fú fú
(1).风吹动貌。 唐 李贺 《舞曲歌辞·章和二年中》:“云萧索,风拂拂,麦芒如篲黍如粟。”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诗之佳,拂拂如风,洋洋如水,一往神韵,行乎其间。” 刘白羽 《日出》:“这时,拂拂的海风吹着我们的衣襟,一卷一卷的浪花拍到我们的脚下。”
(2).颤动貌。 元 张国宾 《罗李郎》第二折:“不由我不峨峨的身摇,拂拂的心跳,烘烘的气倒。”
(3).闪烁貌。《隋书·天文志中》:“客星者,周伯、老子、王蓬絮、国皇、温星,凡五星,皆客星也……王蓬絮,状如粉絮,拂拂然。”
(4).散布貌。 唐 白居易 《红线毯》诗:“綵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宋 张孝祥 《天仙子》词:“三月 灞桥 烟共雨,拂拂依依飞到处。”《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张文贵传上》:“池内荷花香拂拂,沼中金鲤及青萍。”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醉中作画,觉酒气拂拂,从十指间出。”
(5).茂盛貌。拂,通“ 茀 ”。《大戴礼记·夏小正》:“拂桐芭……或曰,言桐芭始生,貌拂拂然也。” ——《漢語大詞典》
(2).颤动貌。 元 张国宾 《罗李郎》第二折:“不由我不峨峨的身摇,拂拂的心跳,烘烘的气倒。”
(3).闪烁貌。《隋书·天文志中》:“客星者,周伯、老子、王蓬絮、国皇、温星,凡五星,皆客星也……王蓬絮,状如粉絮,拂拂然。”
(4).散布貌。 唐 白居易 《红线毯》诗:“綵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宋 张孝祥 《天仙子》词:“三月 灞桥 烟共雨,拂拂依依飞到处。”《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张文贵传上》:“池内荷花香拂拂,沼中金鲤及青萍。”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醉中作画,觉酒气拂拂,从十指间出。”
(5).茂盛貌。拂,通“ 茀 ”。《大戴礼记·夏小正》:“拂桐芭……或曰,言桐芭始生,貌拂拂然也。” ——《漢語大詞典》
和风(和風)hé fēng
温和的风。多指春风。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一:“和风容与,明日映天。” 唐 杜甫 《上巳日徐司录林园宴集》诗:“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 明 刘基 《春雨三绝句》之一:“春雨和风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和风拂林,甘雨润物。” ——《漢語大詞典》
初 chū《國語辭典》
初 [ chū ]
名- 根本、本原。《淮南子·俶真》:「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进取不忘其初。」
- 起源、开始。如:「年初」、「月初」、「和好如初」。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 姓。如宋代有初暐。
- 从前、原来。如:「初衷」、「初心」。
- 最先、开头。如:「初秋」、「初民」、「初雪」。
- 最低的。如:「初级」、「初等」。
- 阴历每月一日到十日,皆冠上「初」字,表上旬的。如:「初一」、「初二」。
- 第一次的。如:「初恋」、「初学」、「初试啼声」。
- 甫、刚刚。如:「初出茅庐」。《书经·召诰》:「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 全、始终。用于否定句,表范围。《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彭修传》:「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
著 zhù/zhuó/zhe《國語辭典》
著 [ zhù ]
动- 显露、表现。《礼记·大学》:「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 标举、标示。《礼记·祭法》:「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汉书·卷六○·杜周传》:「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
- 撰述、写作。《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于是老子迺著书上下篇。」《文选·曹丕·与吴质书》:「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
- 记载。《墨子·明鬼下》:「周人从者莫不见,远者莫不闻,著在周之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隶也,著于丹书。」
- 文章、作品的通称。如:「名著」、「巨著」。
- 《诗经·齐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著〉,刺时也。」或亦指嫁者即事之诗。首章三句为:「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著,与宁通,指门屏之间。而,语尾助词,无义。充耳,以玉塞耳。以素,系以素丝。尚,加也。琼华,美玉。
- 显明。如:「显著的差别」。
著 [ zháo ]
动- 表示状态的持续或已有了结果。如:「灯点著了」、「找著了」、「睡著了」。
- 接触。如:「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前不搭村,后不著店」。
- 陷入、中计。如:「他著了我的道了。」
- 恰好、得当。如:「这笔钱真花著了。」
著 [ zhuó ]
动- 穿上。《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著我绣裌裙,事事四五通。」唐·李白〈上元夫人〉诗:「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
- 附、接触。如:「附著」。《国语·晋语四》:「今戾久矣,戾久将底。底著滞淫,谁能兴之?」《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 及、到。如:「著陆」。《三国志·卷二六·魏书·田豫传》:「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沉没,波荡著岸。」唐·沈佺期〈杂诗〉三首之二:「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
- 开花或结果。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苏轼〈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诗:「春根夏苗秋著子,尽付天随耻充腹。」
- 命令、差使。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我著你但去处行监坐守,谁著你迤逗的胡行乱走?」《西游记·第一三回》:「接至里面供给了,著僧纲请往福原等安歇。」
- 下棋行子。如:「棋高一著」。
- 处事的方法、计策。如:「失著」、「无著」。
- 事情的归宿。如:「著落」。
著 [ zhe ]
助- 表示动作正持续进行。如:「坐著」、「正说著话」。
- 表示动作的存有。如:「镶著花边儿」、「贴著标语」。
- 表示某种情形的程度。如:「他可聪明著呢!」、「这石头沉著呢!」
- 表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如:「你慢著!」、「你可要记著!」
著 [ zhāo ]
名- 计策、方法。《水浒传·第二回》:「三十六著,走为上著。」
- 放置。晋·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
- 受。如:「著风」、「著凉」。
- 发生。如:「著急」、「著慌」。
- 北方方言。指意见相合、同意。如:「著哇!这正合我意。」
扇 shàn/shān《國語辭典》
扇 [ shàn ]
名- 門扉。《老殘遊記·第一四回》:「也有桌椅板凳,也有窗戶門扇。」
- 搖動生風的用具。如:「摺扇」、「團扇」、「電風扇」。
- 量詞。計算板狀物或片狀物的單位。如:「一扇門板」、「兩扇窗子」。
- 去勢的、割掉睪丸的。《新五代史·卷二四·郭崇韜傳》:「當盡去宦官,至於扇馬,亦不可騎。」通「騸」。
扇 [ shān ]
動- 搖動扇子使空氣流通而生風。《淮南子·人間》:「武王蔭暍人於樾下,左擁而右扇之,而天下懷其德。」通「搧」。
- 從旁鼓動,挑撥事端。如:「扇動」。《後漢書·卷七四下·劉表傳》:「初,荊州人情好擾,加四方駭震,寇賊相扇,處處麋沸。」通「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