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捐生 juān shēng
(1).舍弃生命。 晋 潘岳 《寡妇赋》:“感三良之殉 秦 兮,甘捐生而自引。” 唐 刘知几 《史通·因习》:“夫王室将崩,霸图云搆,必有忠臣义士,捐生殉节。”《明史·忠义传序》:“从古忠臣义士,为国捐生,节炳一时,名垂百世。”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即仓猝遇寇,模糊捐生,幸厠忠义之林者,亦岂足比拟百一哉!”
(2). 清 代报名纳钱换取官职、官衔的人,称为官生,亦称捐生。《清史稿·选举志七》:“廷议 陇其 不计缓急轻重,浮词粉饰,致捐生观望,迟误军机,拟夺职。” ——《漢語大詞典》
(2). 清 代报名纳钱换取官职、官衔的人,称为官生,亦称捐生。《清史稿·选举志七》:“廷议 陇其 不计缓急轻重,浮词粉饰,致捐生观望,迟误军机,拟夺职。” ——《漢語大詞典》
决 ( 決 ) jué
决 [ jué ]
- 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禹~江疏河”。
- 堤岸被水冲开:~口。溃~。
- 断定,拿定主意:~定。~断。~计。~然。~胜。~议。犹豫不~。
- 一定(用在否定词前):~不后退。
- 决定最后胜败:~赛。~战。
- 执行死刑:处~。枪~。
下箸 xià zhù
亦作“ 下筯 ”。 用筷子取食;吃。《晋书·何曾传》:“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唐 李白 《寻鲁城范居士见范置酒摘苍耳作》诗:“他筵不下筯,此席忘朝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仲舒 长老﹞所食皆蜜也。豆腐、麪觔、牛乳之类,皆渍蜜食之,客多不能下箸。”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京师人家日供常膳,未识下筯食味,非取於市不属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到后来大少爷死了,更是冷一顿,热一顿,甚至有不能下箸的时候。” ——《漢語大詞典》
缩手(縮手)suō shǒu
袖手;停手。《尔雅·释鸟》“鸛鷒鶝鶔” 邢昺 疏引 晋 郭璞 《图赞》:“ 逢蒙 缩手, 养由 不睨。”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斲,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劝酒与诗》:“復使两 欧阳 ,缩手不分付。”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七:“少年揽轡澄清意,倦矣应怜缩手时。” ——《漢語大詞典》
汗 hàn/hán《國語辭典》
汗 [ hàn ]
名- 由动物皮肤的毛细孔所排泄出的液体。如:「冷汗」、「盗汗」、「汗流浃背」、「挥汗如雨」。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姓。如战国时楚国有汗明。
- 流汗、使出汗。《汉书·卷六四下·王襃传》:「匈喘肤汗,人极马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面何以汗?」
汗 [ hán ]
- 参见「[[可汗]]」条。
童仆(童僕)tóng pú
家童和仆人。泛指奴仆。《易·旅》:“旅其次,怀其资,得童僕贞。” 晋 张华 《轻薄篇》:“童僕餘粱肉,婢妾蹈綾罗。” 明 汤显祖 《紫钗记·春闱赴洛》:“主人能及第,童僕也登天。”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