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如雪山,小浪如钟簴。
昔我来,流火月。今我来,小春节。昔我来,桐花结。今我来,梅始发。
昔我来,尚炎热。今我来,天雨雪。昼夜如转环,日月互明灭。
草木自荣枯,寒暑无停辙。相逢能几时,忍作三年别。
三年一别一无成,往事蹉跎为君说。为君说,请勿欢,听我长歌行路难。
行路之难,莫难于高凉九折之长坂,珠崖万里之狂澜。
陆乘只轮车,辗转巇且艰。黄埃壅周道,荆棘上参天。
蚖蛇窜林莽,猛虎狙伏俟人餐。涉潺湲,陟巑岏。南行白月至黑月,始闻波涛汹涌于暮云远树之閒。
山穷水尽见岛屿,我欲奋飞无六羽。舟人招手上方舟,挂帆遄发随烟雾。
大浪如雪山,小浪如钟簴。波斯跃出水晶宫,无限鱼虾相对语。
笑我住山人,却与波臣遇。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天空海阔行便行,野鹤閒云住非住。来去本无心,见闻俱不取。
快矣哉,快矣哉,三年行脚今归来。拟返朱明洞天去,旧时茅屋荒苍苔。
林间过夏谢宾客,雪时远兴寻宗雷。香山之山南海水,彷佛珠崖无远迩。
铁船到岸见铁城,五桂嵯峨如五指。老僧老眼未分明,策起眉毛识乡里。
里中人,谁家子,昔年未龀今齐齿。青青者丝,何当白发垂两耳。
一则以惧,一则以喜。踉跄赤脚登阶戺,故人恕我大无礼。
知我远方,为我居行李。无物可相遗,无言能举似。
行路难,聊复尔。五岳明年事远游,重来愿行长如此。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大浪 dà làng
一种大涌浪,尤指出现在外海的浪。例如:大浪在上下翻腾。 ——《漢語大詞典》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动-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雪山 xuě shān
(1).积雪的山。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瑯邪定公司马裔墓志铭》:“藏兵九地,置剑千家,雪山埋马,冰河陷车。” 唐 柳宗元 《行路难》诗之三:“美人四向迴明璫,雪山冰谷晞太阳。” 周赤萍 《在昆仑山中》:“太阳也露了脸,雪山反射出的银光闪漾着。”
(2).山名。原指 印度 北部 喜马拉雅 诸山,传说 释迦牟尼 成道前曾在此苦行。后借指佛教圣地或僧侣住地。《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简文帝 《相宫寺碑》:“ 雪山 忍辱之草,天宫陁树之花,四照芬吐,五衢异色。” 唐 鲍溶 《怀惠明禅师》诗:“ 雪山 世界此凉夜,宝月独照琉璃宫。”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二折:“我我我,谢俺那 雪山 中无荣无辱的禪师。”
(3).山名。 祁连山 的别称。《后汉书·明帝纪》“ 竇固 破 呼衍王 於 天山 ” 唐 李贤 注:“ 天山 即 祁连山 ,一名 雪山 。”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四:“ 青海 长云暗 雪山 ,孤城遥望 玉门关 。”
(4).山名。 岷山 的主峰。在今 四川省 松潘县 南。 唐 杜甫 《古柏行》:“云来气接 巫峡 长,月出寒通 雪山 白。” 宋 范成大 《梦玉人引》词:“簫鼓生春,徧 锦城 如画, 雪山 无色。” 明 皇甫涍 《雪山歌奉寄彭太保》:“ 雪山 嵯峨控西极,寒井阴光混开闢。”
(5).用雪堆成的山状物。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赏雪》:“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竝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翫。” ——《漢語大詞典》
(2).山名。原指 印度 北部 喜马拉雅 诸山,传说 释迦牟尼 成道前曾在此苦行。后借指佛教圣地或僧侣住地。《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简文帝 《相宫寺碑》:“ 雪山 忍辱之草,天宫陁树之花,四照芬吐,五衢异色。” 唐 鲍溶 《怀惠明禅师》诗:“ 雪山 世界此凉夜,宝月独照琉璃宫。”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二折:“我我我,谢俺那 雪山 中无荣无辱的禪师。”
(3).山名。 祁连山 的别称。《后汉书·明帝纪》“ 竇固 破 呼衍王 於 天山 ” 唐 李贤 注:“ 天山 即 祁连山 ,一名 雪山 。”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四:“ 青海 长云暗 雪山 ,孤城遥望 玉门关 。”
(4).山名。 岷山 的主峰。在今 四川省 松潘县 南。 唐 杜甫 《古柏行》:“云来气接 巫峡 长,月出寒通 雪山 白。” 宋 范成大 《梦玉人引》词:“簫鼓生春,徧 锦城 如画, 雪山 无色。” 明 皇甫涍 《雪山歌奉寄彭太保》:“ 雪山 嵯峨控西极,寒井阴光混开闢。”
(5).用雪堆成的山状物。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赏雪》:“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竝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翫。” ——《漢語大詞典》
小 xiǎo《國語辭典》
小 [ xiǎo ]
形- 與「大」相對:➊ 體積、數量、力量等方面不大的。如:「小城」、「小人物」。《荀子·勸學》:「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唐·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➋ 年輕、幼稚的。如:「年紀小」、「小伙子」。《晉書·九二·文苑傳·趙至傳》:「我小,未能榮養。」➌ 排行最後或地位較低的。如:「小官」、「這兩位是我二弟和小妹。」、「小妹!請你把帳單拿過來。」➍ 對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事物的謙稱。如:「恕小民直言。」、「小的不敢!」、「小店」、「小兒」。
- 邪惡的人、壞人。《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傳》:「今大王親近群小,漸漬邪惡所習。」
- 小孩、年幼者。如:「一家老小」。《詩經·小雅·楚茨》:「既醉既飽,小大稽首」。
- 妾。如:「嫁給人家當小的。」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五齣》:「你可知老相公年來因少男兒,常有娶小之意。」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輕視。《左傳·桓公十三年》:「將自用也,必小羅。」唐·李白〈送長沙陳太守〉詩二首之二:「莫小二千石,當安遠俗人。」
- 稍微。表示程度不深。如:「牛刀小試」、「不無小補」。
- 詞頭,表對年紀輕者的暱稱。如:「小王」、「小老弟」。
浪 làng《國語辭典》
浪 [ làng ]
名- 大的水波。如:「海浪」、「巨浪」。唐·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凡物因振动而起伏如浪的都称为「浪」。如:「声浪」、「麦浪」。唐·陆龟蒙〈樵人十咏〉一○首之五:「争推好林浪,共约归时节。」
- 姓。如晋代有浪逢。
- 放纵不拘、放荡不正。如:「浪荡」、「浪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此妇坚贞之性,数年以来,老僧颇识之,彼是不肯作浪语的。」《西湖佳话·雷峰怪迹》:「心猿意马驰千里,浪蝶狂蜂闹五更。」
- 虚妄、空。如:「浪得虚名」。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诗:「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 轻率、随意。如:「浪费」。唐·张籍〈赠王秘书〉诗:「不曾浪出谒公侯,唯向花间水畔游。」
浪 [ láng ]
- 参见「浪浪」、「沧浪」等条。
钟簴(鐘簴)zhōng jù
见“ 钟虡 ”。
(1).即钟虡。 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赋》:“骋神形於鐘簴,舒恠物与雷电。”一本作“ 钟簴 ”。 明 屠隆 《昙花记·讨贼立功》:“荡寇已展云旗,搦管先成露布,报道鐘簴不移,更言庙貌如故。” 清 黄遵宪 《久旱雨霁丘仲阏过访饮人境庐仲阏有诗兼慨近事依韵和之·四用前韵》:“撼门环哭呼高皇,鐘簴何人奉太常?”参见“ 鐘簴 ”。
(2).借指社稷王朝。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应聘》:“ 王敦 志图大寳,手移鐘簴。” 明 夏完淳 《讨降贼大逆檄》:“三百年之鐘簴,德迈五三。”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廷臣谢表》:“安鐘簴於震荡之后,岂曰谋身不臧?”《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公私篇》:“沉沉二千餘年,暗暗二十四姓,籀其史焉,徘徊其鐘簴焉,吾民族之性质,未始不如是,是其足道者!”
(3).指钟或钟声。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岂能若西域之鐘簴,不叩自鸣者哉!”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十四:“鐘簴苍凉行色晚,狂言重起廿年瘖。” ——《漢語大詞典》
(1).即钟虡。 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赋》:“骋神形於鐘簴,舒恠物与雷电。”一本作“ 钟簴 ”。 明 屠隆 《昙花记·讨贼立功》:“荡寇已展云旗,搦管先成露布,报道鐘簴不移,更言庙貌如故。” 清 黄遵宪 《久旱雨霁丘仲阏过访饮人境庐仲阏有诗兼慨近事依韵和之·四用前韵》:“撼门环哭呼高皇,鐘簴何人奉太常?”参见“ 鐘簴 ”。
(2).借指社稷王朝。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应聘》:“ 王敦 志图大寳,手移鐘簴。” 明 夏完淳 《讨降贼大逆檄》:“三百年之鐘簴,德迈五三。”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廷臣谢表》:“安鐘簴於震荡之后,岂曰谋身不臧?”《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公私篇》:“沉沉二千餘年,暗暗二十四姓,籀其史焉,徘徊其鐘簴焉,吾民族之性质,未始不如是,是其足道者!”
(3).指钟或钟声。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岂能若西域之鐘簴,不叩自鸣者哉!”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十四:“鐘簴苍凉行色晚,狂言重起廿年瘖。”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