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行斯入室,言辞特滥觞。
养亲感卧冰,慕亲悲履霜。眷兹母孙情,胚胎炳前光。
先生一奖励,吴氏增激昂。至今诸孙行,如立严师傍。
躬行斯入室,言辞特滥觞。当时五子名,佩服讵可忘。
省也滋拳拳,何止升其堂。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躬行 gōng xíng
亲身实行。《论语·述而》:“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史记·滑稽列传》:“ 太公 躬行仁义七十二年。”《明史·宋思颜传》:“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 鲁迅 《彷徨·孤独者》:“我已经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 ——《漢語大詞典》
斯 sī《國語辭典》
斯 [ sī ]
动- 劈裂、析分。《说文解字·斤部》:「斯,析也。」《诗经·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庄子·则阳》:「斯而析之,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
- 距离。《列子·黄帝》:「华胥氏之国……,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
- 此、这个、这里。用于文言文。如:「生于斯,长于斯。」、「斯人」、「以至于斯」。
- 则、就。用于文言文。《论语·述而》:「我欲仁,斯仁至矣。」《淮南子·本经》:「人之性,心有忧丧则悲,悲则哀,哀斯愤,愤斯怒。」
- 之、的。《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 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呢」。《诗经·小雅·何人斯》:「彼何人斯,其心孔艰。」
- 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呵」、「啊」。《诗经·豳风·鸱鸮》:「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 是。用于倒装句。《诗经·豳风·七月》:「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 尽、都。《书经·金滕》:「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
- 姓。如三国时吴国有斯从。
入室 rù shì
语出《论语·先进》:“ 由 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邢昺 疏:“言 子路 之学识深浅,譬如自外入内,得其门者。入室为深, 颜渊 是也;升堂次之, 子路 是也。”后以“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艺得到师传,造诣高深。 汉 扬雄 《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如 孔氏 之门用赋也,则 贾谊 升堂, 相如 入室矣。” 唐 杜甫 《丹青引》诗:“弟子 韩干 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康有为 《在桂林得佳石示桂中学者》诗:“会见降岳出豪隽,峨峨入室光炎天。”参见“ 入室升堂 ”。 ——《漢語大詞典》
言辞(言辭)yán cí
(1).说话或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管子·形势解》:“明主犹 奚仲 也,言辞动作,皆中术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 桓君山 云:‘予见新进丽文,美而无采;及见 刘 扬 言辞,常輒有得。’”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又 孔 门之著録也,《论语》专述言辞,《家语》兼陈事业。”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十章:“ 鲁东山 和 杨平山 全被 全大樑 这连珠炮似的激怒的言辞弄矇住了。”
(2).言论。 唐 柳宗元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世果羣怪聚駡,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其不然者,乃立言辞,欲致人同归於朴古, 老子 之辈,盖其梟雄。” ——《漢語大詞典》
(2).言论。 唐 柳宗元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世果羣怪聚駡,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其不然者,乃立言辞,欲致人同归於朴古, 老子 之辈,盖其梟雄。” ——《漢語大詞典》
特 tè《國語辭典》
特 [ tè ]
形- 與眾不同的、超出一般的。如:「獨特」、「特等」、「奇特」。
- 雄性的。如:「特牛」、「特牲」。
- 特別。如:「特地」、「特意」。《文選·李密·陳情表》:「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 只、但。如:「不特」、「非特」。
- 配偶。《詩經·鄘風·柏舟》:「髧彼兩髦,實維我特。」
- 特務。如:「匪特」、「敵特」。
滥觞(濫觴)làn shāng
(1).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水 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觴者也。” 清 钱谦益 《南京吏部右侍郎顾起元父国辅赠通议大夫制》:“朕闻 黄河 之水,源可滥觴。”
(2).指小水。 南朝 宋 谢灵运 《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滥觴逶迤,周流 兰殿 。”
(3).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初学记》卷十六引 唐 虞世南 《琵琶赋》:“强 秦 创其滥觴,盛 汉 尽其深致。”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例》:“滥觴肇迹,容或可观,累屋重架,无乃太甚!”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夫荒唐之词,发端於 漆园 ;怪诞之説,滥觴乎《洞冥》。” 郭沫若 《今昔集·论古代文学》:“ 中国 文化大抵滥觞于 殷 代。”
(4).波及;影响。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沧浪诗评》:“盛 唐 人诗,亦有一二滥觴晚 唐 者。” 宋 陈亮 《复胡德永书》:“ 亮 方一切置门外之是非,而求其自容于天地间,倘可以免,凡今所召,皆数年前餘波之所滥觴也,决不敢以是自沮。”
(5).犹泛滥;过分。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制》:“借使所入之沟虽通,所出之沟既塞,则水死而不动,惟有涨满浸淫,而有滥觴之患矣!”《明史·史可法传》:“今恩外加恩未已,武臣腰玉,名器滥觴,自后宜慎重。”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嘉庆初年谏臣》:“ 福文襄王 康安 虽屡立战功,然所歷封疆,苞苴广进,没后復膺重典,未免滥觴。” ——《漢語大詞典》
(2).指小水。 南朝 宋 谢灵运 《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滥觴逶迤,周流 兰殿 。”
(3).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初学记》卷十六引 唐 虞世南 《琵琶赋》:“强 秦 创其滥觴,盛 汉 尽其深致。”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例》:“滥觴肇迹,容或可观,累屋重架,无乃太甚!”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夫荒唐之词,发端於 漆园 ;怪诞之説,滥觴乎《洞冥》。” 郭沫若 《今昔集·论古代文学》:“ 中国 文化大抵滥觞于 殷 代。”
(4).波及;影响。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沧浪诗评》:“盛 唐 人诗,亦有一二滥觴晚 唐 者。” 宋 陈亮 《复胡德永书》:“ 亮 方一切置门外之是非,而求其自容于天地间,倘可以免,凡今所召,皆数年前餘波之所滥觴也,决不敢以是自沮。”
(5).犹泛滥;过分。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制》:“借使所入之沟虽通,所出之沟既塞,则水死而不动,惟有涨满浸淫,而有滥觴之患矣!”《明史·史可法传》:“今恩外加恩未已,武臣腰玉,名器滥觴,自后宜慎重。”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嘉庆初年谏臣》:“ 福文襄王 康安 虽屡立战功,然所歷封疆,苞苴广进,没后復膺重典,未免滥觴。”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