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平生长物扰天真,老去归田只此身。

苏轼宋代〕《送竹几与谢秀才

平生长物扰天真,老去归田只此身。
留我同行木上坐,赠君无语竹夫人。
但随秋扇年年在,莫斗琼枝夜夜新。
堪笑荒唐玉川子,暮年家口若为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平生长物天真老去归田只此

平生 píng shēng
(1).平素;往常。《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唐 杜甫 《梦李白》诗:“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周立波 《懒蛋牌子·去抓赵子彬》:“人人都知道, 赵子彬 平生有三好:好喝大酒,好耍大钱,好看娘们。”
(2).指平素的志趣、情谊、业绩等。 晋 陶潜 《停云》诗:“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説彼平生?” 唐 裴度 《中书即事》诗:“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唐子方 自有平生,他日不烦诸曲笔!”
(3).旧交;老交情。 唐 杨衡 《送郑丞之罗浮中习业》诗:“何当真府内,重得款平生。” 宋 苏洵 《与欧阳内翰第三书》:“年近五十始识阁下,倾盖晤语,便若平生。” 清 张元赓 《张氏卮言·陈友石》:“大人閲其字迹,称善,即邀至舟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
(4).一生;此生;有生以来。《陈书·徐陵传》:“岁月如流,平生几何?晨看旅雁,心赴 江 淮 ;昏望牵牛,情驰 扬 越 。” 唐 韩愈 《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南宫适 用尽平生气力死战。”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这可以说是 朱延年 平生第一笔生意。”  ——《漢語大詞典》
长物(長物)zhàng wù
好的东西。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土地庙》:“市无长物,惟花厂鸽市差为可观。”
(1).多馀的东西。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大 ﹞见其坐六尺簟,因语 恭 :‘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 无言。 大 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餘席,便坐荐上。后 大 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 恭 , 恭 作人无长物。’” 唐 白居易 《销暑》诗:“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宋 王禹偁 《送渤海吴倩序》:“视金玉如长物,以文学为己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去恶》:“ 陶 疑之,搜其囊篋,则笔研之外更无长物。”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庚子送灶即事〉诗》:“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2).指什物。 宋 苏舜钦 《迁居》诗:“京师重腾移,长物动数车。”  ——《漢語大詞典》
扰 ( 擾 ) rǎo
扰 [ rǎo ]
  1. 搅乱:~乱。~害。~攘(骚乱,纷乱,如“干戈~~”)。干~。
  2. 增添麻烦:打~(客气话,表示给别人添了麻烦)。困~。叨~。庸人自~。
  3. 驯顺,安:“以佐王安~邦国”。
  4. 畜养:“掌养猛兽而教~之”。
天真 tiān zhēn
(1).《庄子·渔父》:“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於俗。”后因以“天真”指不受礼俗拘束的品性。《晋书·阮籍嵇康等传论》:“餐和履顺,以保天真。” 唐 王维 《偶然作》诗之四:“ 陶潜 任天真,其性颇躭酒。” 宋 范仲淹 《依韵答提刑张太傅尝新醖》:“大言出物表,本性还天真。” 清 陈梦雷 《李葆甫传》:“夫栖迟泉石,乐其天真,较世之执圭膺组而俯仰趦趄者,必有能辨之,又奚俟予言。”
(2).引申为单纯、朴实、幼稚。《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一则是这位姑娘生性豪爽,一片天真,从不会学那小家女子,遮遮掩掩,扭扭揑揑。” 续范亭 《休养不到一年身体大进喜赋》:“人人无虚伪,个个尽天真。”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现在看来,这种小市民的虚荣心,这种‘剥削别人的自尊心’的态度,实在天真得可笑。”
(3).谓事物的天然性质或本来面目。 南唐 冯延巳 《忆江南》词之一:“玉人贪睡坠釵云,粉消妆薄见天真。” 宋 杨万里 《寒食雨中同舍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观》之十五:“万顷湖光一片春,何须割破损天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饮馔·肉食》:“更有制鱼良法,能使鲜肥迸出,不失天真。”
(4).天神,天仙。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一:“得补吾洞中之职,面对天真,游行圣府,自计天下无胜此处。”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幽媾》:“敢人世上似这天真多则假,险些儿误丹青风影落灯花。”
(5).特指道教神仙 天真皇人 。《隋书·经籍志四》:“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 太上老君 、 太上丈人 、 天真皇人 …… 天尊 之开劫也,乃命 天真皇人 ,改囀天音而辩析之。自 天真 以下,至于诸仙,展转节级,以次相授。”
(6).指帝王的容颜。 唐 李德裕 《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真容赞》:“爰命彩绘,载模天真。”
(7).谓两眉之角。 明 陈继儒 《太平清话》卷一:“ 紫薇夫人 誥:仰和天真,俯按山源。天真是两眉之角。山源是鼻下人中也。”
(8).古代医家谓人得以维持生命的真气、元气。《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全篇》引 罗天益 曰:“人参秉中和正气,甘温大补,能接天真,挽回性命,升其垂絶之生气。”  ——《漢語大詞典》
老去 lǎo qù
(1).谓人渐趋衰老。 唐 杜甫 《往在》诗:“归号故松柏,老去苦飘蓬。” 宋 欧阳修 《赠王介甫》诗:“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明 汪循 《老去》诗:“老去心还竞,春来花又新。”
(2).引申为老年;晚年。 沈从文 《〈沈从文选集〉题记》:“现在过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读者,都共同将近老去了。”
(3).死去。 元 房皞 《思隐》诗:“情知老去无多日,且向闲中过几年。” 明 李东阳 《柳岸垂纶》诗:“老去祗应家在此,不须盘石更垂萝。”  ——《漢語大詞典》
归田(歸田)guī tián
(1).归还公田。 殷 周 时平民二十岁向公家领田耕种,六十岁还田给公家。《汉书·食货志上》:“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四》:“三代之时,吏道淳古,归田受田无上下其手者。”
(2).谓辞官回乡务农。《艺文类聚》卷六六引 晋 鲁褒 《钱神论》:“谚曰: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唐 李白 《赠崔秋浦》诗之二:“东皋春事起,种黍早归田。” 金 段成己 《送冯资深西归》诗:“萧萧华髮老书生,久欲归田计未成。” 清 钱谦益 《读杜小笺上》:“归田多暇,时诵 杜 诗,以销永日。”
(3). 汉 张衡 《归田赋》的省称。 唐 方干 《赠李支使》诗:“一等 孔 门为弟子,愚儒独自赋《归田》。” 宋 司马光 《酬张三十秀才见赠》诗:“自慙头半白,方解赋《归田》。”  ——《漢語大詞典》
只此 zhī cǐ
仅此;就此;唯有这样。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一领白衫又不中穿,夜拥孤衾三幅布,昼欹单枕是一枚甎:只此是家缘。”《水浒传》第八十回:“既承如此相款,深感厚意,只此告回。” 冯善骥 等《郑成功》第三五章:“客商小贩无奈,只得在他身上暗中使银子,上下打点,只此方能幸免无事。”  ——《漢語大詞典》
身 shēn《國語辭典》

身 [ shēn ]

  1. 軀體的總稱,或專指軀幹。如:「搜身」、「翻身」、「隨身攜帶」、「身長七尺」。《孟子·告子下》:「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楚辭·屈原·九歌·國殤》:「首身離兮心不懲。」
  2. 物體的中心或主要部分。如:「車身」、「船身」、「機身」。
  3. 生命。如:「奮不顧身」、「捨身救人」。《石點頭·卷八·貪婪漢六院賣風流》:「五臟六腑,顯出在外,方才氣斷身絕。」
  4. 自己。如:「以身作則」。《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戰國策·趙策四》:「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5. 品格、修養。如:「修身齊家」。《晏子春秋·內篇·問上》:「稱身就位,計能受祿 。」
  6. 身分、地位。如:「出身寒微」、「身敗名裂」。《論語·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7. 女子懷孕稱為「有身」。《詩經·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金瓶梅·第四○回》:「一腳躡滑了,把個六、七個月身扭吊了。」
  8. 量詞。計算佛像數量的單位。如:「夾道兩旁有菩薩五百身。」
  9.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親自。如:「身臨其境」。《墨子·號令》:「伍有罪,若能身捕罪人,若告之吏,皆構之。」
  1. 第一人稱,相當於「我」。魏、晉朝人多自稱為「身」。《三國志·卷三六·蜀書·張飛傳》:「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身今日當與君共談析理。」

身 [ juān ]

  1. 參見「身毒 」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