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老生经济知无术,尔雅虫鱼宁阁笔。

方岳宋代〕《用郑少傅韵题赵参政梅卷

雪谷冰崖枯槁士,土锉无烟寒堕指。
朝饥郁屈鸣不平,乌玉磨云翻砚水。
花光若朽补之穷,吐作冷花春几几。
相公折箠笞神兵,肯与此辈争诗名。
横梢噀墨偶然尔,别有妙年贤长城。
单于吹叶远关塞,张我大汉之天声。
老生经济知无术,尔雅虫鱼宁阁笔。
岩廓有此磊落人,安事儒士呕心出。
吾文不在奴仆骚,尔曹政可衙电视剧屈。
所怀浩荡同元工,宁比八九吞云梦。
铭常勒鼎勲业在,未可枯木窥坡翁。
谨勿闲挥补天手,且拿一世春风中。
军书夜下飞如射,彼蠢者胡犹梗化。
梅花岭外有传闻,老我毛寒足惊咤。
神枢净洗甲兵腥,瘴月蛮烟亦堪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老生经济无术尔雅虫鱼阁笔

老生 lǎo shēng
(1).老年之人。 宋 陆游 《感秋》诗:“老生惜岁月,烈士志功名。” 明 唐顺之 《俞孺人传》:“故 鈿 自童孺时已恂恂若老生。”
(2).老书生。 唐 刘禹锡 《寓兴》诗之一:“寄语 何平叔 ,无为轻老生。” 宋 杨万里 《暮寒》诗:“老生穷事业,此外岂无他。” 明 高启 《送孙先生序》:“老生硕儒,窜伏草莽。” 清 钱谦益 《寄刘大将军》诗:“篋中亦有阴符在,悔挟陈编作老生。”参见“ 老生常谈 ”。
(3).指 老子 。《南史·徐勉传》:“ 老生 云:‘后其身而身先。’若能尔者,更招巨利。”
(4).传统戏曲脚色行当。生的一种,扮演中年或老年男性,大都为正面人物。一般挂须。须分黑、黲(灰黑)、白三色,表示年龄差别。按表演艺术特点又可分唱功老生、做功老生和唱做念打并重的靠把老生等等。也称须生。《儒林外史》第二四回:“ 鲍文卿 近前一看,原是他同班唱老生的 钱麻子 。”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四:“在 中国 的旧戏里,同样是老生,便得分红袍蓝袍。”  ——《漢語大詞典》
经济(經濟)jīng jì
(1).经世济民。《晋书·殷浩传》:“足下沉识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 唐 袁郊 《甘泽谣·陶岘》:“ 峴 之文学,可以经济;自谓疏脱,不谋宦游。” 宋 梅尧臣 《汴渠》诗:“我实山野人,不识经济宜。”《红楼梦》第三二回:“ 宝玉 听了,大觉逆耳,便道:‘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罢,我这里仔细腌臢了你这样知经济的人!’”
(2).指治国的才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修札》:“写的激切婉转,有情有理,叫他不好不依,又不敢不依,足见世兄经济。” 清 沈涛 《交翠轩笔记》卷一:“﹝ 施彦士 ﹞所著有《海运芻言》,论海运始末利害甚悉,儒生之有真实经济者。”《老残游记》第三回:“听説 补残先生 学问经济都出众的很。”
(3).谓耗费少而收益多。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倘暂时在 北京 设一分发处(一个人,一间屋)…就可以经济得多了。” 朱自清 《历史在战斗中》:“著者是个诗人,能够经济他的语言,所以差不多每句话都有分量。” 郭沫若 《洪波曲》第四章六:“在那时我们认为电影的宣传效果是很大的,打算在 香港 设一个第二制片厂,以便在海外容易取材而且经济。”
(4).指财力、物力。 鲁迅 《书信集·致何白涛》:“《中国木刻选》要开始付印了,共二十四幅,因经济关系,只能印百二十本。” 丁玲 《母亲》二:“ 小菡 是一个没有父亲的穷小孩,她只能在经济的可能范围里读一点儿书。”
(5).指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政治、思想意识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起来的基础。
(6).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也指国民经济的某一部门。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等。  ——《漢語大詞典》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1.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3.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4.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5.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1.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2.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3.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1.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2.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无术(無術)wú shù
没有办法。《管子·治国》:“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粥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 宋 王安石 《和吴御史汴渠》:“救世詎无术,习传自先王。” 康有为 《大同书》绪言:“生民之祸烈而救之之无术也。”  ——《漢語大詞典》
尔雅(爾雅)ěr yǎ
(1).书名。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由 秦 汉 间学者缀辑 周 汉 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为考证词义和古代名物的重要资料。
(2).雅正,文雅。《史记·儒林列传》:“文章尔雅,训辞深厚。” 司马贞 索隐:“谓詔书文章雅正。”《汉书·王莽传中》:“其文尔雅依託。” 颜师古 注:“尔雅,近正也。” 宋 苏轼 《贺蒋发运启》:“蔚然 西汉 之文,深厚尔雅。” 马其昶 《濂亭集序》:“ 汉 隆儒术,其文辞彬彬尔雅,冠绝后代。”川剧《柳荫记》第七场:“想当初,弟本是白面书生,尔雅温文。”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三:“他从对山的树梢,雍容尔雅的上来。”  ——《漢語大詞典》
虫鱼(蟲魚)chóng yú
(1).泛指微小的动物。《诗·小雅·鸳鸯序》“思古明王,交於万物有道” 唐 孔颖达 疏:“思古明王交接於天下之万物,鸟兽虫鱼皆有道,不暴夭也。”《金史·乐志下》:“威震遐邇,化渐虫鱼。”
(2). 孔子 认为读《诗》可以多识草木鸟兽虫鱼之名; 汉 代古文经学家注释儒家经典,注重典章制度及名物的训释、考据。后遂以“虫鱼”泛指名物和典章制度。有时含讥其繁琐之意。 唐 韩愈 《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诗之一:“《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自序》:“而多生习气,尚牵蠹简,虽不能如 毛萇 、 郑康成 泥虫鱼之注,又不能如 虞卿 、 李德裕 著穷愁之书。”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自序》:“雕鎪物类,探讨虫鱼,穿凿愈工,《风》《雅》愈远。”
(3).指训诂考据之学。 郁达夫 《三月十八夜寄木津老师》诗:“日抱虫鱼伏 茂陵 ,旁人争笑客无能。”  ——《漢語大詞典》
宁 ( 寧 ) níng/nìng/zhù《國語辭典》

宁 [ zhù ]

  1. 大門與屏風之間。《爾雅·釋宮》:「門屏之間謂之宁。」
阁笔(閣筆)gé bǐ
停笔;放下笔。《三国志·魏志·王粲传》“善属文”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 钟繇 、 王朗 等虽各为 魏 卿相,至於朝廷奏议,皆阁笔不能措手。”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宋 王禹偁 《中书试诏臣僚和御制雪诗序》:“遂使四方文士不敢言诗,五牓门生咸思阁笔。”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孤吟》:“云亭词客,阁笔几度酸辛;声传皓齿曲未终,泪滴红盘蜡已寸。”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