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黄绶不为无气概,苍龙垂尾送行舟。

秦观宋代〕《新开湖送孙诚之有龙见于东北因成绝句

狂客走影暗悠悠,菡萏吹风五月秋。
黄绶不为无气概,苍龙垂尾送行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黄绶不为气概苍龙送行

黄绶(黄綬)huáng shòu
(1).古代官员系官印的黄色丝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綬。” 唐 刘长卿 《送从弟贬袁州》诗:“名羞黄綬繫,身是白眉郎。”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印章制度》:“ 建武 元年,詔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綬,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铜印黑綬及黄綬。”
(2).借指官吏或官位。 唐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诗:“奈何苍生望,卒为黄綬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颀》:“惜其伟才,只到黄綬,故其论家,往往高於众作。” 明 徐渭 《龛山凯歌》之二:“县尉卑官禄米微,教辞黄綬着戎衣。”  ——《漢語大詞典》
不为(不爲)bù wéi
(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气概(氣概)qì gài
(1).气节。《魏书·李神传》:“ 李神 据危城,当大难,其气概亦足称焉。” 清 戴名世 《孑遗录》:“典史 张士节 , 秦 人,性伉直,有气概。”
(2).气魄。 元 耶律楚材 《继孟云卿韵》:“开基气概鲸吞海,遁世生涯鼠饮河。” 明 高攀龙 《语》:“ 文公 圣贤而豪杰者也,故虽以豪杰之气概,终是圣贤真色。” 萧三 《血青》诗:“革命志士气概雄,宁为儿女愁!”
(3).气派;声势。 宋 秦观 《新开湖送孙诚之有龙见于东北因成绝句》:“黄綬不为无气概,苍龙随尾送行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起初进京时节,多亏他的几万本钱做桩,才做得开,成得这个大气概。” 清 沈元沧 《涿州》诗:“风云气概 楼桑里 ,土壤膏腴 督亢 图。” 柳青 《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啊呀!好大的气概!这是一九五五年秋天 中国 的乡村吗?这是我住了三年的 皇甫村 吗?我的祖国,你不是在前进,而是在飞奔!”
(4).气焰;威势。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一折:“元来你倚着丈人行的气概,就待欺负咱年华高迈。”《红楼梦》第七九回:“一月之中,﹝ 薛蟠 、 金桂 ﹞二人气概都还相平;至两月之后,便觉 薛蟠 的气概渐次的低矮了下去。”  ——《漢語大詞典》
苍龙(蒼龍)cāng lóng
(1).古代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的总称。《国语·周语中》“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 三国 吴 韦昭 注:“辰角,大辰苍龙之角。角,星名也。”《史记·天官书》:“东宫苍龙,房、心。” 宋 苏轼 《夜泛西湖》诗之三:“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昇长庚。” 清 冯桂芬 《释鹑》:“以鶉火为凤,方与苍龙、白虎、元武相称。”
(2).指太岁星。古代术数家以太岁所在为凶方,故亦指凶恶的人。《后汉书·张纯传》“今摄提之岁,仓龙甲寅” 唐 李贤 注引《前书音义》:“苍龙,太岁也。” 毛泽东 《清平乐·六盘山》词:“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3).传说中的青龙。古传青龙为祥瑞之物。《楚辞·九辩》:“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躣躣。”京剧《白蛇传》第六场:“你不知苍龙保平安,你不知家有苍龙最吉祥。”
(4).青色骏马。《吕氏春秋·孟春》:“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鸞輅,驾苍龙,载青旂,衣青衣,服青玉。” 高诱 注:“《周礼》,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也。”
(5). 汉 代宫阙名。《文选·陆倕〈石阙铭〉》:“ 苍龙 玄武 之製,铜雀铁凤之工。” 李善 注:“《三辅旧事》曰: 未央宫 东有 苍龙闕 ,北有 玄武闕 。”
(6).泛指宫阙。 唐 王勃 《上刘右相书》:“风雨称臣,奔走苍龙之闕。”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元白对策》:“閶闔初开瑞靄中,丹霞晓日上苍龙。”
(7).即 奢龙 。相传 黄帝 时六相之一。《太平御览》卷七九引《管子》:“ 黄帝 得 苍龙 ,而辨乎东方。”  ——《漢語大詞典》
垂 chuí《國語辭典》

垂 [ chuí ]

  1. 由上往下掉落。如:「垂泪」、「垂涎」、「垂缨」。
  2. 留传后世。如:「名垂青史」、「永垂不朽」。
  1. 及、将要。如:「垂危」、「功败垂成」。唐·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垂死病中惊坐起。」
  2. 晚辈受长辈关爱的敬语。如:「垂爱」、「垂询」、「垂念」。
  1. 边疆。《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史记·卷五·秦本 纪》:「在西戎,保西垂。」通「陲」。
  2. 旁边。《文选·王粲·咏史诗》:「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
尾 wěi/yǐ《國語辭典》

尾 [ wěi ]

  1. 鸟兽虫鱼等脊椎末梢突出的部分。如:「尾巴」、「鱼尾」。《三国志·卷一八·魏书·许褚传》:「褚乃出陈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
  2. 量词。计算鱼的数量的单位。如:「一尾鱼」。唐·柳宗元〈游黄溪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3. 最后、末端。如:「结尾」、「年尾」、「月尾」、「首尾」、「有头有尾」。
  1. 末端的、后面的。如:「尾声」、「尾舵」。
  2. 残余的、主要部分以外的。如:「尾数」、「尾款」。
  1. 追随、跟著。《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差人见那人出神,叫宦成坐著,自己悄悄尾了那人去。」
  2. 鸟兽交配。《列子·黄帝》:「雄雌在前,孳尾成群。」

尾 [ ​yǐ ]

  1. (一)​之又音。
送行 sòng xíng
(1).到远行人启程的地方,和他告别,看他离去。 唐 杜甫 《新安吏》诗:“送行勿泣血,僕射如父兄。”《儒林外史》第四四回:“﹝ 汤镇臺 ﹞起程之日,闔城官员都来送行。” 巴金 《中岛健藏先生》:“昨天 日本 小说家 井上靖 先生经过 上海 回 东京 ,我到机场送行。”
(2).犹饯行。《水浒传》第三二回:“ 宋江 坚决要行, 孔太公 安排筵席送行。”《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明天上了岸,大人们一齐要高升了,一杯送行酒是万不可少的。”  ——《漢語大詞典》
舟 zhōu《國語辭典》

舟 [ zhōu ]

  1. 船。如:「輕舟」、「一葉扁舟」、「逆水行舟」。《詩經·邶風·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汎汎其景。」
  2. 姓。如春秋時虢國有舟之僑。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乘船。《禮記·祭義》:「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徑,舟而不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