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十年不见春光好,胡人马齧长安草。

曹勋宋代〕《春光好·十年不见春光好

十年不见春光好,胡人马齧长安草。
长安草尽人已空,宫馆园林迹如扫。
东都西洛暗兵尘,昼引狐狸上黄道。
长淮水浅吴山低,戍边时巡无已时。
无已时,萋萋草绿胡马肥。
濠城短小不蔽眼,况复琐屑游芳菲。
何当仗剑从神武,晴春甲马争光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十年不见春光好胡人马齧长安

十年 shí nián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漢語大詞典》
不见(不見)bú jiàn
(1).看不到。《易·艮》:“行其庭,不见其人。” 唐 韩愈 《琴操·拘幽操》诗:“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和星。” 茅盾 《色盲》:“ 李蕙芳 赶快拾起一片碎瓦,正想掷过去,那虾蟆一跳,便不见了。”
(2).谓不易看到。《左传·成公十六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张舜徽 注:“谓防止怨恨不仅在明显之仇恨,尚须图谋不易见之细微怨恨。”
(3).不看,不读。《梁书·任昉传》:“ 昉 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餘卷。”
(4).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  ——《漢語大詞典》
春光好 chūn guāng hǎo
(1). 唐 教坊曲名。相传 唐玄宗 因赏春景,命击羯鼓,吹玉笛,而成此调。后演为词调。因 宋 晏几道 词有“伴却一襟怀远泪,倚阑看”句,改名《愁倚阑令》《愁倚阑》《倚阑令》。见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五。
(2).词牌名。即《喜迁莺》。  ——《漢語大詞典》
胡人 hú rén
我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 隋 唐 时亦特指 中亚 粟特 人。后泛称外国人。《战国策·齐策五》:“昔者 燕 齐 战於 桓 之曲, 燕 不胜,十万之众尽。胡人袭 燕 楼烦 数县,取其牛马。”《淮南子·齐俗训》:“故胡人弹骨, 越 人契臂,中国歃血也。所由各异,其於信一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 晋 永嘉 中,有 天竺 胡人来渡 江 南。” 唐 岑参 《胡笳歌送颜真卿赴河陇》:“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碧眼胡人吹。” 宋 苏辙 《神水馆寄子瞻兄》诗:“谁将家集过 幽 都,逢见胡人问 大苏 。” 明 何景明 《胡人猎图歌》:“胡人装束身手健,真与此图形貌同。”《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众人到了一箇 波斯 胡人店中坐定。”  ——《漢語大詞典》
马齧(马齧)
黄庭坚六月十七日昼寝诗马齧枯箕諠午枕梦成风雨浪翻江  ——《骈字类编》
长安(長安)cháng ān
(1).古都城名。 汉高祖 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 东汉 献帝 初、 西晋 愍帝 、 前赵 、 前秦 、 后秦 、 西魏 、 北周 、 隋 、 唐 皆于此定都。 西汉 末绿林、赤眉, 唐 末 黄巢 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建都于此。故城有二: 汉 城筑于 惠帝 时,在今 西安市 西北。 隋 城筑于 文帝 时,号 大兴城 ,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东、南、西一带。 唐 末就旧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 西安城 。
(2). 唐 以后诗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称。 唐 李白 《金陵》诗之一:“ 晋 家南渡日,此地旧 长安 。”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淳熙八年》:“雪却甚好,但恐 长安 有贫者。” 清 龚自珍 《同年冯文江索诗赠行》:“ 冯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挟策 长安 游。”  ——《漢語大詞典》
草 cǎo《國語辭典》

草 [ cǎo ]

  1. 草本植物的总称。如:「草木」、「花草」、「碧草如茵」。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是岁大旱,野无草。」
  2. 田野、荒野。如:「草泽」。《商君书·垦令》:「农不败而有余日,则草必垦矣。」
  3. 一种书法字体。如:「狂草」、「行草」。
  4. 底稿、文稿。如:「起草」、「拟草」。
  5. 姓。如汉代有草中。
  1. 马虎、粗率、不细腻。如:「潦草」。
  2. 初步的、尚未决定的。如:「草案」、「草图」、「草约」。
  3. 用草编成的。如:「草席」、「草绳」、「草履」。
  4. 用草搭盖的。如:「草棚」、「草房」、「草庵」。
  1. 起稿、拟订。《汉书·卷三○·艺文志》:「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晋书·卷八三·江逌传》:「冀以免咎,使太常博士草其制。」
  2. 草写。清·郑板桥〈清季野闻〉:「板桥却之不得,亦草『难得糊涂』,付之。」
  1. 草率。如:「草草了事」。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六出》:「草办妆奁,粗陈筵席。」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