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隐士(隱士)yǐn shì
(1).隐居不仕的人。《庄子·缮性》:“隐,故不自隐。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 宋 陆游 《初到荣州》诗:“废臺已无隐士啸,遗宅上有高人家。” 冰心 《寄小读者》二六:“ 绮色佳 真美!美在深幽,喻人如隐士,喻季候如秋,喻花如菊。”
(2).善说隐语的人。俳优之属。 汉 刘向 《说苑·正谏》:“ 咎犯 对曰:‘臣不能为乐,臣善隐。’ 平公 召隐士十二人。”参阅“隐语”。 ——《漢語大詞典》
(2).善说隐语的人。俳优之属。 汉 刘向 《说苑·正谏》:“ 咎犯 对曰:‘臣不能为乐,臣善隐。’ 平公 召隐士十二人。”参阅“隐语”。 ——《漢語大詞典》
寄 jì《國語辭典》
寄 [ jì ]
动- 暂时的托身。《文选·曹丕·燕歌行》:「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佗方?」《聊斋志异·卷三·连琐》:「何居里,久寄此间?」
- 托付、依附。如:「寄托」。《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 传达言语、书信、心意等。今多指透过邮递传送。如:「寄信」、「寄邮包」、「寄语白云」。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元·姚燧〈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曲:「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 暂时依附的。如:「寄居」、「寄宿」、「寄食」。
- 临时委托的。如:「寄存」、「寄卖」。
- 非亲生关系的。如:「寄父」、「寄母」、「寄子」、「寄女」。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名-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 姓。如漢代有云敞。
-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从 ( 從 ) cóng/zòng《國語辭典》
- 「從 」的異體字。
地肺
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商山在商州上洛县南十四里亦名地肺山亦名楚山四皓所隐 陶弘景许长史旧馆坛碑宅南一井即长史所穿井南大塘乃郭朝遗制源出田公之泉路通姜巴之轨旁枕雷平前瞰下泊东际连冈北横长岭柳汧阳谷俱会西垂四域之内皆谓之金陵地肺者也 庾信望美人山铭见天柱下地上官昭容游长宁公主流杯池诗懒步天台路惟登 肺山 杨炯和辅先入昊天观星占诗玉槛昆崙侧金枢地肺东君皮日休和鲁望招润卿博士诗瘿木樽前地肺图为 偏辍俗功夫 皎然从军行水心龙剑动地肺雁山开近陆游幽事诗见天台下
又又道室述怀诗地肺终嫌 朝市明年溯峡上青城
又又次韵范参政书怀诗蹑屩未成游地肺掩扉聊欲稳天台 ——《骈字类编》
又又道室述怀诗地肺终嫌 朝市明年溯峡上青城
又又次韵范参政书怀诗蹑屩未成游地肺掩扉聊欲稳天台 ——《骈字类编》
游僧(遊僧)yóu sēng
游方僧。四方云游的和尚。 宋 陆游 《兰亭道上》诗之二:“乌笠游僧云际去,白衣醉叟道傍眠。”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一》:“有游僧至山寺中,与数人宿。”《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却説这 能仁寺 原是一座败落古庙,向来有两个游僧在内栖身抄化。”参见“ 游方 ”。
游方僧人。 明 徐渭 《送啸上人之五台》诗:“ 白下 珠林最有名,忽来 燕 赵 作游僧。”《禅真逸史》第二十回:“闻人传説大儿为救游僧,被朝廷提究,一时惊死,人离家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尝见一巨公四月八日在佛寺礼懺放生,偶散步花下,遇一游僧。” ——《漢語大詞典》
游方僧人。 明 徐渭 《送啸上人之五台》诗:“ 白下 珠林最有名,忽来 燕 赵 作游僧。”《禅真逸史》第二十回:“闻人传説大儿为救游僧,被朝廷提究,一时惊死,人离家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尝见一巨公四月八日在佛寺礼懺放生,偶散步花下,遇一游僧。” ——《漢語大詞典》
问 ( 問 ) wèn
问 [ wèn ]
-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
-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
-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
- 管,干预:概不过~。
-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
- 姓。
路 lù《國語辭典》
路 [ lù ]
名- 道路,供人马舟车等行走的途径。如:「陆路」、「水路」、「高速公路」。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条理、纹理。如:「思路」、「纹路」。南朝梁·沈约〈瑞石像铭〉:「心路照通,有感斯顺。」
- 方法、途径。如:「生路」、「活路」。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 军之弱冠。」
- 种类。如:「他们是那一路人?」《西游记·第五一回》:「这一路拳,走得似锦上添花。」
- 地区、区域。《三国演义·第一五回》:「自是东路皆平,令叔孙静守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一日烧香回来,人见他是下路打扮,跟了他后面走的就有百十人。」
- 路线。如:「五路公车」。《水浒传·第五○回》:「今日宋江分兵做四路,来打本庄。」
- 姓。如汉代有路温舒。
上天 shàng tiān
(1).天空,天上。《诗·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三国 魏 曹丕 《芙蓉池》诗:“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 唐 姚合 《庄居野行》诗:“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藜,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 刘绍棠 《花街》三:“ 蓑嫂 心满意足,象嫁了个上天下界的星宿。”
(2).古人观念中的万物主宰者,能降祸福于人。《书·泰誓》:“今 商王受 ,弗敬上天,降灾下民。” 唐 韩愈 《归彭城》诗:“上天不虚应,祸福各有随。”《老残游记》第十一回:“我常是不明白,上天有好生之德,天既好生,又是世界之主宰,为什么又要生这些恶人做什么呢?” 丁玲 《水》二:“他们祈祷着上天,他们怕那水跨过堤而淹死下面的人。”
(3).前一天或前几天。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五:“我上天不是和你讲,把 三子 也送到学校去。”
(1).升天;登天。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於累卵,难於上天。” 唐 李洞 《春日即事寄一二知己》诗:“朱衣映水人归县,白羽遗泥鹤上天。” 茅盾 《子夜》十八:“ 珊 !你细细儿一想就知道我这话并不算错,要他们通过比上天还难。”
(2).指死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醒世文》:“自古怕死就会死,几多贪生不得生,诛妖上天是好事,永远光荣传子孙。” ——《漢語大詞典》
(2).古人观念中的万物主宰者,能降祸福于人。《书·泰誓》:“今 商王受 ,弗敬上天,降灾下民。” 唐 韩愈 《归彭城》诗:“上天不虚应,祸福各有随。”《老残游记》第十一回:“我常是不明白,上天有好生之德,天既好生,又是世界之主宰,为什么又要生这些恶人做什么呢?” 丁玲 《水》二:“他们祈祷着上天,他们怕那水跨过堤而淹死下面的人。”
(3).前一天或前几天。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五:“我上天不是和你讲,把 三子 也送到学校去。”
(1).升天;登天。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於累卵,难於上天。” 唐 李洞 《春日即事寄一二知己》诗:“朱衣映水人归县,白羽遗泥鹤上天。” 茅盾 《子夜》十八:“ 珊 !你细细儿一想就知道我这话并不算错,要他们通过比上天还难。”
(2).指死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醒世文》:“自古怕死就会死,几多贪生不得生,诛妖上天是好事,永远光荣传子孙。” ——《漢語大詞典》
台 ( 檯 臺 颱 ) tái/tāi《國語辭典》
台 [ tāi ]
- 大陸地區浙江省台州、天台山等地之台的舊讀。
台 [ yí ]
動- 喜悅。《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通「怡」。
- 我。古人稱自己為「台」。《書經·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唐·盧肇〈漢堤〉詩:「流災降慝,天曷台怒。」
- 表示疑問的意思。相當於「何」、「什麼」。《書經·湯誓》:「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後漢書·四○·班彪傳下》:「罔光度而遺章,今其如台而獨闕也!」
- 姓。如明代有台元。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