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日酣昨暮春睡浓,柳外叩门谁剥啄。

方岳宋代〕《次韵刘簿寄示

尘世崎岖天一握,俗子追奔蜗两角。
先生宴坐心平夷,矮屋打头甘寂寞。
手提老笔挟霜气,合上蓬山直延阁。
高人乃亦主簿耳,往往胸中自丘壑。
银钩宝唾俱人妙,令我见之生踊跃。
日酣昨暮春睡浓,柳外叩门谁剥啄。
一书自直十从事,况有骊珠光错落。
风檐急转百回读,花草愁深颜色薄。
放余许出半头地,未敢以信而以怍。
譬如驽骀受刷饰,金环压辔青丝络。
猗那清庙吁已远,下里巴词可无作。
候虫鸣秋鸟鸣春,美恶则殊俱自乐。
焚香危坐试品藻,颇亦敢言余论确。
公诗虽淡未弦清,我诗虽雅黄锺浊。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春睡柳外叩门剥啄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1.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2.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3.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4.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5.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6. 季节。如:「春日」、「冬日」。
  7.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8.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9.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10.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11.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1.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酣 hān《國語辭典》

酣 [ hān ]

  1. 畅饮,尽兴喝酒。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2. 沉迷、耽溺于酒。《抱朴子·外篇·酒诫》:「小大乱丧,亦罔非酒,然而俗人是酣是湎。」《宋书·卷六一·武三王传·庐陵孝献王义真传》:「纵博酣酒,日夜无辍。」
  1. 畅快、尽兴。如:「酣饮」、「酣歌」。《魏书·卷七九·成淹传》:「(王)​肃言:『淹既蒙进,臣得屈己伸人,此所谓陛下惠而不费。』遂酣笑而止。」
  2. 激烈。如:「酣斗」。唐·杜甫〈丹青引〉:「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1. 喝醉酒。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八首之四四:「篷窗倚坐酒微酣,淮水无波似蔚蓝。」
  2. 浓、盛。清·洪升《长生殿·第五出》:「环曲岸,环曲岸,红酣绿匀。」
昨 zuó《國語辭典》

昨 [ zuó ]

  1. 前一天。《广韵·入声·铎韵》:「昨,昨日,隔一宵。」《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2. 以往、过去。如:「今是昨非」。明·张自烈《正字通·日部》:「昨,往日也。」《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寔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同「昔 」。
  1. 前一天的。如:「昨夜」。
暮 mù《國語辭典》

暮 [ mù ]

  1. 傍晚、太阳将落的时候。如:「日暮」。唐·杜甫〈石壕吏〉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1. 天晚的。如:「暮烟」、「暮色」。
  2. 晚、将尽的。如:「暮年」、「暮春」、「天寒岁暮」。
  3. 衰颓的。如:「暮气沉沉」。
春睡
唐 元稹 襄阳为卢窦纪事 其二 风弄花枝月照阶,醉和春睡倚香怀。
唐 李贺 静女春曙曲 粉窗香咽颓晓云,锦堆花密藏春睡。
唐 温庭筠 春暮宴罢寄宋寿先辈 窗间桃蕊宿妆在,雨后牡丹春睡浓。
唐 司空图 句 晚妆留拜月,春睡更生香。
宋 张咏 幽居 满屋烟霞春睡足,一溪风雨夜灯孤。
宋 苏轼 寒具 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  ——《骈字类编》
浓 ( 濃 ) nóng
浓 [ nóng ]
  1. 含某种成分多,与“”相对:~茶。~雾。~墨。~眉。~重(zhòng )。~郁。
  2. 深厚,不淡薄:情深意~。
柳外
宋 陆游 桥南纳凉 曳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骈字类编》
叩门(叩門)kòu mén
敲门。《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夫一旦有急叩门,不以亲为解,不以存亡为辞,天下所望者,独 季心 、 剧孟 耳。” 晋 陶潜 《乞食》诗:“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红楼梦》第二六回:“再往 怡红院 来,门已关了, 黛玉 即便叩门。” 茅盾 《虚惊》:“一丛巨大的黑影渐渐移近了,光景就是曾去叩门而且进去过的那所大房子。”  ——《漢語大詞典》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剥啄 bāo zhuó
亦作“剥琢”。
(1).象声词。敲门或下棋声。 宋 苏轼 《次韵赵令铄惠酒》:“门前听剥啄,烹鱼得尺素。” 清 钱谦益 《观棋绝句》之六:“疎帘清簟 楚 江秋,剥啄丛残局未收。” 清 阮升基 《修宜兴县旧志》:“是日宿戚 袁氏 家,闻剥琢声,出视无所见。”
(2).可重迭使用。 唐 韩愈 《剥啄行》:“剥剥啄啄,有客至门。”
亦作“剥琢”。
(1).叩击,敲打。 唐 高适 《重阳》诗:“岂有白衣来剥啄,亦从乌帽自欹斜。”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汪越》:“向山西行七八里,果见丛树中,有茅屋数椽,门悬韦箔,绕以笆篱。方将剥啄,而老人已扶笻出。”
(2).谓用喙刮啄。 郭沫若 《山中杂记·菩提树下》:“鸡雏啾啾地在她脚下争食,互相挤拥,互相践踏,互相剥啄着。”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