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陶渊明〔魏晋〕《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己缅。
鸟弄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是以 shì yǐ
连词。因此;所以。《老子》:“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宋 苏舜钦 《火疏》:“明君不讳过失而纳忠,是以怀策者必吐上前,蓄冤者无至腹诽。”《红楼梦》第八十回:“﹝ 香菱 ﹞皆因血分中有病,是以并无胎孕。” ——《漢語大詞典》
植杖 zhí zhàng
(1).倚杖。扶杖。《论语·微子》:“ 子路 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 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穀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后因以“植杖”为典。 晋 陶潜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之一:“寒草被荒蹊,地为罕人远,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復返。” 唐 韦嗣立 《自汤还都经龙门北溪赠张左丞崔礼部崔光禄》诗:“褰帘出野院,植杖候柴门。”《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降及 春秋 ,植杖之叟,耦耕之夫,贩牛之商,斲轮之工,散见於传记诸书,犹往往不絶。”
(2).立杖。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张七 ﹞乃诣神祠祷曰:‘小人不幸,为剧盗逼,穷迫无路,敬植杖神前,视所向而往。’杖仆向东北,乃迤邐行乞至 天津 。” ——《漢語大詞典》
(2).立杖。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张七 ﹞乃诣神祠祷曰:‘小人不幸,为剧盗逼,穷迫无路,敬植杖神前,视所向而往。’杖仆向东北,乃迤邐行乞至 天津 。” ——《漢語大詞典》
翁 wēng《國語辭典》
翁 [ wēng ]
名- 父亲。《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宋·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参见「翁姑」、「翁婿」等条。
- 对男性长者的尊称。如:「老翁」、「李翁」、「渔翁」。唐·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对男性的尊称。如:「仁翁」、「某翁」。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 姓。如汉代有翁伯。
悠然 yōu rán
(1).闲适貌;淡泊貌。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唐 杜甫 《寄贾司马严使君》诗:“故人俱不利,謫宦两悠然。” 明 张居正 《送毛青城谪滇南》诗:“浮名看自薄,謫宦转悠然。” 叶圣陶 《游临潼》:“荷池里只剩荷梗了,几只鸭悠然浮在池面。”
(2).深远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戴公 从东出, 谢太傅 往看之。 谢 本轻 戴 ,见但与论琴书。 戴 既无吝色,而谈琴书愈妙。 谢 悠然知其量。” 宋 叶适 《朝奉郎致仕俞公墓志铭》:“入其塾,诵读之鏘然,覃思之悠然,人雅多公父子不穷於儒也。”
(3).以形容韵味不尽。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其事,其诗,俱足千古。篇终结句,餘韵悠然。” 刘半农 《〈瓦釜集〉序》:“但若用品评文艺的眼光看去,反觉割裂之后,愈见干净漂亮,神味悠然。”
(4).久远貌;辽阔貌。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至於流名雅颂,著名风诗,年代悠然,寂寥无纪,其能继兹歌咏者,司空 侯使君 乎!”《旧唐书·郭虔瓘传》:“ 秦 陇 之西,人户渐少, 凉州 已去,沙磧悠然。”
(5).忧伤貌。 宋 梅尧臣 《朔风寄永叔》诗:“悠然伤我心,歷乱非可拟。”
(6).徐缓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王下凡诏书二》:“女官若有小过,暂且宽恕,即使教导,亦要悠然,使他无惊慌之心。” ——《漢語大詞典》
(2).深远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戴公 从东出, 谢太傅 往看之。 谢 本轻 戴 ,见但与论琴书。 戴 既无吝色,而谈琴书愈妙。 谢 悠然知其量。” 宋 叶适 《朝奉郎致仕俞公墓志铭》:“入其塾,诵读之鏘然,覃思之悠然,人雅多公父子不穷於儒也。”
(3).以形容韵味不尽。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其事,其诗,俱足千古。篇终结句,餘韵悠然。” 刘半农 《〈瓦釜集〉序》:“但若用品评文艺的眼光看去,反觉割裂之后,愈见干净漂亮,神味悠然。”
(4).久远貌;辽阔貌。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至於流名雅颂,著名风诗,年代悠然,寂寥无纪,其能继兹歌咏者,司空 侯使君 乎!”《旧唐书·郭虔瓘传》:“ 秦 陇 之西,人户渐少, 凉州 已去,沙磧悠然。”
(5).忧伤貌。 宋 梅尧臣 《朔风寄永叔》诗:“悠然伤我心,歷乱非可拟。”
(6).徐缓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王下凡诏书二》:“女官若有小过,暂且宽恕,即使教导,亦要悠然,使他无惊慌之心。”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复返(復返)fù fǎn
回返;回复。 唐 崔颢 《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大字帖》:“前辈之朴而谨如此,今滔滔不可復返。”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