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君家小儿子,他时此句一时编。
玉堂清冷不成眠,伴直难呼孟浩然。
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
愁侵砚滴初含冻,喜入灯花欲斗妍。
寄语君家小儿子,他时此句一时编。
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
愁侵砚滴初含冻,喜入灯花欲斗妍。
寄语君家小儿子,他时此句一时编。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寄语(寄語)jì yǔ
传话,转告。 南朝 宋 鲍照 《代少年时至衰老行》:“寄语后生子,作乐当及春。” 唐 刘希夷 《晚春》诗:“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寄语昏污诸酷吏,远在儿孙近在身。” 清 纳兰性德 《鹧鸪天·送梁汾南还时方为题小影》词:“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陈毅 《送人赴泰州谈判抗日合作》诗:“凭君寄语强梁辈,摩擦自戕慎厥初。” ——《漢語大詞典》
君家 jūn jiā
(1).敬词。犹贵府,您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南史·颜延之传》:“﹝ 颜延之 ﹞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劝君。”
(2).敬称对方。犹您。《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泰三年》:“我与君家是白翎雀,他人鸿雁耳!”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秦楼此日招凤侣,遣妾每特来执伐,望君家殷勤肯首,早谐结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都道君家一可人,亦随儕侣问来因。” ——《漢語大詞典》
(2).敬称对方。犹您。《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泰三年》:“我与君家是白翎雀,他人鸿雁耳!”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秦楼此日招凤侣,遣妾每特来执伐,望君家殷勤肯首,早谐结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都道君家一可人,亦随儕侣问来因。” ——《漢語大詞典》
小儿(小兒)xiǎo ér
(1).小孩子。《史记·淮阴侯列传》:“﹝ 萧何 ﹞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 信 所以去也。’”《列子·汤问》:“ 孔子 东游,见两小儿辩鬭。”《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走到门口,只见一个小儿开门出来,手里拿了一个筲箕出去买米。”
(2).小儿子。《太平御览》卷四九○引 三国 魏 虞翻 《与某书》:“此中小儿,年四岁矣,似欲聪哲。”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谦称己子。《汉书·翟方进传》:“ 方进 曰:‘小儿未知为吏也。’”此指其子 翟义 。《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司空 孟仁 卒” 裴松之 注引《吴录》:“﹝ 孟仁 ﹞母曰:‘小儿无德致客,学者多贫,故为广被,庶可得与气类接也。’”《北史·元文遥传》:“ 文遥 谓 思道 云:‘小儿比日微有所知,是大弟之力。’”《西游记》第七三回:“ 行者 道:‘令郎是谁?’ 毘蓝 道:‘小儿乃 昴日星官 。’”
(4).泛称子侄。《晋书·谢安传》:“ 玄 等既破 坚 ,有驛书至……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
(5).旧时指为皇家或军队服役的人。 唐 陈鸿 《东城父老传》:“及即位,治鸡坊于两宫间……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使驯扰教饲。”《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 潼关 大军虽盛,而后无继,万一失利,京师可忧,请选监牧小儿三千於苑中训练。” 胡三省 注:“时监牧、五坊、禁苑之卒,率谓之小儿。”《资治通鉴·唐顺宗永贞元年》:“ 贞元 之末政事为人患者,如宫市、五坊小儿之类,悉罢之。” 胡三省 注:“ 唐 时给役者多呼为小儿。” 清 吴伟业 《银泉山》诗:“ 五陵 小儿若狐兔,夜穴红墙县官捕。”
(6).对人的蔑称。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传》:“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新唐书·康日知传》:“中丞奈何负天子,从小儿(指 李惟岳 )跳梁哉?”《三国志平话》卷上:“战事未定,却交小儿(指 刘备 )权州,百姓皆有怨心。”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事实不为轻薄阴险小儿留情,曾几何年,他们就都已烟消火灭。”参见“ 小人 ”。
(7).指疾病。 宋 张元干 《西江月·和苏庭藻》词:“怜君病后颊颧隆,识取小儿戏弄。” ——《漢語大詞典》
(2).小儿子。《太平御览》卷四九○引 三国 魏 虞翻 《与某书》:“此中小儿,年四岁矣,似欲聪哲。”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谦称己子。《汉书·翟方进传》:“ 方进 曰:‘小儿未知为吏也。’”此指其子 翟义 。《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司空 孟仁 卒” 裴松之 注引《吴录》:“﹝ 孟仁 ﹞母曰:‘小儿无德致客,学者多贫,故为广被,庶可得与气类接也。’”《北史·元文遥传》:“ 文遥 谓 思道 云:‘小儿比日微有所知,是大弟之力。’”《西游记》第七三回:“ 行者 道:‘令郎是谁?’ 毘蓝 道:‘小儿乃 昴日星官 。’”
(4).泛称子侄。《晋书·谢安传》:“ 玄 等既破 坚 ,有驛书至……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
(5).旧时指为皇家或军队服役的人。 唐 陈鸿 《东城父老传》:“及即位,治鸡坊于两宫间……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使驯扰教饲。”《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 潼关 大军虽盛,而后无继,万一失利,京师可忧,请选监牧小儿三千於苑中训练。” 胡三省 注:“时监牧、五坊、禁苑之卒,率谓之小儿。”《资治通鉴·唐顺宗永贞元年》:“ 贞元 之末政事为人患者,如宫市、五坊小儿之类,悉罢之。” 胡三省 注:“ 唐 时给役者多呼为小儿。” 清 吴伟业 《银泉山》诗:“ 五陵 小儿若狐兔,夜穴红墙县官捕。”
(6).对人的蔑称。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传》:“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新唐书·康日知传》:“中丞奈何负天子,从小儿(指 李惟岳 )跳梁哉?”《三国志平话》卷上:“战事未定,却交小儿(指 刘备 )权州,百姓皆有怨心。”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事实不为轻薄阴险小儿留情,曾几何年,他们就都已烟消火灭。”参见“ 小人 ”。
(7).指疾病。 宋 张元干 《西江月·和苏庭藻》词:“怜君病后颊颧隆,识取小儿戏弄。” ——《漢語大詞典》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名- 地支的第一位。
-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缀- 词尾:➊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他时(他時)tā shí
(1).昔日;往时。《史记·秦始皇本纪》:“他时 秦 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 唐 杜甫 《九日》诗:“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 唐 杜甫 《社日两篇》诗之二:“今日 江南 老,他时 渭 北童。”
(2).将来,以后。 宋 徐铉 《送郝郎中为浙西判官》诗:“若许他时作闲伴,殷勤为买钓鱼船。”《太平广记》卷一四○引《广德神异录·僧一行》:“ 唐 开元 十五年, 一行禪师 临寂灭,遗表云:‘他时慎勿以宗子为相,蕃臣为将。’”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辰 、 沅 、 靖 州﹞诸蛮惟犵狑颇强习战鬭,他时或能为边患。” ——《漢語大詞典》
(2).将来,以后。 宋 徐铉 《送郝郎中为浙西判官》诗:“若许他时作闲伴,殷勤为买钓鱼船。”《太平广记》卷一四○引《广德神异录·僧一行》:“ 唐 开元 十五年, 一行禪师 临寂灭,遗表云:‘他时慎勿以宗子为相,蕃臣为将。’”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辰 、 沅 、 靖 州﹞诸蛮惟犵狑颇强习战鬭,他时或能为边患。” ——《漢語大詞典》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代-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句 jù/gōu《國語辭典》
句 [ jù ]
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词组成,含有主语、述语,能表达一个完全的意思的,称为「句」。如:「诗句」、「语句」。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
- 量词。计算言语的单位。如:「三句话不离本行。」
- 古代由下传话以告上的礼制。《汉书·卷四三·叔孙通传》:「大行设九宾,胪、句传。」颜师古注引苏林曰:「上传语告下为胪,下告上为句也。」
句 [ gòu ]
- 同「勾 」(二)。
句 [ gōu ]
动- 屈曲、弯曲。《说文解字·句部》:「句,曲也。」晋·傅玄〈鹰赋〉:「句爪县芒,足如枯荆。」
- 谦恭。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一下·释诂》:「句,下也。」《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与其倨也,宁句。」北周·卢辩·注:「句,以喻敬。」
- 搜捕、拘拿。如:「句魂」。
- 钩子。如:「钓句」。同「钩 」。
- 姓。如春秋时越王句践。
- 系绊、停滞。唐·白居易〈春题湖上〉诗:「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
一时(一時)yī shí
(1).一个季度。《国语·周语上》:“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 韦昭 注:“三时,春夏秋;一时,冬也。”《淮南子·天文训》:“三月而为一时,三十日为一月。”《魏书·刑罚志》:“ 崔纂 可免郎,都坐尚书,悉夺禄一时。” 宋 曾巩 《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札子》:“臣闻古者兵出於农,故三时耕稼,一时閲武。”
(2).一个时期。《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故强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一:“同时 王在晋 作《浮梅槛赋》, 汤临川 亦有《浮梅槛》诗,足见其倾倒一时矣。”
(3).一代;当代。《后汉书·班超梁慬传论》:“ 祭肜 , 耿秉 启 匈奴 之权, 班超 、 梁慬 奋西域之略,卒能成功立名,享受爵位,荐功祖庙,勒勋於后,亦一时之志士也。”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雋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宋 苏轼 《应制举上两制书》:“伏惟明公才略之宏伟,度量之宽厚,学术之广博,声名之煒燁,冠於一时而振於百世。”
(4).一个时辰。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或服符精思,若欲行千里,则以一时思之。若昼夜十二时思之,则可以一日一夕行万二千里。”《朱子语类》卷一:“天地统是一箇大阴阳,一年又有一年之阴阳,一月又有一月之阴阳,一日,一时,皆然。”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一时谓之一辰。”按,旧分一日为十二时,一时合今两小时。
(5).暂时;一会儿。《荀子·正名》:“其累百年之欲,易一时之嫌,然且为之,不明其数也。” 晋 陶潜 《拟古诗》:“明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一折:“ 齐王 田广 本 项王 所恶,他虽一时归顺 项王 ,到底终不和好。” 杨朔 《泰山极顶》:“山上的气候一时晴,一时阴,变化大得很。” 沙汀 《航线》:“他们站在艇子的中部,干嚎,一时手指指天,一时又拍拍屁股。”
(6).谓难得的时机或时刻。《战国策·楚策四》:“今 燕 之罪大而 赵 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 赵 ,践乱 燕 ,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后汉书·吴汉传》:“君何不合二郡精鋭,附 刘公 击 邯郸 ,此一时之功也。” 李贤 注:“一时,言不可再遇也。” 宋 苏轼 《田表圣奏议叙》:“自 太平兴国 以来,至於 咸平 ,可谓天下大治,千载一时矣。” 梁启超 《论金银涨落》:“ 中国 而犹欲富强也,此亦千载一时矣。”
(7).即时,立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水浒传》第七回:“既蒙到我寒家,本当草酌三杯,争奈一时不能周备,且和师兄一同上街閒玩一遭。”《红楼梦》第四回:“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
(8).突然;偶然。《水浒传》第七回:“你丈夫教头和 陆谦 吃酒,一时重气,闷倒在楼上,叫娘子快去看哩!” 老舍 《正红旗下》六:“他若是一时心血来潮呢,也许来看看我们。”
(9).同时,一齐。《晋书·李矩传》:“ 矩 曰:‘俱是国家臣妾,焉有彼此!’乃一时遣之。”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待授官之后, 文举 与小姐一时回家。” 杨朔 《铁骑兵》:“这一下子不要紧,竟惹起城里的骚乱,步枪、机关枪、掷弹筒、过山炮,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顿。”
(10).犹一旦。《汉书·吴王濞传》:“ 吴 与 胶西 ,知名诸侯也,一时见察,不得安肆矣。” ——《漢語大詞典》
(2).一个时期。《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故强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一:“同时 王在晋 作《浮梅槛赋》, 汤临川 亦有《浮梅槛》诗,足见其倾倒一时矣。”
(3).一代;当代。《后汉书·班超梁慬传论》:“ 祭肜 , 耿秉 启 匈奴 之权, 班超 、 梁慬 奋西域之略,卒能成功立名,享受爵位,荐功祖庙,勒勋於后,亦一时之志士也。”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雋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宋 苏轼 《应制举上两制书》:“伏惟明公才略之宏伟,度量之宽厚,学术之广博,声名之煒燁,冠於一时而振於百世。”
(4).一个时辰。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或服符精思,若欲行千里,则以一时思之。若昼夜十二时思之,则可以一日一夕行万二千里。”《朱子语类》卷一:“天地统是一箇大阴阳,一年又有一年之阴阳,一月又有一月之阴阳,一日,一时,皆然。”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一时谓之一辰。”按,旧分一日为十二时,一时合今两小时。
(5).暂时;一会儿。《荀子·正名》:“其累百年之欲,易一时之嫌,然且为之,不明其数也。” 晋 陶潜 《拟古诗》:“明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一折:“ 齐王 田广 本 项王 所恶,他虽一时归顺 项王 ,到底终不和好。” 杨朔 《泰山极顶》:“山上的气候一时晴,一时阴,变化大得很。” 沙汀 《航线》:“他们站在艇子的中部,干嚎,一时手指指天,一时又拍拍屁股。”
(6).谓难得的时机或时刻。《战国策·楚策四》:“今 燕 之罪大而 赵 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 赵 ,践乱 燕 ,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后汉书·吴汉传》:“君何不合二郡精鋭,附 刘公 击 邯郸 ,此一时之功也。” 李贤 注:“一时,言不可再遇也。” 宋 苏轼 《田表圣奏议叙》:“自 太平兴国 以来,至於 咸平 ,可谓天下大治,千载一时矣。” 梁启超 《论金银涨落》:“ 中国 而犹欲富强也,此亦千载一时矣。”
(7).即时,立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水浒传》第七回:“既蒙到我寒家,本当草酌三杯,争奈一时不能周备,且和师兄一同上街閒玩一遭。”《红楼梦》第四回:“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
(8).突然;偶然。《水浒传》第七回:“你丈夫教头和 陆谦 吃酒,一时重气,闷倒在楼上,叫娘子快去看哩!” 老舍 《正红旗下》六:“他若是一时心血来潮呢,也许来看看我们。”
(9).同时,一齐。《晋书·李矩传》:“ 矩 曰:‘俱是国家臣妾,焉有彼此!’乃一时遣之。”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待授官之后, 文举 与小姐一时回家。” 杨朔 《铁骑兵》:“这一下子不要紧,竟惹起城里的骚乱,步枪、机关枪、掷弹筒、过山炮,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顿。”
(10).犹一旦。《汉书·吴王濞传》:“ 吴 与 胶西 ,知名诸侯也,一时见察,不得安肆矣。” ——《漢語大詞典》
编 ( 編 ) biān
编 [ biān ]
- 用细条或带形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结。~织。~扎。
- 按一定的原则、规则或次序来组织或排列:~排。~目(编制目录或指已编成的目录)。~次。~年。~订。~配。~码。
- 把材料加以适当的组织排列而成为书籍、报刊、广播电视节目等:~写。~译。~审。~修。~纂。~印。
- 创作:~剧。~导。
- 捏造:~瞎话。
- 成本的书按内容划分的部分:正~。续~。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