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可忘酒招携,况识棋胜负。

陈造宋代〕《次韵严文炳暂别归吴门

白驹絷维之,君乃再岁住。
政如何蓧翁,鸡黍止季路。
得句推敲余,每肯向予吐。
平生识丁字,颇亦指佳处。
只今妙著述,讵云工训故。
东陆方播和,南云遽回顾。
似闻汉诸公,交口河东赋。
挽袖不转头,欻作翩鸿去。
郡舍虽旧约,侯门有晚遇。
可忘酒招携,况识棋胜负。
老景乐事稀,春意骏足骛。
无令归骖前,怒风鏖花絮。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招携胜负

可 kě/kè《國語辭典》

可 [ kě ]

  1. 肯定、赞成、赞同。如:「许可」。《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
  2. 适宜。《庄子·天运》:「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西游记·第一二回》:「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
  3. 病愈、痊愈。《董西厢·卷五》:「针灸没灵验,医疗难痊可。」《三国演义·第八○回》:「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
  4. 当、对著。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5. 值得、堪。如:「可贵」、「可敬」。《诗经·豳风·东山》:「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唐·陈陶〈陇西行〉四首之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 能够。如:「你可以走了。」《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汉·王充《论衡·率性》:「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2. 却。如:「你去,我可不去。」唐·李白〈相逢行〉:「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折》:「那玉砌朱廉与画堂,我也可觑得寻常。」
  3. 约略、约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唐·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4. 岂。唐·韦庄〈长安清明〉诗:「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5. 表示疑问。如:「你可知道?」、「你可想过?」
  6. 真、确实。《辽史·卷三○·天祚皇帝本纪·赞曰》:「太祖、太宗乘百战之势,辑新造之邦,英谋叡略,可谓远矣。」《水浒传·第七三回》:「谷雨初晴,可是丽人天气。」
  1. 但是、可是。如:「他虽然笨,可很用功。」
  1. 用于句中,表示加强语气。如:「你可回来了。」、「这下可好了!」
  1. 美好的。如:「可人儿」。
  1. 姓。如唐代有可中正。

可 [ kè ]

  1. 参见「可汗 」条。
忘 wàng《國語辭典》

忘 [ ​wàng ]

语音
  1. 不记得。如:「勿忘我」、「后事不忘前事之师」、「乐而忘返」、「废寝忘食」、「得意忘形」。
  2. 遗失、丧失。《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戾太子刘据传》:「臣闻子胥尽忠而忘其号,比干尽仁而遗其身。」唐·颜师古·注:「忘,亡也。吴王杀之,被以恶名,失其善称号。」《文选·陆机·叹逝赋》:「乐隤心其如忘,哀缘情而来宅。」唐·李善·注:「忘,失也。」
  3. 遗弃、舍弃。《后汉书·卷二六·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忘 [ ​wáng ]

读音
  1. (一)​之读音。
酒 jiǔ《國語辭典》

酒 [ jiǔ ]

  1. 用米、麦或水果等发酵酿制而成,内含酒精的刺激性饮料。如:「米酒」、「葡萄酒」。宋·陆游〈假中闭户终日偶得绝句〉三首之三:「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
招携(招攜,招擕)zhāo xié
亦作“ 招擕 ”。
(1).招引尚未归心的人。《左传·僖公七年》:“招携以礼,怀远以德。” 杜预 注:“携,离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悦近以怀远,修文以招携。” 宋 苏轼 《邓义叔主客郎中王谔水部郎中制》:“通商惠农,水政为急,而招携柔远,宾客之事亦重矣。”
(2).安抚,招安。《魏书·安丰王猛传》:“频经师旅,人物凋弊, 延明 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玉太尉书》:“凡诸部曲,竝使招携,投赴戎行,前后云集。”《周书·长孙俭传》:“因序 梁国 丧乱,朝廷招擕之意。”《隋书·宇文化及传》:“乃东北趣 聊城 ,将招携 海曲 诸贼。”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招携户口,检责漏田。”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初遇贼,击败之。随广发牌諭招携逆党。”
(3).招邀偕行。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美人戒裳服,端饰相招携。”《北齐书·文襄帝纪》:“至于才名之士……每山园游燕,必见招擕。” 宋 林逋 《寄题历阳马仲文水轩》诗:“红烛酒醒多聚会,粉笺诗敌几招携。” 清 唐孙华 《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 阎公 宾客今寂寞,幸有胜友能招携。”  ——《漢語大詞典》
况 ( 況 ) kuàng《國語辭典》
  1. 「况 」的异体字。
识 ( 識 ) shí/zhì
识 [ shí ]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识 [ zhì ]
  1. 记住:博闻强~。
  2. 标志,记号。
棋 qí《國語辭典》

棋 [ qí ]

  1. 一種遊戲。有棋盤、棋子,下棋者依規則移動棋子,以定勝負。有跳棋、圍棋、象棋、五子棋、西洋棋等多種玩法。

棋 [ jī ]

  1. 根底、根基。《集韻·平聲·之韻》:「棋,根柢也。」《史記·卷二五·律書》:「箕者,言萬物根棋,故曰箕。」通「基」。
胜负(勝負)shèng fù
(1).胜败;高下。《孙子·计》:“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於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后汉书·刘盆子传》:“朕今遣卿归营勒兵,鸣鼓相攻,决其胜负。” 宋 陈从古 《蝶恋花·芍药》词:“不共铅黄争胜负,殿后开时,故欲寻春去。”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九章:“只有你们,才是决定胜负的人,也是付出最大代价的人。”
(2).指争输赢,比高下。《隋书·韦师传》:“其族人 世康 ,为吏部尚书,与 师 素怀胜负。”《明史·倪元璐传》:“书院、生祠,相胜负者也,生祠毁,书院岂不当修復!”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读经二》:“自 孔 郑 两本,互相胜负,古文今文门户遂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